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寓者众(以侨为桥承东启西)(1)

鸟瞰江门市五邑华侨广场。

侨寓者众(以侨为桥承东启西)(2)

东华大桥及江门演艺中心夜景。

侨寓者众(以侨为桥承东启西)(3)

江门市新会小鸟天堂。

侨寓者众(以侨为桥承东启西)(4)

江门市东湖公园及五邑大学。

侨寓者众(以侨为桥承东启西)(5)

广珠城轨轻轨江门东站。

侨寓者众(以侨为桥承东启西)(6)

新会中车基地。

侨寓者众(以侨为桥承东启西)(7)

已经封顶,即将落成的江门市体育中心。

学者雷铎曾用侨、楼、泉、风四个字来概括江门五邑的文化特色。

侨,是指江门作为中国侨都,华侨文化独一无二。江门华侨分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与港澳地区联系紧密。

楼,是指江门的碉楼文化,同样也是华侨文化的附属产物。

泉,既指江门地热温泉资源丰富,也形容江门为热流涌动之地。

风,是指风气。广东领全国改革风气之先,江门也是富于激情、勇于创新之地。

从文化特色上来看江门,可能更能窥见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和作为。

华人华侨,是江门发展的重要资源。江门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优势,才能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把自身发展目标与大湾区发展实现融合。而得天独厚的侨胞资源,就是江门的独有优势。无论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平台的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还是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的深化合作,都要打出“侨”牌。

除了资源优势,还有区位优势。江门地处珠江西岸,东连广佛、深港澳两大龙头都市圈,西扼珠三角进入粤西乃至大西南、大南海的战略通道,是粤西的“桥头堡”,也是“承东启西”的重要门户。

江门从不缺少创新、敢为的基因,抓住热流涌动的发展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江门将迎来更新更美的未来。

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敏

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杨耀烨

城市档案

江门市,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因位于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汇合处,江南烟墩山和江北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江门市区从元末明初形成墟集,有“中国第一侨乡”、中国曲艺之乡(粤剧)等美誉。

江门市2002年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及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个县级市,辖区范围俗称“五邑”。共同的历史,同出一宗的地缘人缘,加上海外对五邑的影响,使江门五邑展现出丰富的民俗风情。其中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四县俗称“四邑”,加上鹤山则称江门“五邑”。

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侨乡文化独具魅力,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五邑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亚洲地区的约占20%,美洲地区的约占70%。

同时,江门也是广东省第一批绿化达标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