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秦生》翻译  山东莱州的秦生,自制药酒时,错放了有毒的药物,舍不得倒掉,把它封存了起来过了一年多,有一天夜里恰好想喝酒,又没处去弄忽然想起封存的药酒,启封一闻,浓烈的芳香气味喷溢而出,馋得他肠子发痒口水直流,没法制止拿过酒杯想尝尝,妻子苦苦地劝说他秦生笑着说:“痛痛快快地喝了酒死,倒比被酒馋死强得多”一杯入肚,倒瓶再斟妻子把酒瓶打翻,酒淌了一地秦生趴下像牛饮水那样去喝淌了的酒不一会儿,他肚子疼痛紧闭着嘴说不出话,半夜里就死了妻子嚎啕大哭,为他准备好棺材,将要入殓第二天夜里,忽然有个美女进来,身高不满三尺,径直走到灵床旁边,用手中杯子里的水灌他秦生豁然苏醒过来,叩头追问她是谁美女说:“我是狐仙刚才丈夫到陈家窃酒醉死了,我去救活他回来,偶然路过您的家门;丈夫可怜您与他同病,因此让我用剩余的药水把您救活了”说完,就不见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聊斋志异卷三狐狸?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聊斋志异卷三狐狸(卷五秦生卷五武技卷五螳螂捕蛇)

聊斋志异卷三狐狸

聊斋志异《秦生》翻译

  山东莱州的秦生,自制药酒时,错放了有毒的药物,舍不得倒掉,把它封存了起来。过了一年多,有一天夜里恰好想喝酒,又没处去弄。忽然想起封存的药酒,启封一闻,浓烈的芳香气味喷溢而出,馋得他肠子发痒口水直流,没法制止。拿过酒杯想尝尝,妻子苦苦地劝说他。秦生笑着说:“痛痛快快地喝了酒死,倒比被酒馋死强得多。”一杯入肚,倒瓶再斟。妻子把酒瓶打翻,酒淌了一地。秦生趴下像牛饮水那样去喝淌了的酒。不一会儿,他肚子疼痛紧闭着嘴说不出话,半夜里就死了。妻子嚎啕大哭,为他准备好棺材,将要入殓。第二天夜里,忽然有个美女进来,身高不满三尺,径直走到灵床旁边,用手中杯子里的水灌他。秦生豁然苏醒过来,叩头追问她是谁。美女说:“我是狐仙。刚才丈夫到陈家窃酒醉死了,我去救活他回来,偶然路过您的家门;丈夫可怜您与他同病,因此让我用剩余的药水把您救活了。”说完,就不见了。

  我的朋友丘行素贡士,爱饮酒。有一天夜里想喝酒,无处去买,翻来复去的无法忍耐,于是想用醋来代酒。和妻子商量,妻子嗤笑他。丘贡士再三强求,妻子就煨好醋端过来。一壶醋喝光了,这才解衣安睡。第二天,丘夫人拿出足够买一壶酒的钱,派仆人代她买酒。丘贡士的伯弟襄宸在路上遇见仆人,问知缘故,怀疑嫂子不肯为兄买酒。仆人到:“夫人说:‘家里存的醋不多,昨夜已经喝尽了一半;恐怕再喝一壶,就断了醋根了。’”听到的人都笑他。不知道酒瘾上来了,就是毒药尚且觉着甜美,更何况是醋呢?此事也可以流传。

  聊斋志异《秦生》赏析

  嗜酒在日常生活中不乏其人,然而嗜酒到了不顾生命的程度,宁饮而死,不愿忍馋渴而生的现象毕竟不多见。本篇小说中的秦生就属于这种人。他作为药酒的酿造者,明知所藏的药酒曾在配制时误投了毒药,又有妻子苦苦劝谏不要饮,终不听取,饮酒而死。这本身没有多大意味,倒是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秦生嗜酒胜命的情态,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不值得仿效的艺术形象。这里使用的笔墨不多,“启封嗅之,芳烈喷溢”,一嗅之下的“肠痒涎流”,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秦生贪饮之前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酒流溢于地,“生伏地而牛饮”更见其馋状。加上他那“快饮而死,胜于谗渴而死多矣”的饮酒理论,如此命绝似不足惜。

