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农业种植技术(华高莱斯技术要点)(1)

《中小城市的产业逆袭》图片来源:全景网

目录

1 寒冬崛起——中小城市的产业振兴之道

2 出奇先要守正!中小城市产业逆袭的基本准则

3 胜天半子: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惊天豪赌

4 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小城市传统制造产业如何改写命运

5 重返农业——新要求、新思维、新未来

6 太仓攻略

7 宁海,一个有“深度”的产业故事

8 弗莱堡:中小城市相对资源的绝对胜利——中小城市如何发展康养产业

9 新绿引擎,迎风翻盘——三大“兵法”打赢中小城市“绿色动力”逆袭战

10 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那些挤入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中小城镇们

11 变痛点为爽点,中小城市生物产业逆袭之路

12 向天空要发展的逆袭密码——解读中小城市发展通航产业之道

13 写给中小城市的一封机器人产业情书

14 小城市遇上大科学:大科学时代中小城市的高能进阶之路

15 旅游,中小城市产业逆袭的“初始动因”

16 小城更要发大声

作者:寇盼芸

关键词:中小城市,产业逆袭,农业县,产粮主区,粮改饲,甘肃张掖市,人才输出,异地种植,浙江建德市,农业地域品牌,地域神话,日本香川县

一、 想摆脱的农业!很多中小城市心底的一道坎

在我们这个农业文明国度,农业可以说是很多城市的天然底色,是不费力就能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产业之一。但今天谈到产业,“压缩农业占比”却成为城市风尚。全国百强县中,没有一个是靠农业“发迹”的,2017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中,农业占比仅0.9% 。大部分中小城市的产业逆袭,要么是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要么是下大力气培育扶持新兴产业,但无论如何,都是在极力摆脱农业。

中小城市为什么都想对农业“赶尽杀绝”?最直接的原因是农业产值低,对地区财政贡献已微不足道。国家统计局信息显示,2018年中国的农业(农林牧渔业)GDP总量为67538亿元,仅占同期全国GDP总量的7.5%。

但我们认为真正的原因远不止此,各地中小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背后,更多是当前我国农业的“三无”属性对区域经济的系统性制约。

“三无”属性之一:农业县=“没机遇”

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所以农业占主导的中小城市们往往是“天然沃土”,几乎具备一切发展农业的优势要素,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很多农业优势却会成为发展其他产业的劣势因子。

比如,这些中小城市很多地处内陆,气候温和、稳定,可免受自然灾害侵扰,却也因对外不便而错失产业良机。改革开放年代,沿海地区凭借开放优势吸引大量外资,逐渐发展起出口加工业。江苏苏南地区当年的工业奇迹,正是凭借着长江水运和上海出海口之利,以上海外资加上苏南地区的土地和人力而成就;就连一直被人看不起的苏北,虽然同为平原种粮大区,也因开放地利而多少分到了一杯羹。

甚至在计划经济时代,农业地区也难抓住机遇。如在三线建设时期,出于安全性考虑,大量工业项目倾向布局于山区。而农业地区大部分地处平原、一马平川,只能老老实实种地。

工业和服务业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发展起来的,一再错过各种产业窗口期的这些农业城市们,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长期缺位,想在零基础的境况下快速逆袭,无疑是难于上青天。

“三无”属性之二:农业县=“没指标”

我国人多地少,为了解决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直都被视为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为了抓好粮食,从总量上,国家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到2020年、2030年我国耕地保有量要保持在18.65亿亩、18.25亿亩以上。其中,农业大市、大县,无疑是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主要承载区。

以河南驻马店市为例。驻马店地处豫南、黄淮平原西部,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市,素有“中原粮仓”之称,2018年,驻马店全年粮食产量697万吨,贡献了河南全省产量的10.5%,优秀完成了产粮使命。但同时,守住的耕地红线却严重挤压了建设用地空间:2015年,驻马店全市土地面积150.95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13.8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42%,农用地中耕地面积占比58.69%;相比之下,建设用地22.28万公顷,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4.76% 。建设指标不足,使得产业和城市建设步履维艰:2018年驻马店人均生产总值33771元,远低于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50152元,不足郑州市的三分之一人;城镇化率也是全省倒数,2018年仅为44.1%,远落后于河南省整体51.71%的水平 。

盛世农业种植技术(华高莱斯技术要点)(2)

图片来源:河南日报

驻马店只是全国农业大市、大县中耕地红线大幅挤压建设空间的一个缩影,没有土地指标使得一切项目建设无从谈起,又谈何产业逆袭呢?

