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世界上有许多商业通道,而丝绸之路无疑是其中的代表,它作为连接中西方的纽带,在数千年的历史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如今,“丝绸之路”依旧是一个热点词汇,更与国家战略性政策相关联。不过,由于时代久远,许多人提起丝绸之路,只能想到那条漫长的商道与漫天的黄沙,然而历经数千年历史沉浮的丝绸之路,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远不止如此。

中国古代主要有两条丝绸之路,分别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过由于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诞生更早,发挥的作用也更大,因此“丝绸之路”一般便是指陆上丝绸之路。不过首先要提的是,“丝绸之路”并不是中国古代的词汇,它是德国地质物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于他的著作《中国》中首次提出的。由于“丝绸之路”比较符合这条古老商道的作用与气质,因而它很快便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成为丝路的代名词。

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世界上最古老的商道之一)(1)

丝绸之路的历史古老悠久,它起源于先秦,正式开辟于西汉武帝时期。先秦时期已经存在连接中西交流的通道,不过此时的通道大多比较零碎简陋,且因为年代久远,很难考证。直到西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在张骞的努力下,终于正式开辟。丝绸之路的开辟伴随着血泪与战争,这一点在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上展现的淋漓尽致。汉武帝派遣张骞凿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联合传说中的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带着一百多人艰难的跋涉,然而他还未找到大月氏便被匈奴俘获,被关押整整十年。不过这十年间张骞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在逃脱之后没有立刻回国,而是继续跋涉来到大宛,但是此时的大月氏已经不愿招惹匈奴,因而张骞只能失望而归。不过张骞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的目标虽然没有完成,但由于他数次往返于西汉与西域,极大的促进了中西交流。

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世界上最古老的商道之一)(2)

然而通道的建立是漫长而艰辛的,即使是强大如汉武帝时期的西汉,也经历了数次失败。张骞回国后,汉武帝便派遣使者寻找罗马,希望开辟一条可以绕开匈奴的通道,但没有成功。直到汉军击败匈奴,取得河西走廊后,西汉与西域的通道才被彻底打通。此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前往乌孙、大夏等国,西域各国与西汉的交流日益频繁,“於是西北国始通於汉矣”(《史记》),丝绸之路正式建立。

不过此时丝绸之路由于匈奴等国的劫掠,规模不大,发展非常缓慢。从元封三年(前108年)开始,汉武帝进行一系列举措,在付出沉重代价后,终于肃清了丝绸之路周边的敌对势力,保障了丝路的安全。自此,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终于畅通无阻。而为了确保丝路的安全,西汉还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从而使得新疆等地区正式由中央管辖,并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世界上最古老的商道之一)(3)

在此之后,丝绸之路迎来了它的繁荣时代。丝绸之路,顾名思义,是贸易丝绸等商品的商道。提到丝绸之路,许多人都会想到这样一副场景:在漫天的黄沙与一望无垠的沙漠上,有许多商队,骑着骆驼驮着丝绸,前往西域。

在丝绸之路的贸易当中,中国出口最多的其实不是丝绸,而是黄金,中国古代不仅没有大量出口丝绸,反而从西域各国购买各种商品。比如《汉书》当中提到张骞出使西域时“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再比如《盐铁论·力耕篇》中桑弘羊说道:“汝、汉之金,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胡、羌之宝也。夫中国一端之缦,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损敌国之用……是则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也。异物内流则国用饶,利不外泄则民用给矣。”由此可见在丝路贸易中,汉朝花费大量黄金,从西域购买各种商品,因此汉朝在丝路贸易中存在“逆差”。

不过贸易逆差并不代表汉朝在贸易当中处于不利地位,汉朝虽然流失大量黄金,但却从西域购进许多商品,满足了汉朝国民的需要;而西域马匹等牲畜的购入,更使得汉朝的黄金转化为战力,从而增强了汉朝的国力。这种情况并非是汉朝独有,强大的罗马帝国在丝路贸易中也存在逆差,因此它不仅没有说明汉朝和罗马在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反而显示了两国的强大。

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世界上最古老的商道之一)(4)

除商贸以外,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宗教传播等领域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比如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就始于丝绸之路。

在王莽篡汉之后,由于西域各国不承认王莽政权,因而丝路经历短暂的中断,此后在班超的努力下重新恢复,并不断发展,其中尤以唐朝丝路最为繁荣。唐朝盛世的到来以及安西都护府的设立,加之唐朝开放自由的国策,丝绸之路全面繁荣,海上丝路、南方丝路和草原丝路都得到了发展。此后,丝绸之路历经宋元明清多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发展。不过在明清时期,由于海上交通的发展,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落。

丝绸之路不是一部简单的贸易史,它诞生于西汉的筚路蓝缕,遭遇过战火与劫难,达到过顶峰,也走过低谷,它就是一部完整的中西文明交流史。

当时间来到现代,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与发展,这条古老的商道重新焕发出生机,它以强大的力量,向世界诉说着文明发展的脉络。

参考资料:

《中国》 李希霍芬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盐铁论·力耕篇》桓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