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和溜旱冰有什么区别(打哧溜滑打猴儿)(1)

文|戴永夏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将在我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健儿将在滑冰、滑雪、冰球等项目中一展风采。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很重视冰雪运动的开展。许多运动项目不但有益、有趣,而且有广泛的群众性,故一直流传至今。

除了广为人知的堆雪人、打雪仗等活动外,在我国北方许多地方,冬闲的人们最爱顶风冒雪地跑出来,在被坚冰覆盖的江河湖湾天然的溜冰场上溜冰。

溜冰有多种形式。一种最普通的形式叫“打哧溜滑”。这种运动在马路边或小河沟里就能进行,因为雪后的马路边以及小河沟里常形成长长的冰道。溜冰时,先在不太滑的地方奔跑几步,然后双脚横向并排在冰道上一停,靠惯性的作用便可滑出老远。

还有一种叫“打冰挞”,找一个结了冰的较陡的小崖坡,从坡顶飞速滑下,以不倒为胜。这种运动在清代就很盛。清人陈康祺在《朗潜纪闻》中就写道:“冬月打冰挞,高三四丈,莹滑无比。使勇健者带毛猪皮履,其滑更甚,从顶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不仆者为胜。”也有人脚穿带铁条或铁齿的冰鞋,在冰上滑行。

滑雪和溜旱冰有什么区别(打哧溜滑打猴儿)(2)

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名曰溜冰。”《北京竹枝词》中这样描写人们滑冰时的快乐心情:“往来冰上走如风,鞋底钢条制造工。跌倒人前成一笑,头南脚北手西东。”

在山东各地,人们穿的冰鞋比较简单,只是两只普通的木屐,每只木屐底部嵌有两根竖向的粗铁丝。除木屐外,两手各拄一根底端带钉子的木棍。溜冰时,两根木棍着地,两手用力一撑,两脚便迅速向前滑了出去。等速度放慢时再撑,这样就可不停地在冰面上飞奔。技艺高超者不但能在冰上高速滑行,还能做出金鸡独立、哪吒闹海、双飞燕等各种高难度动作,一展风采。正如清人宝竹坡在《冰嬉》诗中描绘的那样:“朔风卷地河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戏,炼铁贯韦作膝行。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剑磨镜行。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

滑雪和溜旱冰有什么区别(打哧溜滑打猴儿)(3)

打陀螺又叫“打懒老婆”“打猴儿”,是一种比较普及的儿童冰上运动。陀螺的种类多样。简单些的,用一块长5至6厘米的圆木,底端旋成圆锥形,锥尖砸上钢珠,便做成了。复杂些的,在圆柱体侧挖空,外面留一长条孔,使内部形成一个空腔,旋转时可发出“嗡嗡”声响,故叫“鸣声陀螺”。在冰上玩时,先将陀螺缠进鞭绳,然后锥尖朝下,猛地将鞭绳一抽,陀螺便在冰面上急速旋转起来。旋转速度变慢时,再用鞭子抽一抽,使其不停地旋转。有的还在陀螺顶端贴一块画纸,使其旋转出美丽的图案。

打陀螺的历史比较久远,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若夫儿戏之物,名件甚多,尤不可悉数,如相银杏、猜糖、吹叫儿、打娇惜、千千车、轮盘……”这里所说的“千千车”,就是陀螺。到明代晚期,陀螺的形制已与今天的无异。明人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说:“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而无竹尺。卓于地,急掣其鞭,一掣,陀螺则转,无声也,视其缓而鞭之,转转无复往,转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顶光旋转,影不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