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调侃王力宏(王力宏89岁舅爷许倬云对老伴说)(1)

文化变现

你生命中关注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回应的。

大概十年以前,我认识一位非常讲究的老太太,上海人,只有一个女儿在美国。

老太太住在五楼,也是所在单元的最高层,因为楼层不高,几乎所有家的窗户都装了防盗网,老太太对这件事情非常反感,所以她家非常亮堂,加上白色的欧式装修,春天站在门口就能感觉到风的气息。

老太太很喜欢和我聊天,我也从她那里学了很多不曾听过的新鲜词。比如醪糟,用醪糟煮的汤,是上海人爱吃的一道美食。比如席琳迪翁,老太太会追她的演唱会。比如王力宏被美国华人的喜爱程度有多高,等等。

我最好奇的是老太太对王力宏的评价非常非常高,这也让王力宏在我的喜欢歌手名单上一直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存在。试想一下,69岁的老太太对小鲜肉有这么高的推崇,一定有一些情结在里边吧。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没有得到满意答案的我,直到昨天,似乎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王力宏研究生毕业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他强悍的家族背景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

下边我们用一点时间看看这个显赫的家族

这一连串的高光字眼是不是已经晃瞎了你的迷之双眼。怪不得王力宏曾经说过一句话,他是全家学历最低的一个。很多人瞬间晕倒。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把这些资料全部写出来,也许只是表示一下尊敬,羡慕嫉妒恨都不会有的。

然而,今天我想说的不是王力宏,而是这个家族里边,介绍最长,头衔最多的,王力宏的舅公:许倬云先生。

许倬云调侃王力宏(王力宏89岁舅爷许倬云对老伴说)(2)

王力宏和舅公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一期的《十三邀》里,许知远终于圆了6年的采访梦,在美国匹茨堡许倬云的家里,与这位“本”家的许先生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虽然我对许知远的采访水平不敢恭维,但采访许老先生的这一期被网友评价,可能贡献出了《十三邀》迄今为止质量最高的一次访谈。

因为访谈是经过剪辑的,理解起来可能有一些不太连贯,我试图用有限的语言去将整个访谈的逻辑和观点呈现出来。

访谈在89岁高龄,拄着双拐的许老先生口口声声笑说“老天不收我,不要我”中开始。

先说最近在思考的问题:

美国衰落的问题。

他借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位教授的书——《历史的正确一侧》,

说欧美文明,两个泉源:一个犹太的上帝,一个希腊的求智,这两个合在一起开启了基督教的世界。

相信有了神,神会归纳出一套尽善尽美的天地在那里。因为它尽善尽美,所以有迹可循。我们只要去追,按照最高的理性去追,可追得出来。所以,理性是找到进步最好、最优秀的方法。

但是现在神死了,神被扬弃了,本来结合大家一起做的宗教信仰、族群的聚合,都因都市化的关系在散开。白人世界要下去了。这些背景下,现在全球性的问题是——人找不着目的,找不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说完欧美,进入正题——中国世界是什么?

中国世界以人为头,没有上帝,天心是人心,盘古就是人,左眼太阳右眼月亮,头顶是天,脚底是大地,身上的血脉是河流,骨骼是森林,这个盘古就是人的象征,是天地人三才,人为贵。

没有人的眼光,没有人的知识,没有人的情感,没有人的智慧,就没有天地,这个是中国的好处,也是中国的缺陷。

最大的副作用是中国人讲伦理,讲人跟人的关系,社会关系,各种亲疏关系,各种尊卑关系,上下关系,这就构成了一个优势跟弱势之间的差别,这使得我们没有办法解放自己,也绑住了我们自动自发的精神,从1840年打起,一闷棍一闷棍打起,打糊涂了,急着改,药铺里乱抓药,现在我们闷棍还没挨光。

许知远:对,你觉得这个东西什么时候过去?

许老:要里头自己喘得过气来,里面自己养,能扬着头说,我不怕这个,不怕那个,要人心之自由,胸襟开放,要想办法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

我们要想办法设想我没见到的地方,那个世界还有可能是什么样,但是今天的教育不能教育出这种人来了,今天的教育,教育的是凡人,过日子的人,今天的文化是一个打扮出来的文化,是舞台式的文化,是导演导出来的文化,人们都成了活着的检索机器,不会再有人想这个问题。

所有的追寻,理想,义气,欲望到了最后都是虚空,所以我在人的理解是这样子,人生的局面就是虚空,认识虚空才能摆脱。

许老用“年鉴学派”的眼光,就是要超过年,是千年鉴万年鉴,说出了自己的历史观——

个人地位最小,最短的是人,比人稍微长一点的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长一点的是经济,比经济稍微长一点的是社会,时段最长的是文化,更长的是自然。

中国人过日子都是人跟自然整合在一起,很注重的就是这个气,这个气就是天地之间的正气,一个人拿宇宙的变化,人是心肺通通融合在人的情感里面,这种情绪,这种气派,就是我讲的人找归宿的问题,是宇宙之间那个人,我不自尊,谁能尊敬我,这是中国人能在一切条件都不好的情况下挣扎,站出来,也是对中国文化最有信心的地方,所以我知道中国不会亡,中国不可能亡。

所以说中国人很复杂,和平年代窝里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而战争年代,或者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又总是英雄辈出,甘于奉献。

这是中国文化的两面性。

在物质上强调自我奋斗,但在精神上却依赖别人。

总结起来就是:

忽略个人精神,重视个人利益;

忽略集体利益,重视集体精神。

不愧是大家,这个总结,从今年的疫情可见一斑。

美国的工业化是在1850年开始起飞,那个时候,融合是美国力量的源泉。那个真的真的没有很富有的人,富人没有占有那么多的财富,社区,完整没有碎裂,生活的距离差距不远,每个人有尊严有自信,人跟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和谐。

这个时期和我们建国后的新中国很像,国家一穷二白,却人心相向,辛福指数很高,后来小店不消失了,连锁店出来了,市场出现了,这些人慢慢消失掉了,财富越来越集中,美国不到5万人掌握全国财富的90%,中产阶级在萎缩,这是个大危机。

许倬云调侃王力宏(王力宏89岁舅爷许倬云对老伴说)(3)

文化变现

许知远:您觉得这种失衡的状况或者更正常的方式是什么样的?

