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唐朝以前的诗大都追求辞藻华丽,而感情不够深。

薛道衡,是隋朝艺术成就很高的一位诗人。

他的这首《人日思归》却恰恰相反,不仅语言简单,而且感情很深,深受历来读者的喜爱。

那么诗人为什么能用简单的语言写出深厚的感情来?

我们读一读,看看这首诗妙在哪里。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写作背景:隋文帝时期,薛道衡被任命为内史舍人,兼任聘陈主使,多次往返江东,这首诗即写于出差陈国之时。

人日,就是正月初七。

我们来仔细读。

夜宿山寺古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隋朝诗人的一首小诗)(1)

春暖花开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入春才七日,但是离家已经两年了。

您看,是不是非常简单?

但这两句话很容易被误读。

很多人认为,“才七日”和“已二年”,这是对比的手法。

入春才七日,诗人就很痛苦了;更何况诗人已经离家两年了。

这两句表达出了诗人思乡而又不能归的痛苦之情。

您是不是也这样理解的呢?

从表面上看,这种理解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不对。

“才”和“已”这两个副词,要么表示递进关系,要么表示转折。

我们分别来看一看。

(1)递进关系:入春才七日,更何况诗人已经离家两年了;

(2)转折关系:虽然入春才七日,但是诗人已经离家两年了。

大部分人是按递进关系来理解的,但是为了满足前后逻辑关系,就自行脑补了一句“入春才七日,诗人已经很痛苦了”。

但是您看,“入春才七日”和“诗人很痛苦”,它们之间也没有什么关联。

有人会说,“才”表明诗人感慨时间过得太慢。

但如果按这样理解的话,“已二年”又是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了么?

这明显相互矛盾!

所以我认为,“才”和“已”应该表示转折关系。

但是问题在于:“虽然入春才七日,但是诗人已经离家两年了”,前后逻辑好像也不通啊!

如果您不好理解,我可以举很多例子:

虽然水才流了7日,但是我离开家已经2年了;

虽然雨才下了7日,但是我离开家已经2年了;

虽然花才开了7日,但是我离开家已经2年了。

您看,是不是莫名其妙?

“入春”和“离家”根本没有逻辑上的关系,怎么能用“才”和“已”这两个副词呢?

这个问题背后,就是诗人隐藏的感情。

我们先看后两句。

夜宿山寺古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隋朝诗人的一首小诗)(2)

大雁北归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回家的日子要落在大雁北归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花开以前就有了。

这两句也很巧妙。

诗人没有直接写回家和思家的具体时间,而是用“雁后”和“花前”来表示的时间。

乍一看好像是说,诗人想家想了很久却不能回家,所以心里很痛苦。

事实上恰恰相反,其实诗人想家想的时间很短。

您想一想,“大雁北归”和“春暖花开”分别是什么时候?

是不是发现了问题?

“春暖花开”,不就是“大雁北归”的时间么?

都是指春天。

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春天来临之前,我就想回家了;春天来了之后,我却不能回家。

那么“春天来临之前”和“春天来临之后”相差有多久?

只有七日。

因为诗人告诉我们了呀,“入春才七日”。

七日之前,还是冬天;诗人写这首诗的今天,是入春第七天。

您可能会说,这并不能说明诗人想家只想了七日。

确实如此,但是这也暗示出他开始想家的时候,离春天已经不远了

否则他不会用“花前”两个字,对吧?

比如秋天可以用“叶落”,夏天可以用“荷香”。

夜宿山寺古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隋朝诗人的一首小诗)(3)

春暖花开

还有人会说,诗人已经在这里呆了两年了,“花前”会不会指去年春天以前呢?

这不可能。

如果是指“去年春天以前”,诗人肯定会注明,而且不会直接和今年的“雁后”作对比。

因为这很容易产生误解。

那么这就很奇怪了:诗人已经在外地呆了两年,为什么今年入春之前才开始思乡?

这非常不符合逻辑。

诗人的思乡之情,难道是入春之前突然产生的?

我认为不是。

如果是突然产生了思乡之情,诗人肯定会写出理由,这样更能说服并打动读者,对吧?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在入春之前才开始思乡呢?

答案其实就隐藏在次句的“二年”两个字中。

“二年”,并不是指诗人在外地已经待了两年。

它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从旧年到新春,诗人在外地已经跨过两个年度了。

您看,这种解释是不是非常合理?

(1)我们先看前两句。

虽然今天入春才七日,但是我离家已经跨过两个年度了。

您看到了吧,“入春”和“二年”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离家的时间并不长,很可能可以用“日”来计算。

但是他偏要用“年”来计算自己离家的时间,而且巧妙地借助“入春”把离家的时间扩大到了“二年”。

这样写的好处非常明显:明明在外地没待多久,却感觉像待了两年,这就突出了诗人度日如年的焦虑,表达了诗人想回家的急切心情。

夜宿山寺古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隋朝诗人的一首小诗)(4)

春暖花开

(2)再看后两句。

花前,就是指“入春”以前;雁后,就是指“入春”以后,当然今天也属于雁后。

在入春以前,诗人就已经度日如年,急切地想回家;而现在已经入春第七天了,而诗人却不能回家。

可见诗人心里多么痛苦!

您看,诗人离开家并没有多久,为什么会这么痛苦?

就是因为他度日如年。

如果前两句没有读出诗人“度日如年的焦虑”,那么后两句就很难读出诗人的痛苦之情。

为什么?

因为他离家的时间并不长。

一般的思乡诗,诗人都是因为离家时间很长,所以才会产生很浓的思乡之情。

但是这首诗,很不一样

诗人实际离家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巧妙借助“入春”把短暂的离家时间扩大了“二年”,突出了诗人“度日如年的焦虑”。

虽然入春才七日,但是日日如年;虽然离家时间很短,但是每一天都在痛苦中度过。

因为太痛苦了,所以诗人一刻都不想再承受(对应“思发在花前”),但是又不得不继续承受(对应“人归落雁后”),这就更增加了诗人的痛苦之情。

这就是诗人巧妙的构思,也是这首诗的与众不同之处。

您认可我的观点吗?

欢迎留言讨论哦。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