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爸爸妈妈很想陪你一起长大(妈妈到天堂里去陪你)(1)

悲剧。

前几天看见武汉小学生在校内被撞身亡,没有太在意。直到看见武汉这位失去孩子的年轻妈妈跳楼身亡,大部分说是网暴导致的,少部分说情况并非如此。

本来已经是悲剧,又增加了一个悲剧,这一家人这段时间究竟经历了什么?

应该说,是不经意间去关注一下,去了解来龙去脉,你会发现铺天盖地的网暴说,确实很美妙的转移了焦点,真正在这个案件中应该关注是什么,是校园安全,是公道正义。

我在小视频听见了妈妈撕心肺裂的声音,充满质疑声音,孩子本来还有机会活命的声音。我看见小男孩,七岁的一年级孩子,打了马赛克的照片。

妈妈反复念叨的,他有多痛,多疼,被汽车二次碾压拖行,头上三个包,半张脸都看不清了,后脑勺一直流血,妈妈在监控里看见了事故视频,我觉得这样的刺激太大,妈妈的心里根本无法支撑。

我在这里对去世的男孩和妈妈表示哀悼。

属于菜的都是,只是看谁遇到。

孩子爸爸妈妈很想陪你一起长大(妈妈到天堂里去陪你)(2)

经历。

我这个人有一点忧虑,也比较悲观,我有时候就会想,当我们自己面临类似的情况发生的时候怎么办?

你能怎么办?小草能够做什么呢? 没有真相,没有道义,也没有道歉(后来有了),当然,大部分国人很了解情况,也很无奈,都是赔偿了事。

5月23日下午1点45分到2点,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下午第一节课之前一点时间里。

2点多妈妈就接到电话,去医院看孩子了,电话说小事故,去医院已经不是了。

一家人是有很多质疑的,很显然,在第一时间里,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的一周内,一家人得不到合理解释,一直在各种方式进行诉求。

事故发生在教学楼前的小广场上,不是行车道,也不是停车场,是学生们活动的空间。

那么某教师从地下室开汽车出来,按学校设计路线从后门离开校园的,为什么开到教学楼。

官方通告解释,接其他教师去培训。

显然,这是致命错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开车到教学楼门口。开车司机说是年轻语文男老师,其他两位老师究竟是谁,非要到教学楼门口去接,不得而知。这肯定违法了校园安全规定。

有很多方式可以避免这个事故的方式,多走几步到校门口都可以,一起去地下室也可以。

培训,请问是什么样的培训,在上课期间需要离开学校,究竟去做什么,也是疑问。正常培训,大家都很清楚,都是提前计划,就算安排个下午什么时间。

家属和妈妈最大的质疑来了,也是他们拉横幅讨一个说法的原因。

在撞到孩子之后,左轮撞了以后,开过去,后左轮又撞上去拖行五米,停下来,没有下车,继续拖行二米。

妈妈说,本来有机会活命,第二次碾压到脑袋,这有多疼。

正常情况,作为司机,对汽车肯定很有知觉,别说一个人,就是一块砖,开过去都有震动和水平发生觉察。

如果这个时候停车,下车检查,就不会发生二次碾压,很可能孩子生命保住了。

而且这是教学楼门口,刚刚启动,速度能有多快。

三个教师在车里,究竟在做什么?

三个教师没有发现汽车的异常吗?

好,就当没有发现。

第二次碾压之后,三个教师没有发现吗?

继续拖行五米,请问你们在开会吗,还是正在猜谜划拳 ?

停下车以后,你们三位教师在做什么?

你们知道已经撞到什么了吧?

你们为什么还要往前开两米,然后才下车检查。

匪夷所思,细思极恐。

所有这些疑问,作为母亲,作为家属,肯定要讨一个说法。那么家属又得到了什么呢?

显然,家属不得不走到校园门口,不得不发视频。后来才有通告,有所谓的现场道歉。

从孩子去世,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着母亲,直到月底讨一个公道结束,妈妈已经累了。

孩子爸爸妈妈很想陪你一起长大(妈妈到天堂里去陪你)(3)

跳楼。

任何一个母亲会有多少爱自己幼小的孩子,忽然的生死离别,多少母亲能够接受这残酷的现实。我们想都不敢想这件事,孩子忽然离开我们,去了天堂。

如果你看了妈妈一些视频,一些为孩子讨一个真相的努力,甚至被一个姓周的衙役警告,不得在校门口闹事。

你再看看,所谓网上一个不友好的留言,这种东西能影响多少?这种留言也不是主流。谁也不知道是真网友还是操盘手,临时拿钱办事的,或者是本职工作的办事的,谁能分辨。

谁引导了整个舆论,谁在真正关心校园安全,焦点转移对谁最有利!

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还怕几句风凉话,这点伤害算什么,什么都不是。

也有人认为,受到阻挠,受到委屈,伸张不了孩子的真相和道义,对不起孩子,想不开。

我认为都不是主要原因。

看看家人,姥姥一刻不离的跟着妈妈,就知道了,妈妈早已经有去天堂陪孩子的想法,趁着家里人上厕所,就跳楼了。

“孩子,妈妈去天堂里陪你。”这或许是妈妈的渴望。什么几条留言,才不在妈妈的视野里,不过某些人成功了。

亲子之爱的觉醒。

可是,生死离别,没有一个妈妈能够接受,特别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假如都是五六十岁,七八十岁以上了,那么情况还好一点。

小的时候,孩子很粘母亲,母亲其实也很粘孩子,这种感情吧,不是孩子和爸爸有的,男人压根里不懂母亲和孩子的感情关系。

特别,在一些母子关系,还没有脱离共生关系的感情里,很多孩子可以做的事情,母亲还在帮着去做,甚至小学以后,还睡一张床。

孩子的死,如果是缓慢的生病死亡,还有一个慢慢接受和完成孩子最后愿望的过程,是一种分离仪式。如果是忽然的死亡,在情感在精神上根本无法接受,等于妈妈的一半命已经没有了,只有一口气在。

此时,我想,武汉这位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陪孩子去天堂,那里太冷太孤单太苦。

我觉得没有一点办法,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二十四小时盯着,门窗可以钉死,移除危险物品。

让有经验的咨询师好好开导,让时间慢慢疗愈内在的创伤,让新的希望慢慢生气,最终能够接受这种残酷的人生,人一旦来到世界,就可能面临各种悲剧,不是自己,就是身边的人。

小男孩姓谭,小谭如果可以和妈妈对话,一定是希望妈妈继续活下去,再帮他生一个弟弟,每年去看望他,一旦有了这种信念,妈妈就能走出轻生的念头。这种转变就需要社会工作者,需要亲朋好友的劝导,不知道小谭妈妈听到了多少?这一周或许都没有时间来梳理,只为一口气,一口正气而活着。

人活着,不就为着一个希望吗?

最后。

希望小谭的爸爸保重,怀着勇气和希望活下去,好好纪念她们母子。

有些悲剧不应该发生,一直都发生着,而且会延续很久。

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请不要再关注这种悲剧。

因为我看见了整个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