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皓东简介 苟秉宸现场记录梦天舱升空(1)

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苟秉宸摄

10月31日15点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梦天实验舱工业设计师之一的苟秉宸教授受邀前往现场,并接受色影无忌委托,使用索尼最新发布的A7R5在现场记录了这一历史瞬间。

下面请与我们一同欣赏苟秉宸教授带来的现场创作:

苟皓东简介 苟秉宸现场记录梦天舱升空(2)

火箭点火前 (索尼 A7RM5 FE 600mm F4 GM OSS F10 1/640秒 ISO 100)

苟皓东简介 苟秉宸现场记录梦天舱升空(3)

火箭点火 (索尼 A7RM5 FE 600mm F4 GM OSS F10 1/640秒 ISO 100)

苟皓东简介 苟秉宸现场记录梦天舱升空(4)

火箭启动 (索尼 A7RM5 FE 600mm F4 GM OSS F11 1/640秒 ISO 100)

苟皓东简介 苟秉宸现场记录梦天舱升空(5)

火箭升空 (索尼 A7RM5 FE 600mm F4 GM OSS F11 1/640秒 ISO 100)

苟皓东简介 苟秉宸现场记录梦天舱升空(6)

飞向太空 (索尼 A7RM5 FE 600mm F4 GM OSS F14 1/640秒 ISO 100)

11月2日,苟秉宸教授已顺利返回西安,色影无忌第一时间与苟老师就本次拍摄做了访谈,同时也交流了索尼新机拍摄梦天实验舱的使用情况。

对话Interview

访谈人(W):无忌器材 王鹏

访谈嘉宾(G):苟秉宸

W:给大家介绍下在发射现场拍摄是什么样的情况吧?

G:在现场拍摄和大家看直播画面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现场听不到任务倒计时播报。我们只知道大致的发射时间,现场有媒体摄影师在用手机关注直播动态。现场能听到此起彼伏的“5分钟准备”、“3分钟准备”……,尤其是“30秒准备”时,现场的气氛突然间就紧张起来。

W:现场看发射和我们在屏幕前看有什么区别?

G:点火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光速比声速要快,声音是有一些滞后性的,火箭起飞时,我们是先看到火光后几秒才听到震天动地的轰鸣。火箭点火后喷出的高温高速的流体,能量惊人,尾焰速度是超音速的,会产生噼里啪啦的音爆,尾焰会形成“马赫环”。

现场观看,除了惊天动地的声音以外,身体也会感受到巨大的冲击波,周围环境也会收到冲击波的影响,这种感受非常震撼。

而火箭尾焰产生的音爆对人的耳膜也有一种撕裂的痛感。火箭腾空而起开始程序转弯时,声波已经从发射塔架传到我们的拍摄地,这时候整个大楼都在轻微摇晃,吊顶上扑簌簌的往下掉涂料片渣,头顶和设备上都是白色碎屑。

苟皓东简介 苟秉宸现场记录梦天舱升空(7)

苟秉宸教授在文昌发射场现场准备拍摄火箭升空瞬间

之前的火箭发射我们都在露天拍摄,这次拍摄是在大楼里的媒体平台。虽然没有太阳暴晒,但是却有空间和视野的限制。火箭点火升空,开始程序转弯后,还有很多可以拍摄的看点,但因为屋顶房檐的遮挡都无法拍到了。比如火箭穿越平流层时形成的壮观的尾迹云,抛射助推器时会有大家津津乐道的“科罗廖夫十字”,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拍到整流罩脱离。

所以,这次我能拍到的场景就是火箭点火、起飞、离开塔架,程序转弯后的一段飞行,其它就无法拍到了。

W:现场您是怎么准备这次拍摄的?

G:因为梦天实验舱发射是中国空间站一期建造工程的收官之战,意义重大,所以我现场准备了好几台相机。除了用索尼A7R5 600mm镜头拍摄火箭升空瞬间之外,还有两台相机在旁边分别拍摄现场照片和录制视频,作为记录。另外还用一台手机单独录制火箭升空的小视频。其实现在想想有点小贪心了。

苟皓东简介 苟秉宸现场记录梦天舱升空(8)

A7RM5的手感、做工、操控反应、成像质量都非常好

W:现场拍摄有什么突发事件发生吗?