“三无”属性之三:农业县=“没人疼”

长期聚焦农业,加上经济缓慢、土地受限等,农业地区们基本处于交通、税收、金融、投资项目等资源加持的盲区,真正是没人疼、没人爱。

以通常意义上的苏南和苏北对比为例。苏中、苏北以农业为主,苏南则大量发展工业与商业,日积月累中拉开的经济差距,进一步强化了各种资源选择时的偏好性:金融方面,贷款融资明显向苏南倾斜,2017年江苏全省集中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3万亿元,其中苏南五市总投资7973亿元,占比60%;苏北五市总投资3199亿元,占比仅24% ;交通投资方面,外来资金也大比例投放在苏南,而苏北铁路则很大比例要依靠自身集资修建,比如新长线。

江苏省一直在致力于平衡区域经济,但“资本倾斜”带来的落差短时间内难以弥补:2018年江苏省GDP正式突破9万亿元大关,位居全国第二;但其中仅苏州、南京、无锡三市就顶起半边天(贡献46.2%),是苏北五市的2倍(贡献23.1%),苏北的相对崛起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越不发展产业就越难获得资源青睐,越没人爱则产业进一步受限,发达的江苏苏北尚且如此,遑论全国其他农业地区呢?

综上所述,农业地区绝不仅是农业产值低这样简单,更在“三无”属性的制约下导致区域产业和经济全面落后,因此很多农业中小城市被称为“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弱县、人民穷县,干部孬县”。但矛盾的是,当很多城市一路高歌猛进,各出奇招、狂热追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时候,现实中却有一批中小城市逆势而为,“旁若无人”地一门心思发展农业。

要坚守的农业!国家对中小城市的要求

面对十几亿人口要吃饭的国情,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为了抓好粮食生产,除了划定总的耕地红线,国家更是“责任到人”,即划定粮食主产区——《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中明确提出从全国13 个粮食主产省(区)选出 680 个县(市、区、场)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甚至是非粮食主产的省(区、市)中,也要选出120 个粮食生产大县(市、区),确保粮食安全。

也就是说,全国范围内至少有近千个中小城市被指定成为“产粮大县”,必须给国家种粮食。这些产量主区凭借一己之力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是绝对的国家粮仓。直言不讳地讲,这些“产粮大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是巨大牺牲!他们在产业逆袭之路上走的更加举步维艰。

正因如此,与其寄希望于缥缈的“政策突变”,或是停留在抱怨“命运不公”,都不如思考如何将农业这个“束缚”变成区域发展的武器来的更有价值。毕竟,国家规定必须要种粮食,但并没有规定必须要受穷;换一种思维,换一种眼光,农业致富逆袭,大有可为!

二、 能逆袭的农业!打开更大格局,创造新的增长点

对于产粮大县,遵循传统套路种粮食能够完美完成政治任务,却难为区域贡献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农业大县要突围,必须转变思维、打破套路、创造新的增长点。农业县转变思维,关键要放大格局!不能仅着眼于眼下“低头拉车”,更要时常“抬头看路”,提前谋划未来趋势、乘势而上;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更要从更大格局入手,敢于打破藩篱、寻求新的增长点。

结合国内农业县成功突围的先进经验,本部分将重点分析:两类不同条件下打开新格局、将“粮袋子”变成“钱袋子”的新模式,希望能为其他农业地区启发新的解题思路。

1、紧抓“粮改饲”新趋势,从粮食作物到饲料作物,提升耕地价值

随着时代变迁,国家强调的粮食安全内涵已经发生改变,相比于传统的口粮安全,现在国家越来越提倡大食物理念。这主要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相关,统计显示,城乡居民对粮食消费均呈快速下降趋势,肉蛋奶消费则快速增长:从1990-2016年,奶类消费中,城镇居民增长了259.6%,农村居民增长了502.7%;肉类消费中,城镇居民增长了55.4%,农村居民增长了143%。肉蛋奶消费的大幅增长,意味着不仅需要传统口粮,更需要大量饲料用粮,以及与之匹配的畜牧业和牧草业发展。

