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参观博物馆吗?

前不久,有一位极爱书法的朋友出差去南京,带着对历史的好奇、对文化的膜拜,他特意安排了时间,慕名去参观我国第一座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南京博物院。

在气势恢宏的博物院里,他沉浸了整整三个小时,看到很多陌生的物件,听到很多陌生的知识,心里装满很多震撼与感动。可不久后,谈起这段本应难忘的经历,除了文徴明那幅《前后赤壁赋》小楷手卷依然让他如数家珍、心潮澎湃,其它文物显然已经印象很是模糊了。

毫无疑问,一座城市的博物馆,代表着一方文明的开始,抵御岁月剥蚀的文物,穿越千万年风霜而来,就是为了述说一段沧桑岁月。可当人们走过展柜与宝物相逢时,却大多只是匆匆一瞥,然后擦肩而过,最终相忘于江湖。

这样的憾事,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一直以为这个问题很难解,直到有幸拿到这本《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民国街地址(有一把打开南京博物院大门的钥匙)(1)

捧着裸背装帧、古韵十足的书,翻开雅意精美的彩页,看着一个个从遥远过去走来的文物图片,我的内心竟激动起来,我很急于要做两件事,第一件,是要拍下这本书的图片,发送给那位跟我讲过南京博物院的朋友;第二件,是要把这本《南京博物院》,介绍给每一位喜欢读历史、喜欢参观博物院的朋友。

这是一把金钥匙,拿着它,我们可以自己打开南京博物院那扇厚重的大门。

01 在“一本博物馆”中,走进南京博物院的无形之门

《南京博物院》是全国博物馆文物通识读本“一本博物馆”系列之一。“一本博物馆”的概念,让我们一下子把参观博物馆和读书联结在一起,于是,对于应该如何参观博物馆,便有了清晰的思路。

如果把博物馆比作一本书,那么学习过程一定是从提前预习开始,这样在参观时,我们才能与文物有似曾相识的亲近感,也才能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参观结束后,我们还需要再温习,这样才能边回味印象深刻的内容,边梳理历史与文化脉络。

这样看来,想要真正了解一座博物馆,我们一定需要拥有“一本博物馆”。比如,这本《南京博物院》。打开这本书,我们就成功绕开那座仿汉阙式门楼,绕过南门、北门,通过一扇无形之门,直接走进了南京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美丽的紫金山南麓,1933年,由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议建立,现在拥有各类藏品 43 万余件(套),其珍贵文物数量居中国第二,仅次于故宫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民国街地址(有一把打开南京博物院大门的钥匙)(2)

南京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当代,既有全国性,又有地域性,其中有宫廷传世品、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在这里,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等所有文物品类一应俱全,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直接见证。

经过90年的发展,南京博物院形成了“一院六馆”(历史馆、特展馆、艺术馆、民国馆、非遗馆、数字馆)的格局,书中清晰的俯瞰图、平面图和详细场馆介绍,让我们仿佛可以通过无人机的镜头,将各个建筑尽收眼底。

那幢屋顶铺满金黄色琉璃瓦的中国传统仿辽代庑殿顶大殿,正在向我们打开大门。

02 在“一本博物馆”中,读到眼见为实的历史江南

1982年,江苏省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南窑庄的万家三兄弟,在修农田水利挖土劳动时,发现了一只特殊的铜壶,很快,铜壶被送至盱眙县省银行的地下金库,几日后,被武警运送至南京博物院。

这只高24厘米的重金络青铜壶,又名陈璋圆壶,为战国中期的容酒器,壶身三层镂空网套结构,外围饰有96条卷曲的长龙和576朵盛开的梅花,形成了长龙漫游花间的奇美景象。器上有3段铭文,圈足外刻有“陈璋伐匽(燕)之获”的字样,记录的是公元前315年齐国与燕国的一场战争:

