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别急着当“渔翁”

鹬蚌相争尚未可知(鹬蚌相争别急着当)(1)

麻 辣 风 趣 聊 历 史丨财 经 视 角 说 辽 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一个寓言故事,说有只河蚌在岸上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赶忙闭合外壳,将鹬的嘴死死夹住。结果,就在双方呈僵持之态时,一个渔翁把它们一起捉走了。

这则寓言向我们阐释了一个道理——两方相斗,得利的往往是第三方。

不过,任何道理,都不是万能公式。如果一开始就抱着当渔翁的心态去参与博弈,那么最后很可能引火上身,得不偿失。

辽兴宗在这上面吃过大亏——他本想利用宋朝和西夏的矛盾,为自己捞点福利,但是在捞到福利的同时,他也把大辽引向了深渊……

辽兴宗的困境

在展开这段外交故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辽兴宗的身世。

辽兴宗,汉名耶律宗真,辽朝的第七任皇帝。他的父亲是被誉为“盛世之君”的辽圣宗。可惜盛世之风并没有在他这里得到延续。当然,这不能过分苛责于他,毕竟,他能保住皇位就已是万幸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鹬蚌相争尚未可知(鹬蚌相争别急着当)(2)

辽兴宗登基之时,方才十六,尚未成年。所以彼时太后承担的角色至关重要。可偏偏问题就出在这儿——当时朝中居然出现两个太后,一个是辽兴宗的养母,齐天太后。这是辽圣宗的正牌皇后,12岁入宫,才貌双绝,只可惜未能生育,所以领养了辽兴宗;而另一个是辽兴宗的生母。她本是一名宫女,因诞下两名皇子而被晋升皇妃。圣宗死后,她私藏遗嘱,并以新皇帝生母的身份,自封为法天太后。此后的一系列悲剧,都是由这个女人引发的。

法天太后掌权后,开始肆无忌惮培植亲信,打压异己,胡作非为,先后杀北府宰相和国舅,又囚禁齐天太后,逼其自杀。辽兴宗与她意见不合,她便密谋废除兴宗而另立少子耶律重元。幸亏耶律重元提前将计划告知兴宗,兴宗才有所防范,并乘出游之机,率近卫军一举铲除了法天太后及其党羽势力,然后开始亲政。

这一年,辽兴宗十九岁。而此时的辽朝,经历了法天太后的几年折腾,国力已是大不如前。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辽兴宗迫切地想做些什么,一是树立自己的威望,二是重振契丹威名。放眼天下,似乎有一大良机在等着他——北宋和西夏正打得不可开交。此时,何不去做个捡漏的“渔翁”?

鹬蚌相争尚未可知(鹬蚌相争别急着当)(3)

趁火打劫,“敲诈”北宋

辽朝和北宋,自从签订《澶渊之盟》后,已经维持了近四十年的和平局面。但是现在,看到北宋疲于应付西夏,辽兴宗动了趁火打劫的念头。

鹬蚌相争尚未可知(鹬蚌相争别急着当)(4)

他以北宋“堵塞雁门、修治城隍、召集民兵,率先违背盟约”为借口,不断向辽宋边境增兵,然后派使臣前往宋朝,索要晋阳地区和瓦桥关南十县的领土,并要求宋仁宗答应和亲。如果不成,就帮着西夏攻打宋朝。

显然,这有寻隙挑衅之嫌。早就有大臣提醒过兴宗:“我先朝与宋和好,无罪伐之,其曲在我。况胜败未可逆料。愿陛下熟察。”但是辽兴宗没有理会。

当时宋夏战事胶着,宋廷当然不想节外生枝、腹背受敌,但是也不能就这么任人宰割。于是宋朝派出了一位谈判高手,此人名叫富弼,几次把辽兴宗辩得哑口无言(文章链接)。最后,辽兴宗接受了宋朝的方案——不要土地也不要公主了,就在原先三十万岁币的基础上,再增加二十万,然后把岁币的名称由“赠”改为“纳”,承认自己上位国的身份就行。不过前提是让西夏停战。

辽兴宗照办,从此每年多收二十万岁币。

从当时来看,辽朝确实捡了便宜。但也不是没有代价。大约八十年后,北宋做出了“联金灭辽”的决定。当时辽朝使臣向北宋君臣们发出悲愤呐喊:“辽宋两国,和好百年。盟约誓书,字字俱在,尔能欺国,不能欺天。”可如果追根溯源,这“欺国”之事,辽朝恰是始作俑者!为了区区二十万岁币,辽朝率先将自己陷入了不义之地。

背信弃义,“玩弄”西夏

再说辽朝与西夏。他们的关系本来也不错,不仅是盟友,而且还结了亲——西夏皇帝李元昊娶了兴宗的姐姐兴平公主。

但是,在更大的利益面前,辽兴宗就顾不了这么多了。

1042年,李元昊将所掠宋朝兵马全部献给辽朝,请求辽朝发兵援助,以配合自己对宋的军事攻击。随后,辽朝向宋朝发兵。但是,一到辽宋边境,辽军就停滞不前了。原因大家都知道——辽兴宗在忙着跟宋朝谈判。而结果大家也都知道——辽兴宗收人钱财,替人办事,不仅没有帮西夏的忙,反而回过头来逼迫西夏退兵。

第二年,辽朝辖内爆发起义,请西夏出兵相助。西夏帮忙打败了起义军。结果,辽朝独吞所获,什么好处都没给西夏留。

几次遭到玩弄的元昊,失望至极,于是开始煽动、引诱辽朝境内的部落叛乱,并且杀了辽兴宗派来的使者。随着双方矛盾不断积累升级,辽夏战争终于爆发。

1044年,辽兴宗亲自率领精兵10万,出兵贺兰山。起初势如破竹、进展顺利,但后来,李元昊采取缓兵之计,又是请罪求和,又是以退为进,待辽军兵困马乏、麻痹大意之时,突然发动猛攻,最终辽军大败,人员辎重损失无数。五年后,趁元昊病逝,辽兴宗再一次发起进攻,结果又是铩羽而归。

两次对夏战争,辽兴宗本欲开疆拓土,带领辽朝重回盛世,结果却极大消耗了国力,并将辽朝引向了衰落。1055年,辽兴宗在百姓的一片怨声中病逝,享年四十岁。

鹬蚌相争,别急着做“渔翁”

回头来看,宋夏相争,辽兴宗其实有多种选择:

他可以保持中立,也可以偏袒一方,尽管都未必是完美方案,但是一定比两头都得罪要强。为什么呢?因为得罪完了,你又没有能力干掉他们。等他们回过神儿来,最倒霉的一定是你。

鹬蚌相争尚未可知(鹬蚌相争别急着当)(5)

红顶商人胡雪岩有句话:“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他认为,生意场中,没有真正的朋友,但也不要把所有人都当敌人,“既然是过独木桥,都很危险,纵然我把你挤下去,谁又能担保你不能湿淋淋地爬起来,又来挤兑我呢?”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此“利”常常是眼前之利。追逐眼前之利未尝不可,但是你也要做好被“鹬”和“蚌”回击的准备。因为,这个世界,处处充满博弈。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