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行“粮改饲”、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2015年,农业部开始在全国30个县试点“粮改饲”,2019年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17个省区500多个县。国家的“粮改饲”政策,以既有连片耕地为基础,主要是改种传统籽粒玉米为青贮玉米,收获加工后以饲草料产品形式就地转化。因此,传统种植中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补贴资金,符合条件实施粮改饲后,依然可以享受。

改种青贮玉米,推广粮改饲,不仅能有效破解当前农业供求问题,更能长久提升土地效益和经济效益,助力农业地区增收。东北吉林省作为全国玉米主要种植区和粮改饲先行试点地区,推广青贮玉米取得良好成效。首先,通过推广青贮玉米,能有效调减籽粒玉米种植,缓解当前最突出的玉米供过于求的问题。《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调减5000万亩以上,青贮玉米面积增加到2500万亩。2016年吉林在试点区县推广青贮玉米,实现全省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300万亩以上,极大改善了玉米产能过剩、农户“卖粮难”的难题 。其次,吉林省常年种植玉米,难以倒茬轮作,导致土壤毒素积累,黑土地严重退化;再加上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露天焚烧带来大气污染问题。改种青贮玉米后,能大幅提升土壤环境和空气环境。因为传统玉米只是收获籽粒,而青贮玉米是收获地上植株全部营养体,秸秆同样可利用;数据显示,籽粒玉米的收获指数(籽粒收获物占玉米总干物质产量的比值)仅为0.45左右,青贮玉米的收获指数可达0.9以上,而同样一亩耕地的营养当量是种粮的3-5倍 。最后,青贮玉米的纯收益也明显高于传统玉米。国家农业推广研究员、科尔沁牛业股份公司首席专家贾恩棠算了一笔账:养1000头牛如果用玉米需1000亩地,还要4000亩的秸秆,如果用全株玉米青贮有1000亩就够了。农民一亩地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种玉米投入在600至700元;种全株青贮玉米,每亩收入在1200元以上,投入每亩只有400至500元,效益很明显 。

盛世农业种植技术(华高莱斯技术要点)(3)

图片来源:吉林日报,赵赫男(摄)

不仅是东北产粮地区,我国西北粮食种植地区,同样有条件紧抓“粮改饲”这一机遇,实现农业产业收入的倍增。

甘肃张掖市正是其中的典范。张掖地处河西走廊绿洲上,土地辽阔,发自祁连山的黑河,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贯穿全境,润泽了两岸肥沃的土地;而且光热充足,每年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无霜期在150天以上,光合效率高、昼夜温差大。独具优势的农业地理条件,使得张掖成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

近几年,在国家粮改饲政策下,张掖率先调整种植结构,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质青贮玉米、燕麦等牧草新品种125个,并通过历时8年的试验及综合分析评定,筛选出在本地不同生态区域规模化种植的青贮玉米主推品种3个、粮饲兼用玉米主推品种3个、饲用型甜高粱主推品种3个、紫花苜蓿主推品种8个、饲用燕麦主推品种5个。既有的农业地理优势,再加上合适的品种,使得张掖牧草业快速发展。2018年,张掖市以青贮玉米、苜蓿、燕麦为主体的优质牧草面积达到135万亩,年产优质青干草100万吨,全市可利用饲草达390万吨;其中张掖山丹一个县的牧草面积40万亩,牧草产业收入就超过了3亿元, 效益远超普通粮食种植,真正借力粮改饲,实现了农业新增长。

盛世农业种植技术(华高莱斯技术要点)(4)

图片来源:zhangye.gov.cn(张掖畜牧局)

总之,同样种粮,同样的土地,只要具备前瞻性思维,及时把握粮改饲这样的时代发展大势,相信中国的产粮大县们,同样有机会实现农业产业的逆袭!

2、破除地域局限,从输出产品到输出人才,创造新的增长点

在中国,同样的农业县,既有中西部很多地区那样地势平坦、土地辽阔的产粮地,也有地势相对复杂、耕地相对有限的农业县。从数据来看,作为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河南省滑县,总面积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超过195万亩;同样是全国商品粮基地、省种粮面积第一的农业县福建浦城,全县面积33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却只有53.68万亩,与中原粮食大县的耕地面积相差甚远。

那么,如东部丘陵地带包括福建、浙江等地的农业县,耕地面积相对有限,又应该如何实现农业的逆袭呢?

