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是临床常用评价肾功能的指标,偶尔会发现没有任何基础肾脏疾病的年轻健康的人血肌酐升高,这是否预示着这个人肾功能不全,是一个肾功能受损的肾病患者呢?

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肾脏功能一般是指肾小球的排泄功能。血肌酐是肌肉肌酸的代谢产物。而肾小球可以排泄血肌酐。

肾功能不全为什么肌酐升高(是肾功能不全吗)(1)

血肌酐

1、肌酐的产生:肌酐是肌肉的代谢产物。内源性肌酐来自于自身肌肉的新陈代谢,每20g肌肉可代谢产生1mg的肌酐;因此,肌酐的含量与人体肌肉含量呈正比,这就是运动员的肾脏功能正常,而血肌酐往往比普通人高的原因。

而外源性肌酐来自于肉类食物在体内的代谢,摄取肉食后2-4小时内,肌酐可升高34-44μmol。

2、肌酐的排泄:肾脏是肌酐排泄的主要器官,肌酐由肾小球滤过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上不重吸收。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至50%时,血肌酐仍可正常。

血肌酐的测定

除肌肉量、食物里的肌酸会干扰外。还有两种情况会干扰:

1、正常人约15%的尿肌酐由近端肾小管分泌排泄。肌酐在生理性pH范围内是有机阳离子,由有机阳离子分泌泵分泌。然而该泵可被其他有机阳离子抑制。一些药物或者食物可干扰这分泌泵,从而导致肾小管的肌酐分泌排泄减少。这个情况下可导致血肌酐自限性、可逆性升高约35-44μmol/L。

2、肌酐的常用检测法有碱性苦味酸法及酶法。

苦味酸、肌酐在碱性环境中发生反应时,可产生一种红色物质。但是,有的肌酐衍生物或同系物——例如乙内酰脲、胆红素、丙酮酸等物质也可与苦味酸相互反应,统称为假肌酐,可导致血清肌酐的检测结果偏高,而且,血清内血红蛋白、抗坏血酸等物质对反应也有影响,导致结果偏低或偏高。

酶法检测血清内肌酐是通过肌酐在过多种酶、显色剂与氧、水共同作用下产生红色的醌亚胺,醌亚胺的颜色深浅直接与肌酐的浓度呈正比例。

但是,具有还原性物质比如羟苯磺酸钙、维生素 C、谷胱甘肽、胆红素等,可以通过“插足”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物酶的结合,消耗掉一部分过氧化氢,使得实际和过氧化物酶结合的过氧化氢减少,导致色素形成减少,测定结果偏低。

总结

血肌酐受年龄、性别、种族、运动、饮食中肉类摄入量、肌肉消耗性疾病等的影响。因此,血肌酐值偏高时,不一定就是肾功能衰退。

来源:基层检验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