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只吃草,为什么能长出一身肌肉呢?对于人类来说,想要拥有一身肌肉,需要锻炼,同时补充大量的蛋白质,有些人还会配合蛋白粉。
吃素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意味着长肉,反之是为了减肥,那么牛为什么越“减”肉越多,肌肉所需的蛋白质从哪里来?
人类是杂食动物人类吃素不胖,主要原因是人类难以从蔬菜中获取能量。吃菜更多的是为了补充叶绿素、维生素以及一些矿物质元素。除此之外蔬菜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助消化。
因为人类难以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它会使蔬菜在咀嚼后呈难以嚼断的丝状结构。肠道排除丝状结构时就需要更大程度的蠕动,基本上是怎么进去的就怎么出来,就像“明天见金针菇”。而植物最主要的能量实际都在纤维素中。
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它不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液,人类的胃酸对它的分解能力也很弱,因此人类无法对它进行吸收。
它的化学结构式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大分子,因此蕴含能量,想要得到葡萄糖就需要拆开连接葡萄糖的糖苷键。食草动物以草为食是源于体内有大量微生物,可以释放纤维素酶拆开糖苷键获取能量。那么光有能量,没有蛋白质,牛的肌肉从来哪呢?
食草动物应对纤维素的手段
牛是一种反刍动物,大多数人理解就是牛会把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嚼一嚼,再咽下去。看似很恶心,实际上是反刍动物应对纤维素的一种演化。
反刍还算好的,毕竟食物只是在胃与口腔中徘徊。兔子的演化就没那么幸运了,面对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兔子会进行二次吸收。说白了就是吃下去,排出来,发现拉出来的“小球球”不太干燥,还有能量没有吸收完,会再吃下去,直到排出来的“小球”干燥了,能量被吸收殆尽了。
国宝大熊猫隶属食肉动物,由于经历了食物匮乏加上味觉基因的变异,因此迷上了纤维素含量非常丰富的竹子。不过熊猫属于“半路出家”,尚未演化出高效的食草能力,对竹子中能量吸收效率极差,意味着它需要以“食量”换“质量”,每天要花大半天时间在吃竹子上。而因而它排出的“残渣”,数量很多,纤维素含量很高。
图: 熊猫出品
纤维素是纸的主要原料,动物园中的铲屎官们为了避免浪费就会把这些“残渣”收集起来,一些公司会进行回收,然后制成纸。想象一下,用熊猫的“残渣”擦嘴,是否留有余“香”。
牛的蛋白质来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对于兔子与熊猫,反刍的“味道”是不是就好点了。实际上,反刍技能是食草动物中非常优秀的演化。反刍动物一般有4个胃,分别为瘤胃、网胃、重瓣胃、皱胃。
瘤胃也叫毛肚,一般用来涮锅子,切完后一片一片的,表面有大量粒状与毛刺状的斑点,非常粗糙,为了对植物进行高效研磨。
图:瘤胃(脆毛肚)
网胃在熟食品中叫金钱肚。重瓣胃一般叫做千层肚,也是涮锅中的极品,切完像柳条一样。皱胃也叫牛肚,和其他动物的胃功能一样,会释放大量胃酸。
图:网胃(金钱肚)
当牛嚼完草,草浆会顺着食管进入瘤胃与网胃之中,瘤胃与网胃把草浆进一步细研磨成食浆(除了物理变化,还有化学变化,下面详细讲)。网胃除了研磨还有过滤的作用,食浆在这两个胃中不断研磨、逛荡,一些难以磨碎(分解),难以过滤的植物就会被挤回口中进行二次咀嚼,这就是反刍过程。
图:重瓣胃(千层肚)
足够细碎的食浆会通过网胃进入到重瓣胃。重瓣胃会对食浆进行挤压,排除水份,然后把“干燥”后的食渣送入皱胃。“干燥”是为了防止水份稀释皱胃中的胃酸,从而降低消化效率。
图:牛肚(皱胃)
这里面还隐藏了最重要的环境,也是牛长肌肉的秘密。在瘤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它们可以释放纤维素酶,对纤维素进行分解,并转化成牛可以吸收的脂类分子(蛋白质),除此之外这些微生物也是牛蛋白质的来源之一,它们基于纤维素中大量的能量,繁殖速度非常快。
草浆在瘤胃与网胃中不断移动、研磨的过程,也是微生物酵解草浆产生氨气,并通过糖中能量固氮(氮是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源于氨气,)的过程。
配合上牛高效的消化系统,以及更长的肠道,对这些蛋白质吸收效率更高,这就是反刍动物,吃草长肌肉的原因。换句话说,牛吃草,微生物分解吸收利用糖能量,再把能量“封装”成能量蛋白,牛吃草就等同于在吃“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