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粮改饲”的思路不同,东部地区农业逆袭的关键,不是“地”,而要在“种地的人”上下功夫!浙江建德市以人才输出、异地种植,突破单纯本地种植的模式就非常值得学习。建德市地处浙江省西部丘陵山区,新安江、富春江和兰江三江横跨全域,先后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但同时,建德地理条件为“八山一水一分地”,也是一个耕地十分匮乏的区域,2015年,总面积2321平方公里的建德市耕地面积仅39.7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3.7万亩。

2011-2015年,建德粮食年均播种面积为25.95万亩,为了在有限的耕地上尽可能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建德市在粮食生产之外,还积极谋求特色作物建设,包括草莓、茶、柑橘等,成绩显著。今天的建德不仅是粮食生产先进县,更是“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优质柑桔之乡”“中国西红花(藏红花)之乡”等等。其中建德草莓特色最为鲜明、比较效益最为显著,建德市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草莓种植,至今草莓业界一直流传着“中国草莓看浙江,浙江草莓看建德”的说法。2017年成绩显示,建德草莓产业产值占本市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惠及全市10%农户家庭。

盛世农业种植技术(华高莱斯技术要点)(5)

盛世农业种植技术(华高莱斯技术要点)(6)

建德草莓小镇,图片来源:建德发布

然而,建德市整体耕地本就不多,再除去粮食和茶、柑橘等其它农作物,可用于草莓种植的空间则更加有限,在如此条件下建德是如何成为“中国草莓之乡”的呢?

其中的秘诀就在于输出人才、积极走出去,发展异地种植。正如建德市商务局局长谢照昌曾经所说的那样:“建德山多地少,加上物流等成本高企,草莓产业本地发展空间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建德提出了积极发展草莓“总部经济”和异地种植,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牢固树立“建德草莓全国基地”意识,把建德草莓的产业优势通过异地种植,转化为产业效益。”异地种植模式,不仅促进了建德农民增收,带动扩大了草莓种苗、技术的建德原产地供应,更打响了建德草莓品牌,提高建德草莓产业收益。据统计,到2019年6月建德草莓总种植面积8.21万亩,其中异地种植达6.58万亩,建德草莓成为总产值40亿元的支柱农业产业,其中异地种植产值超过31亿元。建德草莓足迹已经遍及广东、湖北、北京、四川等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最远的“种”到了吉尔吉斯斯坦。

建德草莓成功实现异地种植,关键在于“输出莓农”!建德市由市政府牵引,鼓励建德莓农走出去,立足建德本地有限的土地,创造出建德草莓无限的产业效益。2015年,种草莓的建德人有六千户左右,其中只有一千多户在本地种植,其余都在外地种植。建德成功输出莓农,主要得益于两方面:

一方面,推出“草莓师傅证”,成为建德莓农对外的“金字招牌”。为了持续、高效地输出莓农,建德市制定了一套草莓生产的地方标准,并推出“草莓师傅证”。

盛世农业种植技术(华高莱斯技术要点)(7)

建德市梅城镇,近500名种植能手从梅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领到一本“草莓师傅”资格证书。图片来源:杭州网

技术层面,建德市不断研究试验,提升草莓种植和安全技术。例如建德市近几年研究推广的重茬地土壤生态修复、以螨治螨生物防治、基质育苗等技术,都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技术研发之外,建德市积极开展各类“建德草莓师傅”特色培训班,将最新技术及时传授、培训给莓农;同时邀请国内外专家、行业能手,对莓农有针对性地进行栽培技术、食品安全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对合格的学员,发给“建德草莓师傅”证。截至2018年底,“建德草莓师傅”持证人员已达7038人。“草莓师傅证”让外地莓农拥有了一张证明自己技术的金名片,大大方便建德莓农迅速打开陌生市场。

另一方面,建德市政府主导建立异地莓农合作组织,免除异地种植后顾之忧。建德市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的建德市草莓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设有全国唯一的草莓办,同时各有关乡镇(街道)建立有响应的组织服务机构和异地莓农信息服务平台。

