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第二季蒋欣结局(看蒋欣如何演尽欢乐背后的哀与愁)(1)

2016年最火的电视剧无疑是正在热播的现象级力作《欢乐颂》,“琅琊帮”的兄弟姐妹们再次借高颜值、高热度、高话题,霸屏初夏。而由高收视织造的焦点论题更成为观众、剧迷、粉丝、拥趸茶余饭后的娱乐重料。你是安迪,她是樊胜美…类似的比照也让《欢乐颂》近生活、接地气的本质喷薄而出。而有关五对男女代表不同各自阶层的地位论、等级论,更让《欢乐颂》被拉升到一个社会哲学的新高度。总之,无论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总能在《欢乐颂》中找到些许自己或家人、同事、朋友的点滴身影。

围观《欢乐颂》,一定会主动或被动陷入这样一个难题:欢乐五美,你更喜欢谁?讲真,在以安迪、樊胜美为首的五美中,无论从哪个角度选,我都会选蒋欣饰演的樊姐。这是一个自强、独立的时代女性。心大,命却不好,但总能坚持与执着,硬朗风格既招人喜欢又令人心怜。偶尔的心机、虚荣表现,又让她多了几分女性应有的味道。所以,就带入感与存在感而言,蒋欣饰演的樊姐是最近生活,也最近地气的。

一个角色在剧中地位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人设,而一个角色在观众中的口碑则要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演员的表演。以樊姐和她的扮演者蒋欣为例,足称是一次人设与演绎的高度匹合。从人设角度看,樊姐没有安迪那么完美,也不如小曲那样牙尖嘴利、巧舌如簧,与剩下两个妹妹相比,樊姐更不懂如何呆萌、娇嗔。

樊姐的命运铺排有艺术强化的效果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她的家庭际遇,生活窘况,情感波折,还是工作困顿,都在点滴间戳痛了普民大众的情感神经。爱她的人因为她的自立与自强,恨她的人可能会因为她的虚荣与心机。总而言之,无论对樊姐是爱抑或恨,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与借口。

毫无疑问,蒋欣是激活樊姐人设的重要驱动,尤其是在近几集的表现中,蒋欣更是凭借举重若轻的表演,将樊姐樊胜美的多面性、立体感、渐次度都释放的极尽到位。

新近播出的这几集《欢乐颂》正开启虐心模式。安迪见到亲身父亲把人虐得不要不要的。而樊姐与爸爸妈妈哥哥火力全开,也让其隐藏内心深处的另一面全盘脱出。在这场家庭对决中,樊姐与其他四美再次见证了雷打不动的姐妹深情,樊姐也因此确立了新感情。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家庭鏖战大爆发,让观众见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立体、更鲜活、更真实的樊胜美。这一神级效果的达到,既是剧情需要的结果,也是蒋欣演技的佐证。

尤其是那场樊胜美站在黄浦江边,面对大海,长达十数分钟的独白戏份,更是见证了蒋欣不俗的台词功底。随着蒋欣抑扬顿挫且不乏铿锵有力,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呐喊、嚎叫,深埋于樊姐内心深处的心理冲突也跃然屏上,深恸着观众的思绪与情潮。

关于“樊胜美的自白书”这场戏,我还要多絮叨絮叨几句。据悉,加入这段戏,是蒋欣自己的想法。在这大段大段的台词、独白中,樊胜美泣诉了自己的种种不易,与爸爸妈妈哥哥间的种种隔隙,以及在工作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这显然不是简单的哭诉博同情。它既释放了樊胜美被压抑很久的思绪、情感,也解释了樊胜美此前行为的合理性。

因为这场戏,安迪等四美对樊姐有了更深刻也更精准的认知。因为这场戏,观众对樊姐也有了更加深入肌理的了解。一度曾把樊姐当做心机女、虚荣姐的我,也对她此前的表现有所理解与体悟。而纵观整部剧集,能切实体现蒋欣表演实力的细节、戏份,亦濯濯可见。

认识蒋欣是源于《甄嬛传》,被其进一步折服则是因为她在网络上的各种自黑与自嗨。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上下,作品内外的蒋欣是绝对能放得开、豁的出去的。或许正是有了这样的特质,才使得蒋欣在诠释每一个角色时都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甄嬛传》中的华妃如此,《欢乐颂》中的樊姐樊胜美亦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