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网络巨头们纷纷“押宝”元宇宙。Facebook甚至改名“Meta”,(Metaverse)元宇宙的英文Metaverse的前四个字母。据说Facebook这是为了聚焦于打造虚拟世界的社交业务。

与此同时,国际著名游戏平台Roblox、字节跳动等企业也都开始布局“元宇宙”业务。中国国内,但凡与网络、VR设备、网络游戏沾点边的企业,就都打上“元宇宙”的概念。

一时间,引得“元宇宙”概念股相继大涨,“元宇宙”一夜之间成了又一个“区块链”。证监会不得不泼水降温,别什么都往上靠,概念炒作、讲故事只能带来巨大风险。

究竟什么是“元宇宙”(Metaverse)?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又一种应用?还是对于目前生产模式、生活娱乐方式的一次变革?还仅仅是又一场资本的疯狂炒作?

元宇宙突出特征(三点看破元宇宙)(1)

Metaverse,这个英文单词,原本是由,Meta和Verse两个词合成的。Meta表示超越,verse是宇宙universe的意思。

元宇宙,最初是1992年,由著名的美国科幻小说家尼奥·斯蒂文森(Neal Stephenson)撰写的《雪崩》(Snow Crash)一书中描述的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Metaverse),当初翻译成“元界”衍生而来。

在现实世界中,究其本意,还是指由AR(增强现实技术), VR(虚拟现实), 3D影像等技术支持的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起来的网络世界。

说到底,“元宇宙”就是对于视觉图形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而至于人机接口、脑机接口等技术目前还依旧处在试验当中。

现在,这些技术和可能带来的一系列产业、生活模式的变革,被打包成了“Metaverse”,直译为“超级网络世界”。只不过,在汉语强大的演绎能力面前,所谓的“超级网路”提升到了“元”的概念。

“大哉乾元”,元宇宙,大有万物肇始,变革将至的含义。Facebook的老板,如果深谙中文,不知是否将“乐开了花”。

然而,无论Metaverse还是“元宇宙”,下一步究竟要干什么?

是否能像科幻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还只是资本市场“新瓶装旧酒”,用来炒作的又一个故事?

就像之前的比特币、区块链一样,其功能和未来的前景被无限夸大了呢?

元宇宙突出特征(三点看破元宇宙)(2)

“元宇宙”究竟是虚拟的现实,还是现实的虚拟?又是谁的现实、谁的虚拟?

要想回答这一点,就要了解几个因素:

首先要观察,在技术上“元宇宙”是否有实质性的技术突破,打破了目前人类在物理空间上的局限。

其次,作为“元宇宙”的基础属性网络技术、虚拟现实、计算机仿真等技术,在效率、保障能力、公平性等方面,是否能够实现“供应链重组”,社会组织形式的变革,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尤其是在目前全球供应链面临严重打结的情况下,能不能解决供应链问题。

众所周知,在疫情下,办公网络、网上教育、线上娱乐等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需求,但是这些是否达到了改变“运营组织结构”、进而改变供应链结构的程度?

“元宇宙”提出的诸多的概念和愿景,究竟是否能够解决现实问题,还只是望梅止渴?

最后看,“元宇宙”概念下的所谓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和娱乐,除了创造新的需求,增加网络公司的收益外,是否能够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劳动参与度,增加社会财富,缩小贫富差距?

“元宇宙”是否将会造成更多失业、更大的两极分化,让已经躺平的“劳动者”更快乐、舒服地躺平?

如果是后者,某种程度上,智能手机已经办到了。某种意义上,日本也已经办到了。巨大的内卷导致大量日本的新一代开始彻底躺平。

不买房、不交友、不结婚、不生子、低消费、低欲望,一切在网络上,在虚拟世界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看上去是人类走向了科幻中描述的“美好未来”,进化成了一种“网络生物”“硅基文明”。但是,实际上却是人性的巨大压抑和泯灭。除了少数人享有“元宇宙”红利外,大多数人成为了新的“数字奴隶”,被网络豢养的人类。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又要干什么呢?是虚拟的现实,还是现实的虚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