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刘禅的智慧,寻常之人如何能够明白

刘禅成长中乐不思蜀(乐不思蜀刘禅的智慧)(1)

其实,对刘禅这个人物,我们的认识是不够的,一直以来都只有脸谱化的形象。乐不思蜀的故事,“此间乐,不思蜀”,成就了阿斗“安乐皇帝”的称号。由于一些文学作品和现在影视剧的影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被掩盖了。真实的刘禅,我们今天也只能从一些史籍的字里行间中窥见一斑了:

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诏里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这个射君是谁,不得而知。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曾对射君称赞刘禅的智慧,射君又将诸葛亮的赞词告诉了刘备,使刘备听了很欣慰。诸葛亮不是阿谀奉承之徒,刘备也颇有知人及自知之明,看来,刘禅并非愚不可及之人。

刘禅成长中乐不思蜀(乐不思蜀刘禅的智慧)(2)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诸葛亮曾亲自抄写《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要刘禅阅读学习。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也是非常满意的,不止一次地评价刘禅,说他“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一个“敏”字说明刘禅并非愚鲁之人,否则,诸葛亮岂不有存心讥讽之嫌了。

还有一件小事,也能看出刘禅的才智。夏侯霸因司马氏政变怕受曹爽的株连逃亡入蜀。其父夏侯渊在争夺汉中的战争中曾被刘备手下大将黄忠斩于定军山。刘禅在接见夏侯霸时说:“卿父自遇害于行间,非我先人之手刃也。”你父亲是混战中阵亡的,冤主债头都没有了。轻描淡写,寥寥数语,冰释前嫌。

从生存智慧上讲,刘禅也比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聪明。照我看来,乐不思蜀是装的,是麻痹司马昭的韬晦之策。他老子刘备就是很会装相做戏的,装老实、装仁义、装种菜、装惊雷、装摔儿子、装哭。刘禅这个枭雄之子,在这一点上还是有些遗传的。

刘禅成长中乐不思蜀(乐不思蜀刘禅的智慧)(3)

偏偏跟他一同被俘的蜀汉旧臣郤正不解其中之意,还要把刘阿斗拉出来,教他说:“司马昭如果再问你,你应该哭着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这样司马昭才会同情你、可怜你,放你回去。郤正也想得太天真了,你想司马昭何许人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不是吃斋念佛的善主,会垂怜你一个亡国之君?

刘禅听了郤正的话,想必心里也在笑话他,不过他觉得这样讲一遍也好,将“戏”演得更逼真、更生动。于是司马昭第二次问他想不想蜀地,他便照郤正教的话回答了,而且故作沉痛地闭上了眼睛。司马昭听了说:“何乃似郤正语邪?”刘禅马上吃惊地睁开眼睛说:“诚如尊命!”于是左右皆笑。刘禅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阿斗从此也就安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