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想逃啊。”

上台pre的一塌涂地,赶着ddl完成的作业,教资考试没过,迟到的雅思考试,一场我自己都没搞清楚是否开始过就说了三次再见的感情……觉得自己把生活弄得一团糟,刚刚和母亲通完电话,我坐在楼梯前望着外面的寒夜,突然升起一种拔腿就跑,随便逃跑去什么地方都好的冲动。

可外面太冷了,我只穿了单层的毛衣,出去肯定会冻得瑟瑟发抖的。于是我选择逃向了追星的世界,拿出手机打开微博,点进了姚弛的个人主页。

压力好大,生活一团糟,好想有一瓶失忆的药水,喝下就可以忘记发生过的一切,然后逃避去某些地方。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相同的感受?

每次得不到回应的时候我都在退缩(失败的生活将我踹入了追星的怀抱)(1)

而有些人,大概就是逃兵中的战斗机,经常性地想要逃跑。放下一团乱的生活不去料理,转身投入追星的怀抱。

可这很矛盾,我们从小就被教育逃避是懦夫,被训诰不能逃要勇敢。就像那些三观正得不能再正的革命电视剧,剧里的革命英雄在实力差距悬殊的情况下,英雄主义地挥舞着铁刀硬刚敌人的枪炮,然后鼓舞身后的士兵:“别逃!冲啊!”

是的,逃避可耻。这是通过教育在我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在每次想要逃避的时候就弹出来鞭策着我们的良心:喂,逃避可耻,你还要逃吗?

逃避虽然可耻,但这是本能

逃避虽然可耻,追星确实有趣,但当追星女孩们看完爱豆的综艺,听完爱豆的单曲,刷完爱豆的最新动态,回头发现生活还是一团乱麻,追星根本解决不了本质问题。那么就拒绝追星,从此放下七情六欲?这就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对自己太苛刻了。当生活一团乱麻的时候,请原谅想要逃避的自己。因为逃避是印刻在我们生物本能里的东西。是生物为了更好地生存,所进化出来的“生存技能”。

应激,指的是当我们面对危险时,生物会自主地趋利避害。就像有强光射向我们的时候我们闭眼一样,会在指令传达到大脑并且执行前,我们会下意识地就做出反应保护我们的身体。逃跑,也是一种应激反应。面对自然界的威胁刺激时,动物会对外界刺激的信息进行精准快速的处理,并做出恰当的本能恐惧的防御反应行为[1],诸如冻结(freezing),面对狗熊吓得不敢呼吸,一下子躺在原地撞死。或者逃跑(flight),打不过就逃,逃出虎口万岁。

每次得不到回应的时候我都在退缩(失败的生活将我踹入了追星的怀抱)(2)

在自然界,捕食者的威胁普遍存在,因此针对捕食者恐惧的大脑防御系统在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具有高度的保守,能逃是活命的本事。虽然人类受到其他动物的捕食攻击的影响很小,但我们的防御系统依然存在。所以我们也会想逃。

逃往避风港

你快乐的时候,会想要逃吗?不,为什么要逃避快乐呢?

那么什么时候最想要逃避?

难受、害怕、紧张、恐惧……一系列负面情绪,会让我们更加想逃。因为感到这系列负面情绪时,生物个体常常面临着威胁,于是引发防御性的行为反应。这种保守性使有机体能够避免或减少伤害,从而确保个体生存。这些负面情绪状态对应着大脑内固定的神经环路,当我们产生这些负面情绪时,逃跑的行为更容易被激发[1]。

此刻,那些远离压力源的地方,便是我们的避风港。当我们刷爱豆动态,看爱豆综艺,听爱豆的单曲的时候,那些pre,工作,考试似乎暂时得以抛之脑后,此时此刻所做的就是快乐追星。压抑,是由弗洛伊德提出来的心理防御机制[2]。当个体处于情绪问题中的时候,会采用把问题排除到意识之外的做法。为了更好地将想法排除于意识之外,就要远离我们的压力源,俗话说得好,眼不见心不烦,眼不见自然不会想。