战国时期,燕王哙非常信任相国子之,将国事交给子之决断。齐王煽动燕太子平攻打子之,燕国陷入内乱,齐王趁机发兵。齐将陈璋在“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情况下攻入燕都城,开始“毁其宗庙,迁其重器”,这只重金络青铜壶便是被抢劫的“重器”之一。陈璋还特意命人在这把壶上刻下了他攻打燕国的记事铭文。

这只国宝级文物壶出土时,一定给人们带来了巨大震惊,因为壶中还装有重达20公斤的金器,仅壶口的金兽就重达9.1千克,是国内出土最重的古代金器。这只被誉为“国之瑰宝”的金兽,也同时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民国街地址(有一把打开南京博物院大门的钥匙)(3)

没人知道当年是谁将这只宝壶埋入了地下,又是什么原因让它在地下度过了2000多年。然而正是通过这样眼见为实的文物,普罗大众得以与遥远的历史直接面对面。

在南京博物院馆藏文物中,有距今约35万年的汤山猿人头骨化石,有距今六七千年的苏州草鞋山炭化稻米,有竹林七贤砖印模画、“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新石器时代的“神人兽面纹玉琮”、汉代“鎏金铜鹿灯”等国宝级文物,还有“扬州八怪”“吴门画派”等无数珍贵书画作品。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自古以来便是帝王必争之地,在南京博物院,沉淀了大半部中国史,每一件藏品都是一扇走进中国历史的门,其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都在讲述一段我们原本看不到的历史。

所以,《南京博物院》这本书,我们其实可以把它读得很厚。

03 在“一本博物馆”中,记住历史长河中的有形江南

在南京博物院有一张特殊的世界地图。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献给皇帝的这幅《坤舆万国全图》,主图是椭圆形的世界地图。与当时的世界地图不同的是,居于地图中央的不是欧洲,而是亚洲东部。也就是说,中国,位于这张世界地图的中心。

南京博物院民国街地址(有一把打开南京博物院大门的钥匙)(4)

这张图文字极多,不仅包括了天文、地学知识,还包罗天下奇风异俗。图中还附有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食图、月食图等小图,并使用了赤道、回归线、极圈、南北极等名词。这张图强烈冲击了中国人固守千年的天下观,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模式,也第一次给中国带来了“地球”的概念。

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一个有形的“地球”,一定曾经带给当时的国人足够的震撼。而《南京博物院》中一帧帧藏品的图片,让躺在展馆里的文物仿佛瞬间“活”了起来,这种视觉冲击带来的震撼,也足以让人刻骨铭心。

《南京博物院》以摄影照片、手绘图片结合文字介绍的形式,让博物馆不再是冰冷的橱窗展柜,温润的玉,清凉的瓷,耀眼的金,古朴的铜,一下子都有了触手重温般的质感,而书画雕塑等文物出一下子变得可以近观细玩。这样的触手可及,远胜单纯的文字,更胜透过橱柜玻璃的远观。

六朝古都的历史江南,名家辈出的书画江南,涌现出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一代大师的文学江南,以南京云锦、宜兴紫砂、扬州漆器、苏州玉器等等引领风骚的工艺江南,在这本书中,被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激活,变得因有形而生动起来。

04 这个目的,一定会实现

读物,也是读书;读书,也是读史。

一本《南京博物院》,不是文物的堆砌,不是刻板严肃的大文章,而是精美的装帧、有趣的故事,沉浸其中,品的是耐人寻味的历史,传的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南京博物院民国街地址(有一把打开南京博物院大门的钥匙)(5)

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而厚重,一个民族因为有了记忆而延续。历史浩浩荡荡,还好有博物馆,收藏着我们身体永远无法抵达的记忆;还好有“一本博物馆”,让我们可以走进脚步暂时不能到达的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的前言中这样说道: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大家拿着“一本博物馆”,走进一座博物馆,爱上连绵不断的中华五千年。

这个目的,是一定会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