G:因为是多机位,当时摆放脚架的时候位置比较理想。但是30秒准备时,所有人都围上来的时候,除了我的主机位外,其他的机位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火箭升空过程其实就是几秒钟的事情,要同时操控几台相机,难度非常大。视频我是倒计时一分钟开机进行录制的,主机位拍摄时,火箭一出框,就得快速调整脚架云台,总体来讲还是有些手脚忙乱。

多机位拍摄时最好还是要有快门线来控制,否则就会顾此失彼。

W:对其他有兴趣拍摄火箭的朋友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G:个人建议,这种场景,除非是团队作战,就把握好一台相机,点火起飞、离开塔架、程序转弯等等。一次发射,其实对拍火箭来说,就那么两三张照片。这样的话,还不如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贪多。不能因为机会难得,控制不住自己。

W:发射现场为A7R5的主机位搭配了什么样的镜头来拍摄呢?

G:这次拍摄我使用了FE 600mm F4 GM OSS 全画幅超远摄定焦G大师镜头拍摄。以前在现场我用的镜头大都是100-400mm、200-600mm这样的变焦镜头,相比较变焦镜头来讲,定焦镜头的画质会更好些。这次选择600mm定焦镜头就是想使用定焦大光圈镜头来提升画质,作为超长焦镜头,它的重量比较轻,便于携带和操控,我个人感觉很不错。

W:具体介绍下这次使用索尼A7R5的感受吧

G:因为这次拍摄的时间恰好赶上索尼新发布了A7R5,我是在发射前两天才拿到了这台相机。对于更多的功能和性能并没有完整的体验。针对这次拍摄和使用,我从对焦、追焦、画质、以及操控设计上大概谈谈我的感受:

对焦、追焦方面:我拍摄时习惯于设置单点连续追焦,这次火箭发射就是使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拍摄。A7R5的追焦和对焦性能很不错,特别是机身内置了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AI智能芯片,具备先进的主体识别功能,让追踪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火箭升空后速度越来越快,相机追踪火箭高速运动,对焦拍摄成功率很高。10张每秒的高速连拍也能够完整捕捉火箭升空的过程。同时,对焦点的密度更大了,焦点手动调整起来非常顺滑,反应也很灵敏。

画质方面: 前一天在发射场附近参观时,发射塔架附近的河边看到一群牛和几只苍鹭和白鹭,随手抓拍了几张,现场效果挺好,鸟眼识别也很到位。A7R5搭配的6100万像素传感器以及新的BIONZ XR图形处理器让相机拥有了很高的成像分辨率。把照片放大之后,苍鹭的细节非常清晰。

苟皓东简介 苟秉宸现场记录梦天舱升空(9)

原图 (索尼 A7RM5 FE 600mm F4 GM OSS F5.0 1/400秒 ISO 100)

苟皓东简介 苟秉宸现场记录梦天舱升空(10)

苍鹭的局部裁切

苟皓东简介 苟秉宸现场记录梦天舱升空(11)

苍鹭的局部裁切

按键设计方面:新的A7R5的视频拍摄键做了新的设计,比之前的拍摄键要大一些,位置更醒目,这个在拍摄视频中是很实用的。现在相机的摄影、视频功能是同样重要。从人机工效上来讲,大的视频拍摄键的设计,在应用场景上是比较好的。我研究的方向就是产品与人的人机交互,这一点上确实是进步。

W:能不能说说对A7R5的综合感受呢?

G:最大的感受就是机器整体的性能、品质和画质确实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手感、材料做工、操控反应、成像质量都很好。相机比前几代相机有厚实的感觉,现在整体的设计比例感觉更加协调,相机的握持度、操控性更加人性化。

W:最后请您谈谈这次拍摄梦天舱升空最大感受是什么?

G:感受就是骄傲、自豪、震撼、魔幻!

W:骄傲、自豪、震撼我们都能理解,魔幻是什么意思呢?

G:从1949年以来,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现在,发展的速度令人乍舌。以前我们说起空间站,都是别人家的东西。虽然我们参与空间站项目已经十几年了。但随着梦天实验舱发射和成功对接,天宫空间站基本建成,感觉还是有点超现实。国家越来越强大,大家的心理建设还跟不上。一晃眼,太空中有了我们自己的空间站,都不太相信自己参与的项目居然是如此的惊人。

W: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 end -

编辑 | 毕超

采访 | 王鹏

图片提供 | 苟秉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