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雨果曾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推出“我的读书笔记”新闻策划,记录下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校长老师的读书感悟,让阅读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菏泽曹县魏湾镇陈胡同小学教师石西珍读书笔记:

“是的,没有时间啊!”这句话如此熟悉,在工作中,每次和同事聊天,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一天24小时都不知道干什么去了。时间的马车从身边驶过,不曾留下一点痕迹,直到它已经走远,我们才看到它的身影。

刚工作的第一年,这种体会更加强烈,一天天按部就班地过着,好像所有的程序已经设定,只等我一步步走下去。那时候,连备课、改作业的时间都得挤出来,哪有什么时间读书。入职培训时加入了支教岛,每天打开群,我真心佩服那些读书的人。我无数次幻想,哪天自己也捧起一本书,静静地读一读,和那些教育界的名流们,来次心灵的碰撞。这个计划一直被挂在高处,从未触及。直到李胜楠主任把我拉进支教岛读书群(二群)。李股长鼓励我一定要多读书,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我终于开启了人生的阅读之旅。

起初,我把读书当做了一项任务,毕竟答应了领导,咱不能食言。为了读书,我早晨早早到校,上课前先读上一段。早晨没时间,就利用大班空时间读。有时回到家里,拿起一本书就读。虽然每天也在坚持,但是读书没有系统化,没能持续地读一本书。尽管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我越发觉得自己目光短浅,知识水平极其有限,作为语文教师就连文学地基还没有建立。通过读书,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内心不免有些恐慌。心底发出了强烈的呐喊:我要成长!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是的,我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专业的成长。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直到现在,没有人给我指导该怎么备课、怎样把课上好。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我没有登上公开课讲台的勇气,我害怕领导听我的课,担心课堂上学生的质疑会让我尴尬……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10篇完整版(小学教师石西珍)(1)

当我和书籍真正结下友谊,把书籍当作精神的食粮,越读越快乐,越读越上瘾。我开始网购一本本专业书籍,于永正老师的书、魏书生老师的书、陶行知先生的书,还有在阅读中这些老师提到的相关书籍。既然名师都看的书,我也想买来看看。慢慢地,文学类书籍也纳入了我的书橱,曹文轩先生所有的小说都一一摆在了书橱;对于路遥的小说也是越发上瘾;老舍先生的文章百读不厌……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我的眼界逐渐开阔起来,书籍的积累让我有了自信,正印证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站在讲台上我不再畏惧,有时文中的一个知识点我还可以延伸,学生听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时常问学生十万个为什么;给他们讲一讲中国历史故事;科普知识……在他们心里,老师成了无所不知的“厉害人物”。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这位历史老师靠什么用一生的时间来备好每一节课?读书!我们备课不仅仅是一节课的知识点,还要备老师的状态,老师的修养。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为师者要自带光芒,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

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开始带动班级学生阅读打卡,每天我会把他们的读书做好记录,对于坚持阅读的同学进行表扬。为了给同学们的阅读注入更大的动力,我们举行“读书分享会”。我用书籍作为奖励,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广大阅读范围。长期的阅读,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我的教学也越来越轻松。

很多同事问我哪来的时间读书。我的回答是:“每天早起一个小时。”加入读书群已经有三年的时间,读书让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无论是双休日、寒暑假,早起读书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工作中,零碎的时间也可以用来读书,哪怕是课下10分钟也可以消化一篇小文章;在焦急等人的那段时间不妨让书籍陪着我们度过;午后,沐浴着阳光,手捧一本书,我们是何等幸福;周末静坐一隅,到书籍里畅游一番,精神饱满……

与书籍结下的这段情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