另外,对50户以上或种植面积达到300亩及以上的区域,建德市专门建立异地莓农组织,为莓农提供农资配送、技术、政策、纠纷解决、生产事故处理等在异地的全方位服务。建德每年安排 300 万元,设立草莓产业异地发展风险金,用于异地草莓产业因自然灾害导致绝收、重大意外事故致 3 级以上伤残等风险补助,帮助异地种植户降低风险。并且不定期通过市领导带队走访慰问等形式,加强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商会分会的沟通协调,尽最大可能免除莓农在异地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

空间有限一直是困扰很多农业县的一大命题!建德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地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一县问题的解决不能仅局限于一县之眼光,相比于苦苦思索如何在有限地域内“种”出更有价值的作物,不如转变思维,像对外输出莓农那样输出人才、输出标准,继而打破地域界限,将基地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掌握了这个诀窍,相信很多面临空间受限地区也能持续创造出更大的农业效益,实现逆袭!

三、 能逆袭的农业!树立品牌思维,提升农业地域价值

农业的产业逆袭,不仅要在产业效益上实现突破,也要在农业产地的认知度上形成逆袭——改变人们对农业地“老实巴交”“又土又穷”的刻板印象!

但是,树立农业品牌,实现在认知度上的逆袭,不能单纯照搬其他领域,必须首先把握住农业不同于其他的核心特殊属性:地域限定性——农产品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与区域的土壤、气候等在地条件息息相关,甚至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农业有极强的在地性、不可移动性和区域限定性,这是其他领域所不具备的。农业的强地域属性,决定了农业地区的城市政府,在塑造自身农业品牌时,要重点宣传、捆绑产地,而不是单纯宣传某个企业或者宣传某个产品。只有像黑龙江五常市那样,将品牌与地域绑定在一起,才能将农业产业命运握在自己手中。五常市盛产大米,之前企业主导的大米品牌有近150个,后来市政府成功对外打响“五常大米”品牌,从此消费者不再认定某个企业的大米好吃,而是只有五常市产出的大米才是好大米。

然而,中国很多农业地区,尤其是此次研究的粮食主产区,其农业产品不是大米、水果这类日常熟悉的类型,而是玉米、小麦等远离消费者的“原料”,这些原料在产业化加工方面必不可少,却因为不直接与大众日常生活接触,在对外营销、塑造品牌方面处于“天然劣势”。对于这类农业中小城市,又该如何塑造自身的地域品牌呢?

邻国日本的香川县,同样是日本的三大小麦适种区之一,却用小麦成功营造了城市品牌,它从默默无闻到“天下皆知”的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鉴。香川县位于日本四国地区,地势较偏,经济下行,但常年温暖少雨,天然适合种小麦。为了发展区域经济,香川县决心从小麦入手塑造农业品牌,加速产业化,吸引更多资本和人才进驻。

从人们都不熟悉的粮食入手如何做到“天下皆知”呢?——香川县最核心的思路是,巧妙转换对象,将农业粮食变成面向大众的终端产品。

首先,香川没有直接营销“小麦”,而是转而营销“乌冬”。小麦必不可少,但只有磨成粉,加工成面包、面条等,才能变成消费者每天都熟悉和接触的生活品。想通了这一点后,香川在塑造品牌时,并没有营销包装“香川小麦”,而是转而从日本最普遍的乌冬面入手,准备对外营销香川是“乌冬县”。从“小麦”转换到“乌冬”,看似简单,却是香川县成功塑造品牌最关键的一步。对象变成乌冬之后,受众面更广,就可以采用更丰富的手法面向大众传播了。

盛世农业种植技术(华高莱斯技术要点)(8)

盛世农业种植技术(华高莱斯技术要点)(9)

香川县独特的乌冬面以及季节限定菜单,图片来源:my-kagawa.jp

转换营销对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关键是与地域发生强关联。毕竟宣传品牌只是手段,强化地域价值才是最根本的目标。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在选择转换对象时,要尤为注意把握与地域原材料的强关联,而非掺杂工艺等其他因素。香川县之所以选择乌冬,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由于乌冬面的材料仅为极其简单的面粉、盐和水,所以小麦的优劣对面条质量起到关键作用。相比之下,烫面蒸饺、糕点等除了与原材料有关,还与火候、配方等人为技艺息息相关,对于营销地域性则相对不太合适。

