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说的是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孟母三迁”这个叫法出自东汉·赵岐的《孟子题辞》,言简意赅:“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孟子说过舍小取大?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孟子说过舍小取大(孟母三迁与白沙在涅)

孟子说过舍小取大

“孟母三迁”说的是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孟母三迁”这个叫法出自东汉·赵岐的《孟子题辞》,言简意赅:“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故事原文出自西汉·刘向的《烈女传·母仪篇》: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赵岐在《滕文公章句下》第六章的章指又云:“自非圣人,在所变化,故谚曰:白沙在涅,不染自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同样的意思,还在三个地方出现过,一是荀子《劝学篇》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二是《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中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三是褚先生(西汉褚少孙)补记《史记·三王世家》云:“传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中,与之皆黑者,土地教化使之然也。”从作者生辰先后看,荀子生年先秦,赵、戴和褚三人皆生于汉,这句话最早应出自荀子之口。

理解这句话,关键在一个“涅”字。《说文》水部云:“涅,谓黑土在水中者也。”《广雅·释诂三》云:“涅,泥也。”两个解释意思实际一样:黑土在水中就是污泥,简称泥。即白沙落在泥中,不用染就会变黑;蓬草生在麻类中间,不用扶也能长得笔直,说明环境的好坏对人的影响极大。孟母三迁居处也是基于这个原因,若其不一迁,孟子将成为掘墓人;若其不二迁,孟子将成为市井的商贩;若其不三迁,孟子将不会习修六经,成为亚圣。

环境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有切身体会。高中三年,在镇上读书,学校在闹市边,一有机会,同学们都溜出去玩,基本静不下心来坐在教室里好好看书。复读那年,进了县城,同学们很自觉,都在学,没人陪我玩了,我也不好意思自己去玩了。心静了,才能学进去,才能发现书中的美。

其实,不只学习,干什么都一样。老家有谚:“挨好邻出好邻,挨着王八出乐人。”说的就是居处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