有朋友闲聊的时候,今年35岁了真的不想打工了,有什么好办法啊?

别说35岁了,现在很多30岁的人都已经开始想这个问题,20多岁的年轻人很多都直接创业去了。

但是35岁这个年龄还是比较尴尬,很多人已经有了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想要脱离打工身份需要权衡很多因素,千万不要贸然行动。

​一.不想打工的原因

不要和只有打工思维的人谈创业(不想给别人打工了)(1)

1、区分情绪和需求

从本科毕业就工作算起,到35岁应该已经工作了将近10年。

这10年中除了工作经验、个人能力、岗位的提升,内心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从当初刚刚毕业渴望工作、希望被认可的职场小白,变成了有主见有想法、更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职场成年人”。

这种变化非常正常,但是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情绪,比如麻木、无聊、觉得目前的工作毫无意义、不想打工被人压榨等等。

情绪人人都会有,但是真正脱离打工身份、为自己做事情的人实属少数。

这是因为情绪和发自内心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异。情绪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发泄、缓解,

但是真正追求独立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是没有办法被磨灭的,这种需求才是真正的动力。

2、情绪可以缓解、消除

如果只是因为长期处于一个环境下、对工作过于熟悉等原因导致的麻木无聊,除了言语上发泄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甚至消除这种情绪。

比如,自我安慰,想一想当初入行的原因、目标、取得的进步等等,就会发现一路走来也并非毫无意义;

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请假休息、旅游、度假等等,换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负面情绪就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

实在不行还可以换个公司、换个有相关性但是内容不同的岗位并借此晋升,一方面增加工作中的新鲜感,另一方面岗位晋升能够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在一定的范围内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如果经过谨慎的分析考虑,这种不想给人打工的感觉确实是基于个人想法和方法长期得不到实现,想要通过自己为自己工作生活来实现价值,就可以考虑个人创业。

二.个人创业规划

不要和只有打工思维的人谈创业(不想给别人打工了)(2)

不过创业是风险非常高的活动,成功的绝对属于少数,所以要尽最大努力并做最坏的打算。

其中个人认为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摸清创业基础

想要顺利创业,最基础的就是启动资金,资金额决定了创业项目的规模。

这个资金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用来建立公司、招聘人才以及支持后续运营工作的资金,二就是用来应对风险的备用金。

两类资金都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在前期投资期间业务可以顺利开展,也防止意外发生牵连到创业者个人。

至于资金的来源,个人建议尽量通过外部融资,比如与人合伙、找投资机构等等。

除了资金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基础因素,诸如是否已经有靠谱的合伙人、职业经理人,日常业务关系是否可以直接利用等等,

具备的资源越丰富越充足,创业的起点就越高,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

2、制定合理的目标

有了个人单干的想法,接下来就要知道干什么最合适或者说最容易成功的。

创业目标最好是能够锁定在原来从事的行业内,这样就可以在原有的经验、资源等各方面基础上发展。

例如,长期在行业内工作,肯定知道目前整个产业的需求点,如果在这样的需求点上挖掘商机,必然不愁业务来源。

不要和只有打工思维的人谈创业(不想给别人打工了)(3)


3、选择合理的创业方式

创业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一个人拎着包单干、与朋友合伙,当然还可以选择作为第二职业先和现有工作并行发展。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除了和外部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有关,还要考虑自身的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创业基础是否足够坚实。

如果自身能力有限、还有积累的必要就尽量选择风险最低的方式,从第二职业做起,不必担心破产、又增加一份收入,同时也是为后续创业做多方面的准备。

35岁正是走向不惑的年龄,这类人越来越了解自己的能力、需求,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在后几十年按照自己的想法工作生活。

但是做事还是要从实际出发,首先不能被长期压抑的情绪迷惑,其次想要创业就需要更加周密的规划。

出路有很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想一想,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

文/老夏分析师

如果我写过的一篇文章,讲过的每一话,做过的一个举动,

曾在你的心里荡起涟漪,那至少说明在逝去的岁月里,

我们在某一刻,共同经历着一样的情愫。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

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谢谢你,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找到了我!岁月静好,愿你幸福,一切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