另一方面,在地域原材料培育、选择上也可以强化产地关联。考虑到日本的乌冬面到处都是,香川成为日本第一个发展在地小麦育种的地方县市,致力于培育出属于自己的乌冬面特色。自1992年开始,香川县政府就联合农业试验场、面粉企业、乌冬面企业等研发育种,成功创建了名为“赞岐之梦”的名牌小麦;后来不断改良,其中“赞岐之梦2009”成功超越其它小麦品种,成为日本之冠。之后,香川以“赞岐之梦”的名义对当地乌冬面店家进行100%地产小麦的使用认证,进一步捆绑在地性,推出了自己的乌冬面品牌“赞岐乌冬”。这个品牌在名字上就很讲究,赞岐是香川县的旧城,从称呼上就容易让人与香川地域产生强关联。经过这一系列举措,在全日本形成了香川县因为特定的土壤和地理条件,才能长出最优质的“赞岐之梦”小麦,才能制作出最好吃“赞岐乌冬”的区域认知。

香川的农业品牌营销取得了极大成功,“赞岐乌冬”被称为日本三大乌冬面之首,2015年前往香川县的游客中就有69%是因乌冬面而来。而且,地域品牌的成功塑造,也让政府更有能力优中选优,引入了石丸制面(龙头面企业)、日清等企业加入到农业产业化中,用最好的企业强化地域神话。正如香川企业木下制粉老板木下敬三所说,“即使香川的制粉厂都消失了,也没有太大的影响。香川以乌冬面闻名,我出国的时候,只要跟人家说我来自‘做乌冬面的地方’,没人不知道。”

其实,中国的农业地域品牌营销已经比较成熟,涌现了很多成功案例,如上文提到的五常大米,类似的还有赣南脐橙、蒙阴蜜桃等等,都是全国知名而且具备极强在地性的地域品牌。但同时,也还有很多粮食产区默默无闻,例如河南省不少优质小麦的产地,虽然小麦品质过硬,但发展至今却一直“无人知晓”。低知名度导致了区域在引人、引产方面屡屡受阻,区域经济长期处于低位循环。我们相信日本香川县的先进经验,不仅能让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大米、水果地域品牌,也能诞生出更多的小麦、玉米、大豆等的地域品牌,让更多产粮大县从中获益!

四、 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以新格局、新思维重返农业

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方针下,我国大量中小城市正在为国家坚守着农业。正如本文一直强调的,发展农业并不意味着受穷,更不意味着与产业无缘。对于这些中小城市,坚守农业并不意味着一味的牺牲,换一种思维,借鉴先进经验,便有可能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实现农业的逆袭!

参考资料

[1]《2018昆山统计年鉴》,昆山市人民政府

http://www.ks.gov.cn/sjkfIndex

[2]《驻马店市土地利用数据》,地理国情检测平台

http://www.dsac.cn/DataProduct/Detail/301714

[3]《2018年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南省统计局

http://www.ha.stats.gov.cn/sitesources/hntj/page_pc/tjfw/tjgb/sxsgb/article45f90e63c30d4b609413b8d275a9c901.html

[4]《总投资1.33万亿元的江苏省重大集体开工项目包含了哪些产业?》

https://wemedia.ifeng.com/8747211/wemedia.shtml

[5]《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16〕21号)

全株青贮是优质青贮玉米饲料的主要发展方向

http://www.znsg.net/xwdt/display.php?oid=277&pid=955

[7]吉林省“粮改饲”及“种养结合模式”观察

https://www.hifishes.com/portal.php?mod=view&aid=8125

[8]助推粮改饲再上新台阶 甘肃四地区好经验被全省推广

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9/09/29/012233858.shtml

[9]张掖山丹:小牧草种出大效http://www.zgzyw.com.cn/zgzyw/system/2018/11/13/030056226.shtml

[10]“莓”好时代的建德密码http://mobile.routerdm.com/index.php/Home/Article/index/appkey/197/date/2018-06-01/page/433597/aid/2173366.html

[11]我市召开第三次异地种植莓农座谈会http://www.jdnews.com.cn/jdpd/sn/content/2019-06/03/content_8903797.htm

华高莱斯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权必究。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影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