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三峡省”筹备组,省会都选在了宜昌,为何却被撤销?

建国初期,我国先后撤销了皖南行署、皖北行署、苏南行署、苏北行署、热河省、平原省、西康省等省份,奠定了现在的行政区划基础。

此后虽有调整,可也仅仅是省际之间的小幅度调整。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两个省级行政区很特殊:三峡省、重庆市。众所周知,重庆与四川本是一家,于1997年6月正式升格为直辖市。

这三峡省是怎么一回事?与重庆升格为直辖市有着怎样的联系?

宜昌是否要设省会了(1986年三峡省)(1)

图|“三峡省”风景

三峡省的设立初衷,与三峡工程有着莫大的联系。提及三峡工程的历史,就绕不开孙中山。

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了"平水患、兴水利"的想法,建议利用水力发电。

宜昌是否要设省会了(1986年三峡省)(2)

图|《建国方略》

清末民初,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最早提出了三峡工程的构想:

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不得不说,孙中山的规划极具前瞻性,可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并不具备实施条件。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水患依旧严重,三峡工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中央就三峡工程展开了论证,并有计划的实施。

宜昌是否要设省会了(1986年三峡省)(3)

图|毛主席畅游长江

1956年,毛主席游览长江名胜,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寄托了对三峡工程的美好愿景。

1970年,葛洲坝工程正式开工建设。1981年12️,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江电站一二号机组正式投产。

宜昌是否要设省会了(1986年三峡省)(4)

图|三峡水库淹没范围示意图

1982年,邓小平在听取准备兴建三峡工程的汇报时,不失时机的定下了调子:“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此后,中央各部委就三峡工程开始了紧张论证。

三峡工程千头万绪,首当其冲的就是移民问题。

为此,中央于1985年2月特意成立了“三峡省筹备组”,三峡省的成立被提上了日程。

三峡省筹备工作进程很快,连省会都远在了宜昌。

宜昌是否要设省会了(1986年三峡省)(5)

图|宜昌

三峡省的行政区划,具体情况如下:

原四川省涪陵地区,辖南川、垫江、丰都、武隆、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等;

原四川省万县地区,辖万县市、万县、开县、梁平、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

宜昌是否要设省会了(1986年三峡省)(6)

图|三峡省的成立牵涉到四川、湖北两省

原湖北省宜昌地区,辖宜昌县、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原湖北省宜昌市;

原巴东县,隶属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筹备中的三峡省,总面积为8.4万平方公里,与现在的重庆市面积(8.24万平方千米)相当。

然而,三峡省并不顺利。三峡省起初并不叫三峡省,先后更名为三峡行政特区、三峡特区、三峡行政区,直至改称三峡省。

宜昌是否要设省会了(1986年三峡省)(7)

图|三峡省筹备组文件及工作证

1986年5月,中央下达了《关于将三峡省筹备组改建为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 (三经办)的通知》文件。《通知》明确指出:三峡省筹备组被撤销,其筹备组工作人员全被调回原职。

以三峡省筹备组被撤销为标志,三峡省正式宣告流产。下图中的“三峡省筹备组医疗证”,便见证了三峡省的筹建过程。

由此可见,当时三峡省的筹备工作细化到了什么程度。

宜昌是否要设省会了(1986年三峡省)(8)

图|三峡省筹备组医疗证

三峡省从筹备到夭折,前后就一年多的时间。三峡省也成了我国自建国后,唯一一个正式筹建而又最终撤销的省份

在笔者看来,三峡省被撤销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还是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省情”不理想,小而穷;

“三峡省”是一个既小又穷的农业大省,耕地面积达1908万亩。

三峡省从事农业的人口就达到了1583万人,占总人口的89.9%。

三峡省“三地一市”,贫困县就占了27个,这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宜昌是否要设省会了(1986年三峡省)(9)

图|三峡省(省会宜昌)

援引1984年数据,三峡省的工农业总产值为89.82亿元,人均仅为511元,而全国同期人均水平为1026元。可想而知,三峡省的底子薄到了什么地步。

其二、牵涉面广,各方利益难以平衡;

三峡省的成立,牵涉面很广,省会选址宜昌就是一个例子。

三峡省的省会设在了湖北宜昌,就很有必要向湖北“借地”。

根据三峡省行政区划规划,当阳县、枝江县、宜都县、五峰县等4个颇具发展潜力的“富裕县”,就要划归三峡省。

宜昌是否要设省会了(1986年三峡省)(10)

图|三峡省区位图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感情上,湖北难以接受。

不仅如此,三峡省省会选在了宜昌,未来对辖区各地市辐射能力不强,也就难以带动“本省”经济发展。

加之,上文已经提到三峡省底子薄,这个矛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无法解决的。

其三、重庆方面180米方案;

三峡省的筹备成立,是建立在三峡库区水位线150米的基础上的,并不包含重庆。

尽管如此,重庆为服务于三峡工程建设,规划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举一个例子,重庆考虑到未来三峡工程的建设,盖房子也得往200米的未来水库线以上盖。

宜昌是否要设省会了(1986年三峡省)(11)

图|重庆地图

三峡省即将被裁撤的时候,重庆方面提出了水位线180米的方案。

如此一来,长江就成了连接华南和华中、华东的黄金水道,万吨级船队也将得到很大的实惠:从武汉直接到重庆。

重庆的方案得到了中央认可,三峡省裁撤之后,三峡工程就向重庆倾斜,后来重庆升格直辖市也提上了日程。

宜昌是否要设省会了(1986年三峡省)(12)

图|三峡大坝

三峡省尽管没有成为我国正式的一级行政区划,可另建省级行政区,服务于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的思路是没有问题的。

这就为后来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埋下了历史的伏笔。

1997年,重庆升格为直辖市。打开重庆地图,结合三峡省辖区地图,就会发现二者何其相似乃尔。

某种程度上来说,重庆市弥补了三峡省的先天不足,更好地服务于三峡水利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