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具备固定收益属性在早几年非常火爆,当时很多万能险为了取得竞争力,取消了保障功能,全保费进入投资账户,初始费用的收取和保单管理费一律不收,只留下短期部分领取时收取的手续费。

从神坛走到清明什么意思(从神坛到妖魔的)(1)

  由于万能险保底利率的存在(2.5%-3.5%),这样产品就符合了一般投资者对储蓄型产品的理解,早几年万能险能做到年化收益5%以上,虽然低于P2P,但由于是持牌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在理财市场上便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

  不过,由于万能险在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即成为其主要的募资工具,后来被冠以扰乱资本市场的“妖精”之名;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短期内(通常1年内)免费退保的功能,也让万能险有了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嫌疑。

  于是乎,顺理成章地,万能险便被监管盯上了。从2016年开始,保监会出台的几乎所有保险相关监管规定,都会捎带上万能险。就像银监会出台的所有监管政策,几乎都会捎带上P2P一样,万能险从此也从神坛转到了妖魔。

  那么万能险到底是怎么鬼?这产品到底有怎么魔力能引起监管多次点名?惠组今天就通过以下几个内容来带大家了解万能险的前世今生:

  1.万能险历史起源

  2.万能险有哪些特点?

  3.国内万能险被监管盯上的原因?

  4.市场上有哪些万能险是值得投保?

  一.万能险历史起源

  万能险起源于美国,由于当时传统寿险普及率很高,而且那时的美国处在高通胀、高利率的经济环境中,新保单不好销售,但保险公司对保费永远都是饥渴的,所以在1979年,聪明的美国保险人就发明了万能险。

  万能险有传统保险的保障功能,保单的现金价值可以随利率变化而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加上缴费灵活等一系列优点,一经推出就广受青睐。

  根据LIMRA(美国寿险协会)统计 显示:美国市场1985年万能险占比为38%,此后一直保持在25%左右;在2003年第一季度,万能险市场占比又提升至32%。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万能寿险在欧洲各国也显示了强大的市场生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抢占了英国、荷兰等国的保险市场。在万能寿险登陆亚洲市场以后,也 迅速风靡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成为市场销售的主力险种之一。

  万能险进入中国的时候相对要晚一点,在2000年,万能险才进入中国,但之后这类产品保费在国内险企一路高歌猛进。

  二.万能险有哪些特点?

  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是一款“万能”的保险,可对各类风险进行保障。其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万能险的“万能”并非体现在保险的范围上。

  万能寿险之“万能”主要体现在于投保以后可根据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障需求和财力状况,调整保额、保费,交费灵活,确定保障与投资的最佳比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它有三个特点:

  1.交费灵活。可以任意选择、变更交费期,可以在未来收入发生变化时缓交或停交保费,以后也可以一次或多次追加保费。

  2.存取出灵活。允许投保人以任意提高或降低死亡保险金额,只要保单积存的现金价值足够支付以后各期的成本和费用就可以了。

  3.锁定下限收益。万能保险现金价值的计算有一个最低的保证利率,锁定最低收益的同时,还存在一个博取更高收益的机会。

  三.国内万能险被监管盯上的原因?

  万能险屡被监管点名监管必须有其存的问题,惠姐总结一下,主要有四大原因:

  1.保费收入不可控

  像长期健康险,保险公司每年都有稳定的续期收入,所以保费整体上是可以预期的。

  而万能险的缴费灵活,续期收入不可控,造成投资现金流的变动因素太强,资产匹配不容易,也会造成现金流风险。万能险的内涵价值也比较低,影响保险公司的估值。

  2.资金错配的风险

  美国的万能险能够玩得溜核心因素还在于他们的产品形态更稳定,大部分都是终身产品,国内的万能险则激进得多,锁定期退,一般1年或者2年之后可以按照账户价值退保。

  对于中国保险公司来说,拿着这种随时可能减少的钱去做长线投资,无疑是风险很大的,具体来说是短线长配的问题。

  3.大量消耗资本金

  由于这类产品都要计提责任准备金,资金规模的迅速增加,也会加大准备金计提,从而消耗大量的资本金,造成偿付能力不足,保险公司就采用发债、慕资、增加资本金等方法,提高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监管红线之一,保监会近年来出了很多规定来限制此类产品此类产品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不能出现系统性风险是监管的底线。

  4.对资本市场影响

  由于产品周期过长,作为中期的储蓄类型保险产品,吸引力就相对的下降,产品的规模也就大幅下降了。

  但是短期内获取了大量资金的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的动作,被市场诟病认为万能险都是短期资金,投入长期股权,就是资金错配,这是一系列问题和隐忧。

  四.市场上有哪些万能险是值得投保?

  1.保底收益。这个主要是确定这类型产品的下限,意思是最差的情况下,投保这类型产品的实际收益是多少。由于监管的原因,目前市场上最高的保底收益只能是3%,超过的部分已经不审批了。

  2.投保手续费。早期各险企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万能险是没不收手续的,但是新的规定下保险公司至少得收取1%的,一般险企都是收1%-5%不等,对于投保用户而言当然是手续费越低越好。

  3.实际结算利率。虽然保单都有保底承诺利率,但是实际结算利率才是客户最后能拿到的收益,如果实际结算利率>保底利率,那么保险公司就按实际结算利率给客户结算保单,而如果实际结算利率<保底利率,那么保险公司就按保底收益给客户结算利率收益。而实际结算利率则是考验保险公司的资产端管理能力,这种说实话是最不好评估的,长周期下谁也不清楚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只能依据过往的数值来做推断。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因素,惠姐选择了市场上三款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供大家参考一下:

从神坛走到清明什么意思(从神坛到妖魔的)(2)

  以上三款产品都是收1%的手续费,追加也是1%的手续费,退保与部分领取的费用也都是一样的,前5年分别收取5%,4%,3%,2%,1%,6年及以后不收取。

  不同的是金多多年金保险(万能型)与招商仁和招管家年金保险(万能型)都是保底3%,平安金牛年金(万能型)保底承诺是1.75%,保底承诺平安稍微差一点。

  实际结算利益方面金多多年金保险(万能型)目前暂时能做到5.25%,招商仁和招管家年金保险(万能型)能做到5%左右而平安金牛年金(万能型)能做到4.5%。

  仅从当前实际结算利率方面:金多多年金保险(万能型)>招商仁和招管家年金保险(万能型)>平安金牛年金(万能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结算利率是由保险公司对资产端管理能力体现的,这个是长周期下的,是会上下浮动的,一时的优势并不代表之后也会有优势,还要看保险公司对资产端管理能力。

  结语

  仅从当前的数据来看金多多年金保险(万能型)产品是不错的,绝对优势不明显,但也没明显的短板,保底有3%利率,保证了这个产品的下限,上限近期看还可以。

  但是再过五年这个产品还能否保持得住这个收益率,这个说实话谁也说不准,长周期下就看大家资产管理能力了,看的是操盘手的天赋与运气,一时的优势并不代表长周期的优势。

  在银行利率不断下降的周期以及P2P连续暴雷的特殊时期,貌似这类保守型保险理财类产品也是资产保值的一个可选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