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龙华的三和人力资源市场附近,曾经云集着一群“三和大神”,他们没有固定职业,依靠打零工生活在深圳这座城市,信奉“做一天阔以玩三天”的lifestyle,为了一百块能卖掉身份证。他们吃着四块一碗的“挂逼面”,包着五块一夜的黑网吧,抽着5毛一根的散烟。这群日夜混迹于深圳三和人才市场附近的社会青年,以独特的颓废之姿隐匿于高歌猛进的城市边缘。数年前,日本的NHK电视台走近他们,专门拍了一部纪录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三和大神”。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者田丰、林凯玄“潜伏”三和,历时半年,完成了20多万字的研究笔记《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这本书用白描的手法,还原了这群“废柴青年”的真实生活,打破了大众对这一群体的刻板认知。
在书中,他通过白描式的手法,真实记录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其中有他们对未来的无助,有对性的焦虑,有对家人的冷漠和温情,也有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在此一一与大家分享:
1、这是一个融不进城市,回不去故乡的群体
“三和大神”中,几乎全部是来自四五线城市或农村的“农民工二代”,他们没有背景、没有技术、没有学历,他们无法融入城市却又回不去乡村。他们渴望在深圳落脚,却又没有相应的技术和能力去实现这一“天方夜谭”。他们不甘心成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不想被工厂主压榨盘剥。于是,他皈依了“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天性,选择一天只有几十块一百块的零工,尽管收入微薄,但是依然保存了他们的生活和尊严的自由度。
2、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他们,最终沦陷在互联网里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当初也是怀揣着对城市的向往而来。可是随着工厂将他们作为机器一般的存在,他们开始反世俗、反工厂、反城市,他们选择“大隐隐于市”,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和主播、和游戏为伍。
从小就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他们,对游戏、对社区有着天然的敏感,他们将自己的孤独倾注在游戏中,投射在美女主播的怀抱。就这样,他们将自己的金钱和青春,全部燃烧在这些外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项上,给了世界一个背影。
3、孤独是这群年轻人共同的名字
这群90后甚至00后的青年,他们去网吧毫无疑问是去消磨自己充裕的青春和无尽的孤独。在网络中,他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他是自己和别人的王者、是主播口中的社会大哥,这是他们充满挫败感的生活中无法得到的荣耀。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存在一些现实的需求:幻想哪一天打出一件稀世装备,能够变卖后打个翻身仗,从此告别三和、再战未来。然而这样的机会和例子几乎没有,曾有一位三和小哥,借了3万块网贷,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创业”的目标,结果被现实打得惨败。在只剩下2000元的时候,他选择了和朋友们大吃大喝一顿,然后去了个隐秘的地方修车,创业梦被现实砸得稀碎。
4、我仰望这座城如女神,女神却转身跟了别人
在繁华如斯的深圳,在高楼林立背后,在高级白领看不到的阴影里,这群人犹如杂草般生活着。他们信奉的是一种“挂B”精神,宁可选择自由而贫瘠的生活,也坚决不要成为机器上的螺丝钉。他们用动物一般的本能耐力,浑浑噩噩地活在最低欲求里。日本NHK的《三和人才市场》纪录片里,拍出了他们的困境:深圳这座包容的城市给了他们安身立命的机会,可他们却将这样的机会弃之如敝履,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他们难道真的没有过梦想?没有过在这座城出人头地的期盼?没有过在这里娶妻生子的愿望?有过,但进厂的悲催状态,让他们的这场梦有如烟花一般璀璨而又短暂。
5、处处有“废青”、处处有“三和大神”
在经历了半年的详实走访和调研后,作者表示:很难用“懒惰”二字来形容他们诞生的深层原因。他们的背后有父母贫穷的现实,有小城市阶层固化的现实,有大都市贫富分化的现实,实在不是懒惰二字可以概括的。
事实上,在国内很多大城市隐秘的角落,都有一群“特立独行”的人在那里生活着。他们与当前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背道而驰,可是他们也真真切切地存活于各个大都市你看不到的角落。三和大神,仅仅是这个群体中的冰山一角而已。他们沉迷于这个自我的“舒适区”无法自拔,成为了众多废青心中的“大神级存在”。
对于这样的一个群体,老方看着既有心酸又有心痛,更有怒其不争的愤恨。还好作者的角度比较平实,用一种朋友的口吻和视角展示了这一幅颓废的画卷。最后他提出了他的疑问:
岂不怀归?问题是心归何处、情归何处、梦归何处?
说实话,我也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你有答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