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多位消费者收到短信,被告知其个人消费信息与锐步中国大陆地区业务,将于近期同步转让予上海联亚商业有限公司。短信称,锐步在中国大陆运营过程中,收集或生成的数据,将于2022年5月1日转让至上海联亚商业有限公司,其中可能包含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消费者可联系上海联亚行使个人信息权利。

锐步和阿迪达斯有关系吗(锐步被阿迪达斯)(1)

公布的短信显示:“作为全球业务调整的一部分,我们将同步转让锐步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业务。如同其他资产一样,锐步在中国大陆运营过程中收集或生成的数据,将于2022年5月1日转让至上海联亚商业有限公司(接收方),其中可能包含您的个人信息。转让完成后,我们将不再保留您的个人信息。接收方将遵循当地法律的要求,继续保障您的个人信息权益,并履行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阿迪方:消息属实,被转让后的消费者会员权益不受影响,并不涉及阿迪的用户和会员

对于用户接收到的群发短信,阿迪达斯方面予以确认,“消息属实”。阿迪达斯和锐步后续会结束相关合作,因此将客户跟锐步相关的信息给到第三方公司,包括客户之前填的姓名、电话号码等会员信息以及用户订单信息。因为涉及到个人信息转移,所以特发短信告知。会员信息转让之后,会员权益不受影响,仍然遵循原来的会员规则正常累积会员积分、执行会员升级和降级并享受对应的会员权益。

不过,针对短信中提及的“个人信息”,阿迪达斯进一步解释称,主要是指锐步品牌的会员信息以及用户订单信息,不涉及阿迪达斯品牌的用户和会员,并表示“此次数据转移为其全球业务调整的一部分。”

目前转让业务还未开始,在转让完成后,阿迪达斯将不再保留相关消费者(锐步)的个人信息,改由品牌接收方联亚商业继续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益。

如果消费者不希望转移,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锐步Reebok”或登录Reebok官网,在个人资料中自行编辑或删除;也可以联系锐步客服拒绝转让数据、注销会员账户等。不过当记者自行拨打图片中的电话进行询问时,皆以忙线挂断。

消费者:我的信息被卖了吗?律师:阿迪达斯作为出售方,其出售方式值得商榷。

在国内,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多名消费者在收到此短信后,不免疑惑:难道我的个人信息、消费信息等被泄露了吗?更有消费者表示:“我什么时候给阿迪留过个人信息啊?”

锐步和阿迪达斯有关系吗(锐步被阿迪达斯)(2)

锐步和阿迪达斯有关系吗(锐步被阿迪达斯)(3)

当然,后面根据阿迪达斯做出的回应证实,其实是锐步的会员信息被转让,阿迪达斯的会员信息不受影响,因锐步于2006年被阿迪达斯收购,故此次短信信息由阿迪方发出,属实一个大乌龙,同时也侧面反映出网络信息透明化的今天,“个人信息”依然是消费者的一个高敏感地带,售卖企业特别是零售大企业在使用、保存、管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时候,必须要谨慎再谨慎,避免引起个人信息泄露的争端。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朱逸聪律师表示:阿迪达斯作为出售方,其出售方式值得商榷。作为大企业的阿迪达斯,在做“剥离公司业务的同时进行客户信息转让”这项工作前,要明确“是不反对即同意,还是只有用户先同意,才能出售?”这个问题,而这都应当在法律法规约束下加以明确。

曾经为“人脸识别第一案”中的原告做代理律师的,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律师麻策,一直以来都对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尤为关注。

经济观察报记者就阿迪达斯转让用户个人信息一事咨询麻策律师,他发来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当中的一些法律条文:个人信息处理者因合并、分立、解散、被宣告破产等原因,需转移个人信息的,应当向个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称或者姓名和联系方式。

显然,阿迪达斯给用户群发信息,做到了上述告知事宜。“锐步属于阿迪达斯旗下的品牌资产,当后者决定转让该类资产时,将发生资产所有权的转移。”麻策律师告诉记者,相关会员等个人信息势必会同步转移。

不过,从阿迪达斯的回应以及整体来看,其转移的核心标的并不是个人信息,这让麻策分析到,“不能认为阿迪达斯在资产转让过程中涉及到个人信息,就视同买卖个人信息。”

经济观察报记者同时注意到,短信的末尾有这样一句话,“若接收方变更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或方式,将按照当地法律的要求重新取得您的同意。”对此,麻策补充到,“接收方变更原先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重新取得个人同意。“他还指出,若用户不同意,仍然有权要求接收方注销、删除自己的个人信息,以保障用户自身的个人信息权益。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也分析认为,若出售方事先告知用户并经过后者同意,是没有问题的。

