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这个认真的公众号~

瑜伽哲学(瑜伽哲学自由自在)(1)

瑜伽哲学(瑜伽哲学自由自在)(2)

禁制丨内制丨体式丨呼吸控制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瑜伽哲学(瑜伽哲学自由自在)(3)

01

我们许多人在想到自由自在的时候,会觉得自由的意思就是追求快乐。

当然如甘地所知的政治自由是基本条件,因为支配我们生活的能力是实现我们全部潜能的基本条件。

经济自由也很重要,因为折磨人的贫困让人很难想到灵性生活。但是,与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同等重要的是精神自由。

事实上,精神自由需要更强大的自制力,更强大的把握生命的能力。

而终极的自由在于个体灵性与天地灵性的融合,在于释放一己的愿望而追求与我们生命中至高存在相关的更崇高的目标与智慧。

瑜伽哲学(瑜伽哲学自由自在)(4)

02

“独存自在”(Kaivalya)既是自由又是独在。我曾说过,此“独在”如同一个素数,除“一”而外没有其他任何数字可将其分割;此“独在”住于不可摧夺的纯真与德行之地。

瑜伽行者所体味的自由源自于这样的意识:生命与凡俗之我(无论是肉身形态还是小我形态)的延续毫不相干。

瑜伽行者在一切无常之物消失之前,已然抓住机会亲证不可摧毁的自性,如一条蛇已然蜕去旧皮。

证得自性的瑜伽行者继续在世界上完成职责、作出行动,但其方式则完全自由、毫无杂染,不但脱离内在的欲望,也脱离希求回报的欲望。

瑜伽行者彻底放下了私意,却充满了投入的大爱。他虽在此世而不落尘情。瑜伽行者超越因果与感应。自由之实现是因为时间的幻影不复存在,因为时间不再将我们束缚于过去与未来,不再扭曲圆满之现在。

03

精神自由的人所面临的挑战在于,他的生活须符合五大原则:勇气、活力、正确而有效的记忆、活在当下的醒觉意识以及对所做事情的全身心投入。

只有当心念及其相伴行动之间毫无差别之时才有心性的成熟。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这个人就是在自我欺骗,就是在投射虚假的自我形象。

如果要我在观众面前作演示,那么我的表现中一定会有某种对技艺的自豪感。但是在我独自修习时,我的心态只有谦卑与虔诚。

若一个人能够避免那种无可避免的小我心态进入他生命与活动的核心,他就是一个心性自由的人。

在此境界中,无论心、智与意识如何,他是生命核心的妙明之智引导下过着正直的生活。他以洞悉实相之心行动并行之于言辞。

04

一个心性自由的人以其知识与智慧可以感知自己与他人之间年龄及智力的差别,但他从来不会无视所有人类一般无二的内在本性。

尽管此人之内心知识如此深刻与微妙,尽管他显然生活在高明的智慧境界之中,他的双足也显然坚实地踏在大地之上。他仍洞明世事,接人待物一如平常、不离实际。

自由的人创新而开放,甚而至于激进,我在瑜伽修行中就是如此;但他也同时沉潜于传统之中,注重文化与传承。

瑜伽行者深植于他的自身体验之中,深植于他通过瑜伽修行而获得的发现之中;而同时,他也必须继续以开放之心捕捉修行之中闪现的微妙灵感,并以此推进其心性修养。

瑜伽行者深谙传统伦理、瑜伽学文本及经典,而他作为一个自由的人也具有自己的权威。

05

我所谓的自由的人已曾循“去执舍离”的修行之路而获得成就,已曾上达“独自存在的终极自由之地。

对于普通的修习者而言,要明白自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不断去除身体、情感及心灵的旧习而渐次获得。

随着我们技能的提升,我们一定要学会以符合道义的方式运用我们不断增强的权力。

本文摘自《光耀生命》【印度】 B.S.K.艾扬格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