所以,是我们选择了追星作为逃避方式。


每次得不到回应的时候我都在退缩(失败的生活将我踹入了追星的怀抱)(3)


因为我们的压力来自家庭、学习、职业、或者亲密关系,而追星看起来就是跟压力源毫无干系的逃避方向。游戏,小说,微博等也是同理。Julia等人通过调查309位Facebook用户发现,生活压力越大的人,越容易沉迷于Facebook社交,但如果来自生活的压力得到缓解,那么他们也自然而然淡出了Facebook的高频率使用。[3]

沉浸在和压力源毫不相关的事情中时,我们压根就不会想起这些压力源。追星只是避风港。

但这都是暂时的。

想起之前大火过的一部日剧,标题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这是真的吗?

每次得不到回应的时候我都在退缩(失败的生活将我踹入了追星的怀抱)(4)

《去他妈的世界》里女主逃避结婚而半路拦截了男主的车,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回去。面对期待她结婚的母亲,面对许诺给她房子的未婚夫,面对快餐店的服务员生活……

逃避是一日,两日,是缓兵之计,却不是长久之计。

在逃避的时候我们总会质问自己,这样子真的可以吗?

Monideepa等人的研究调查了444名Facebook用户,得到结论:沉迷于网上冲浪的人会因为网上冲浪本身感到焦虑,越是焦虑他们越会沉迷。[4]

如果做一个调查,追星女孩们焦虑吗?又会焦虑些什么呢?

当我们因为逃避现实躲进了避风港,获得了片刻的放松,但内心却知道我们不能这样子做。于是躲进避风港的时间一长,这一逃避行为也让我们产生焦虑。

每次得不到回应的时候我都在退缩(失败的生活将我踹入了追星的怀抱)(5)

我们因为感到压力→所以逃避→又因为逃避感到了压力→如果我们应该继续再逃,压力加剧,恶行循环重复,这场压力闭环将永远没有结局。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在我们经历失败后,情绪更加低落,此时负面情绪占据主导。我们思考自己的失败,就像走进一个迷宫,迷宫有着高耸的墙壁,并且有水从脚踝一点点蔓延上来,在我们找到正确出口时,这些负面情绪的潮水会将我们淹没,不管我们怎么逃避,在迷宫里暂时找到角落歇脚,但不走出迷宫迟早还是会被淹没的。

此刻你该怎么做?

所谓的先解决情绪,就是先找到水龙头,关掉水龙头。再解决问题,在迷宫里找出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情绪解决策略,如果不将避风港作为逃避策略,而是作为情绪解决策略呢?通过避风港的短暂歇息,感到快乐,之后再元气满满地解决生活的一大堆破事,那么逃避虽然可耻,便真的有用吧。


每次得不到回应的时候我都在退缩(失败的生活将我踹入了追星的怀抱)(6)


学堂君

如果单看词语的表面含义,追星听起来十分浪漫——追星,追逐星星。为了逃避生活的苟且而选择追逐繁星,其结果可能是越追星越焦虑沉沦,也有可能是从中汲取了力量而奋勇出发。

学堂君以为,无论何时,当一个人站在阴沟里仰望星星时都不应该被指责。追星本身并无对错,它是期盼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转移焦虑的一种载体。




参考文献

[1]周政. 本能恐惧的神经环路调节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叶浩生. (1987). 冲突·焦虑·防御——弗洛伊德的动力心理学. 教育研究与实验(01), 80-86.

[3]Brailovskaia, J. , Teismann, T. , & Jürgen Margraf. (2018). Physical activity medi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aily stress and facebook addiction disorder (fad) – a longitudinal approach among german studen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86.

[4]Tarafdar, M. , Maier, C. , Laumer, S. , & Weitzel, T. . (0). Explaining the link between technostress and technology addiction for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 study of distraction as a coping behavior.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作者 | 八月

编辑 | 大大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出品,奉献百年积淀,带你脑洞大开。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微信后台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