渊源:2006年锐步被阿迪高价收购,因表现平平又被“贱卖”

据北京商报报道,2006年,为了和耐克一争高下,在世界体育运动品牌中常年位居“老二”的阿迪达斯以38亿美元的价格将“老三”锐步收入囊中。有消息称,当时阿迪达斯除了要支付38亿美元的收购价格,还要为锐步支付超过5.5亿美元的债务。

但锐步在阿迪达斯的这些年一直表现平平。有统计称,锐步品牌自收购以来向阿迪达斯集团贡献的营收正在逐步下降,在2007年阿迪达斯零售总额的1/4来自锐步,但到了2020年第二季度,锐步仅占阿迪达斯总销售额的6.4%。截至2021年8月,锐步在中国仅剩41家门店。到2021年3月,对于锐步,阿迪达斯明确其将被拆分成独立公司,从2021财年开始将锐步作为停止运营的业务计入财务报表。

锐步和阿迪达斯有关系吗(锐步被阿迪达斯)(4)

彼时有业内人士表示,锐步的销量持续减少,对阿迪达斯已经失去了辅助协同的功能,不出售锐步只会继续拖累阿迪达斯。而出售锐步,阿迪达斯可以更集中资源加强与耐克和其他对手的竞争。

2021年8月,阿迪达斯出售锐步一事终于尘埃落定,且售价与06年收购时相比,称得上“折价甩卖”。8月,国际品牌管理集团Authentic Brands Group(以下简称“ABG”)宣布,以21亿欧元(约合25亿美元)的价格,达成收购阿迪达斯旗下锐步品牌的最终协议。ABG确认联亚集团(Tristate Holdings Limited)成为锐步品牌大中华区独家运营伙伴。

具体到中国市场,ABG将锐步中国大陆地区业务运营权交给上海联亚,合作模式除了收取授权费,还会有销售分成。进一步讲,锐步大部分品类被授权给上海联亚,而一些细微品类,如运动内衣等,或许会被单独拿出来售卖,目前在和厦门品牌积极接触。

锐步新东家:上海联亚,曾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处罚12万元

锐步新东家是何来头?

据悉,锐步品牌的接收方国际品牌管理集团(ABG),是港股上市公司联亚集团(00458.HK)下属的全资子公司,ABG是一家具备中介属性的品牌管理公司,由加拿大商人 Jamie Salter 创立于 2010年,总部位于纽约,其核心业务是挖掘、收购、培育和出售品牌,在业内被冠以“破产品牌的良医”。目前,该公司管理50 家品牌,包括户外运动品牌Volcom、滑板运动品牌Airwalk、网球品牌Prince、运动品牌Hind和Tretorn等。曾代理过NAUTICA(诺帝卡)和Jack Wolfskin(狼爪)等品牌。公开资料显示,联亚集团的业务主要分为制衣和品牌业务两大块。其中,该公司的自有品牌为C.P. Company,特许经验品牌包括Nautica和Spyder等。

红星资本局翻阅联亚集团的财报发现,2021年,联亚集团全年的营收约为30.3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4.69亿元),净利润约为2113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717万元)。4月19日,联亚集团的收盘价约为0.97港元/股,跌3%,总市值约为2.63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142亿元)。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在天眼查显示信息中,上海联亚在2021年12月6日曾因“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而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予以行政处罚12万元。原来,上海联亚在旗下运营的87家门店中安装了人脸识别摄像设备,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共采集上传人脸照片541万余张。

锐步和阿迪达斯有关系吗(锐步被阿迪达斯)(5)

即便通过知情同意的合法渠道获得了会员以及用户订单等个人信息,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觉得,鉴于上海联亚曾经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案例,更要关注其在接收相关个人信息后,是否根据转让交易的相关合同进行合法的信息处理。

“若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数据,被违法做他样用途,用户可以依法要求其删除。”段伟文看到,目前只是部分消费者的舆论关注,还没有相关被侵权后的法律诉讼,他认为这不是某单一消费者的事情,反倒是一个消费群体的个人信息权益是否被保障的问题。

当前《宪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中都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有明确的规定,可在一些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的个人信息泄漏事件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很多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侵权后,缺少一个被高度关注甚至及时维权的渠道。”

希望锐步及其客户信息被ABG一并打包带走后,新东家能够高度关注、妥实安顿好新迁移过来的消费者情绪,切实维护好“被打包”过来的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以免信息泄露而引起的社会舆论风波或违法事件,杜绝再发生“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此类行为。(韩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