许老:说实话,要许多人合作。说了一个无锡“清漪茶室”的例子,有士绅领袖带头,去解决一个地区的大事小事。自古以来,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阶段——轴心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2世纪),那个时代每个文化圈都冒出人来提出问题,不是答案,历代都有人跟着注脚,但是现在做注脚的人越来越少,答案太现成。

我从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是残缺(13岁才会拄着拐杖走路),不去争不去抢,往里走,安顿自己。只有失望的人,只有无可奈何之人,他会想想我过日子,为什么过。看东西要看它本身的意义,不是浮面,想东西要想彻底,不是飘过去,这是难得有的机缘。

最后许老总结:在这个时代,外部环境已经帮不到我们了。要出头,只能靠自己。

这些宏观大论,可能听起来有点遥远,而采访许夫人孙曼丽的对话,可以看到,许老先生能发出持久生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在因素,就是这位夫人,同样不平凡的一个人。

在许老的家人当时都劝他找一个乡下姑娘,生孩子管家,而许老说“为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就行了?我就要找我要的,你们讲的话算什么?”

这是多么自信的 回应啊。

在所有许老的学生都怕他的情况下,只有孙曼丽,不怕他。其实许老的性格很稳,因为身体原因,从小没有机会疯。同学问孙曼丽,你怎么这么大胆子敢跟他结婚?可以看得出这个许夫人,也是非同一般的人,很有自己的主见,放弃正在谈的男朋友,来帮助许倬云,就像许夫人说的,当时没想别的,就是想帮他,觉得他缺少的,自己可以给他。

和很多人结婚看对方可以给我什么相反,许夫人首先想到的是我喜欢这个人,我可以给他什么。两人结婚50年,前面是许老带夫人很多,夫人很服他,现在是夫人在照顾她,许老很服夫人,所以两个人不太容易去争执。

许倬云调侃王力宏(王力宏89岁舅爷许倬云对老伴说)(4)

文化变现

许夫人说,很多人结婚之后越走越远,他们两个是越过越近。

婚姻不是简单的事儿,你得花心思,我的原则是你必须尊敬他,你才会爱他,如果你不尊敬这个人,你看着他,你都挑他的毛病,那这个人就不能给你处下去,当然,同样对方要尊敬你,问题就没了。

夫人说,你看到这个人这么努力,这么爱操心,劳碌命,自己认清之后也就不想着改变他了,自己能帮就帮。

对于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许夫人从来没有把他看成一个残疾人,和他一起手牵手去买菜。遇到情绪起伏的许老,想尽办法去安抚。许老有时候会担心:哎呀,曼丽呀,万一有一天我走了你怎么办?

许夫人:咱们现在先每天过好日子,等你走了再说。

许老有时候会说,我过得太累了,走了算了。

许夫人:人无论活到多久,你总要走,你自己想吧,你如果觉得自己活的没意思了,你想走就走吧。

然后许先生就不说了。

许老有时候会说不是舍不得走,是舍不得你。许夫人说,你舍不得我我懂,可人早晚要走,我不是鼓励你现在要走,只是告诉你脑子想清楚。

许老说你怎么那么想的开。

许倬云调侃王力宏(王力宏89岁舅爷许倬云对老伴说)(5)

文化变现

许夫人说,不是我想的开,是和许老在一起生活,就像照镜子,如果和他一样,日子就没法过。

必须自己站起来,树立自己的性格,才能和他平衡。如果自己是个乖乖的女孩子,跟着他走的话,那不知道会是什么日子。

很多事情你要对自己有个看法,然后你才能够真正支持他的看法,如果不是像现在这么样子的,心理上非常强壮,那我就会跟他一样弱,我们俩就不知道到哪去了。

那我现在就告诉他,不管谁先走,另外一个都要活,假如有一天你先走了,我真有一天不想活了,就走。假如有一天我先走了,他说那我也活不下去了,我说那你不想活了,就走。

采访即将结束时,与许知远同行的同事们都听的入迷了,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一个人拥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是什么?

许倬云调侃王力宏(王力宏89岁舅爷许倬云对老伴说)(6)

文化变现

许夫人答:选对的人。

这真的是一个并不容易的选择,有多少人对当初的选择有很清醒的认识呢?很多时候我们连自己还没搞懂。

从与许夫人的对话中,我们能看到一位豁达的女性,坚强的内核,相濡以沫50年,这是怎样一份睿智和勇气,让彼此越来越好,越来越看清自己。

我们倾其一生,不过是在寻找一个可以共同走过风雨的人。

如果没有找到,或者选错了,唯一可以做得就是:内观。向内要。从而去影响其他人。没有相濡以沫,也要对自己温暖有爱,因为,最终,我们每个人都会走向孤独。

这篇文章写完三天了,犹豫要不要删除一些原文。最终决定对历史最好的借鉴方式就是记录。

仅以此文献给生命中的每一次神奇的邂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