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本想去看场《送我上青云》,却发现较近的影院几乎没有黄金档的排片。

身边也有几位朋友提起这个问题,想看却买不到票,不少人为之打抱不平。

上映不过一周多,除了票房更新两千万以外,没有再多的影院信息了。

这部电影到底是多不被市场看好?

是电影太难看了吗?

《送我上青云》

国产评分最低的十部电影(国产佳片的生存现状)(1)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女性自我救赎的故事。

年纪轻轻的女主患上了卵巢癌,需要手术治疗。但是面对父亲出轨、母亲孤立无助的家庭境遇让她不得不去接一份讨厌的工作,为一位土豪的父亲写自传。

因为手术会将卵巢摘除,她就再也无法体会性爱,于是她在途中发疯似的寻觅合适的异性。

可天不遂人愿,工作、爱情最终都泡汤了。

国产评分最低的十部电影(国产佳片的生存现状)(2)

在一次又一次的希望与绝望中,女主最终用自己的方式同世界和解。

自上映以来,《送我上青云》的话题讨论度就一直非常热络。

内容由“虎头”大胆表达女性欲望,到“蛇尾”无痛点的与世界和解,文艺气息非常浓郁,作为导演的处女作还是能被接受的。

不管是对性的隐喻,还是对人生的探讨,看完后没有惊艳之处,但不也不至于算差。

国产评分最低的十部电影(国产佳片的生存现状)(3)

电影取名自《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本是贯穿电影的主题,如今在可怜的排片面前,变成了电影本身的困境。

如何才能把一部女性向电影送上青云呢?

它的排片占比才2.3%(影院排片是指:影院根据自身盈利目的,安排电影节目放映的时间,类型及场次)

上映的首日票房也仅200万,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的惨了!

或许不少人对首日票房没有概念,那我就举两个例子。

豆瓣3.1分的《爱情公寓》电影,首日票房3亿;豆瓣3.8分的国产恐怖片《怨灵2》,首日票房破200万。

《送我上青云》这样的低靡成绩,使得除片方呼吁增加排片后,导演滕丛丛也在微博发布一封“ 亲笔信 ”。

国产评分最低的十部电影(国产佳片的生存现状)(4)

写道:“一种电影类型的养成和扩容,创作者所做的有限,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打开更广阔的局面,让观众有更多的选择。

在此,真挚的希望院线朋友,给《青云》的观众安排些许适合观影的场次,不要仅仅是排在早晨10点或者午夜12点,让我们这些小姐妹和部分男性朋友,有能在晚上下班后就近观看《青云》的便利。”

看起来又像是一场“苦肉营销”,但文字里却透着掩不住的无奈。

其实这种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还算不错的电影上演“哀求式”排片请求、并对观众道歉,在很多院线电影身上都发生过。

未上映,就开始道歉的《解救吾先生》。

国产评分最低的十部电影(国产佳片的生存现状)(5)

2015年,《解救吾先生》导演丁晟在微博发布一段秒拍小视频,他对影片隔天首映日较低的排片向观众道歉。

刘德华也在视频中露脸,他安慰导演不需要道歉,并号召所有的观众传递口碑,让《解救吾先生》之后的排片更好。

上映后,跪下磕头求排片的《百鸟朝凤》。

国产评分最低的十部电影(国产佳片的生存现状)(6)

2016年,《百鸟朝凤》制片人方励在视频直播里请求影院经理们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一头磕向影院经理们求排片,一头磕向观众们求关注。

电影本身质量较差,边道歉边求排片的《盲·道》。

国产评分最低的十部电影(国产佳片的生存现状)(7)

2017年,聚焦流浪乞讨儿童的电影《盲·道》,在结束全国路演宣传行程后,导演李杨通过微博发布一封道歉信,为电影“异常”低靡的排片道歉。

李杨说,电影排片面临严重的挤压,目前排片率只有0.2%。且很多是在非黄金时段和非市中心的场次。

也有撕破脸,直接放弃排片的例子。

2013年,电影《光辉岁月》票房惨淡、排片不足,剧组称遭遇“人祸”。

国产评分最低的十部电影(国产佳片的生存现状)(8)

不仅与发行方决裂,还将愤怒情绪通过一纸声明发泄出来,恳请广电总局介入调查。

剧组最终声明,因为该片在内地的排片场次不足3%,加上前期宣传不到位,所以决定终止与宣传发行方的一切合作,并呼吁全国各大院线暂停放映该片。

无论导演、制片团队还是演员,都为排片操碎了心。

是电影市场太不仁慈了吗?

认真地说,那些年我们在影院错过的低排片量好电影确实不少。

比如评分8.7的《二十二》,8.3分的《重返狼群》、8.7分的《心迷宫》等等。

多数人知道《二十二》这部电影,是在它发酵了一段时间后才听说。真正去到影院观看的人,少之又少。

国产评分最低的十部电影(国产佳片的生存现状)(9)

而《心迷宫》,本以为是个普通的小成本国产片,关注的人也很少,最后落得排片少的拖累,票房仅有一千万。

这么看来,似乎还真是电影市场“不够仁慈”。

那么,我们先来说说影院都是依据什么来排片的。

我以前曾经问过几位排片经理,他们大多习惯性以观众作为最准确的衡量,并判断影片是否为重点影片

观众作为电影的支持者进入影院,能够吸引我们入场的电影才能决定票房的好坏,也是影院的首要目的。

国产评分最低的十部电影(国产佳片的生存现状)(10)

很多观众或许没有试过一个方法:打电话给影院。

假如你想看什么电影,但附近的影院没有,打电话给影院前台,如果想看的人多,影院偶尔会酌情加一两场,这就是以观众为衡量标准。

而重点影片,也就是巨额投资、强势宣传、卖点足的电影,黄金场次和大量排片上映才是为他们准备的。

小成本电影不一定没排片,但排片少不被看好的电影,多半是小成本。

影院并不是不愿意支持国产,而是很多国产电影“带不动”、“不赚钱”。

高排片量都给了什么样的电影?

好莱坞大片是必然的。

就拿《复仇者联盟4》来说,首映日排片高达82.7%,首映日预售场次21.7万场,刷新了此前由《变形金刚3》保持了7年半的首日排片占比72%的成绩。

国产评分最低的十部电影(国产佳片的生存现状)(11)

六月底上映的《蜘蛛侠:英雄远征》也秘钥延期一个月(密钥延期是指:影片可以晚于同档期影片下线),最近几天还有影院在放映。

虽然国产片在好莱坞电影的夹缝中生存,但也有黑马出现。比如《我不是药神》排片一度超过市场的六成。

《送我上青云》这部电影目前豆瓣评分7.3,受众群体和文艺风格的定位局限,影片既不是主流热捧,也不是小众中的“极品”,才使得它没有过多的银幕停留。

不仅没有纳入影院排片的“标准”中,也不在大众的片单里。

叫好不叫座的电影有太多,观众心中自有评判。

好的电影应该有与之匹配的票房和排片。至少,《送我上青云》不该差到这个地步。

作为近几年来少见的女性题材,坦然的表述女性问题与矛盾,这部电影也是具有魅力的。

喜欢这类题材的朋友,推荐走进影院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