  但蒲松龄运用柳暗花明的表现方式,在秦生行将入殓的时候,让一美貌的狐仙飘然而至,解救秦生于灵寝之中。让解救本身和秦生的叩头称谢,暗示他对自我行为的悔悟。这里,与其说是狐仙的善良,不如说作者借狐仙之口说她丈夫怜悯秦生与自己同病,把这视为一种病态而寄寓了同情,以新奇的构想让秦生死而复生。

聊斋志异《秦生》原文

  莱州秦生[1],制药酒,误投毒味,未忍倾弃,封而置之。积年馀,夜适 思饮,而无所得酒。忽忆所藏,启封嗅之,芳烈喷溢,肠痒涎流,不可制止。 取盏将尝,妻苦劝谏。生笑曰:“快饮而死,胜于馋渴而死多矣。”一盏既 尽,倒瓶再斟。妻覆其瓶,满屋流溢。生伏地而牛饮之[2]。少时,腹痛口噤[3],中夜而卒。妻号,为备棺木,行人殓[4]。次夜,忽有美人入,身长不满三尺,径就灵寝[5],以瓯水灌之,豁然顿苏。叩而诘之,曰:“我狐仙也。 适丈夫入陈家,窃酒醉死,往救而归。偶过君家,彼怜君子与己同病[6],故 使妾以馀药活之也。”言讫,不见。

  余友人丘行素贡士[7],嗜饮。一夜思酒,而无可行沽,辗转不可复忍, 因思代以醋。谋诸妇,妇嗤之[8]。丘固强之,乃煨醯以进[9]。壶既尽,始 解衣甘寝[10]。次日,竭壶酒之资,遣仆代沽。道遇伯弟襄宸[11],诘知其 故,因疑嫂不肯为兄谋酒。仆言:“夫人云:‘家中蓄醋无多,昨夜已尽其 半:恐再一壶,则醋根断矣。’”闻者皆笑之。不知酒兴初浓,即毒药犹甘 之,况醋乎?此亦可以传矣。

卷五武技

译文

李超,字魁吾,家住淄川县的最西边,他性情豪爽,好施舍和尚。一天,偶尔有个和尚托着钵盂到他家化缘,李超让和尚饱餐了一顿。和尚很感激,便说:"我是少林寺僧人,有点武艺在身,愿意教给你。"李超非常高兴,请和尚住在家里的客房里,供给丰盛的伙食,天天跟和尚学武。

学了三个月,李超已觉得得心应手,不禁洋洋自得起来。和尚问他:"你感到行了吗?"李超回答说:"行了!师傅的武艺,我已都学到手了!"和尚听了,笑着让他练练看。李超便脱下外衣,往手上吐了口唾沫,飞拳踢腿地练了起来。只见他一会儿像跳跃的猴子,一会几像掠过的飞鸟;练完了,很骄傲地站在那儿。和尚笑笑说:"可以了。你既然已全部学到了我的武功,就让我们来比划比划,分个高低。"李超欣然同意。二人拿好架势,便你一拳我一脚地打在了一起。李超时时想找和尚的弱点攻击。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还没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已仰面朝天,跌在了一丈开外。和尚拍手大笑说:"你并没学到我的全部功夫啊!"李超既惭愧,又沮丧,跪伏在地,请师傅指教。和尚又教了他几天,才告辞离去。从此后,李超以武艺高强闻名,走遍南北,很少碰上对手。

一次,李超偶然有事来到济南。见一个少年尼姑正在摆场练武,四周挤满了围观的人。尼姑练了一会,对众人说:"我一人在这里翻来复去地练,也太冷清了。有哪位行家,请不妨下场来玩玩!"一连招呼了三遍,大家面面相觑,始终没一个下场的。李超在一边看了,手不禁痒痒起来。一时心盛,便下场了。尼姑笑了笑,合掌行礼,两人便打在了一起。才一交手,尼姑忽叫停下,说:"这是少林派的拳法。"问李超;"你师傅是谁?"李超起初不肯说,尼姑再三询问,李超只得把和尚师傅说了出来。尼姑拱手说:"憨和尚是你师傅吗?既然这样,我们不必较量了,我甘拜下风!"李超再三要求和她比试,尼姑坚决不肯。众人在一边怂恿二人,尼姑才说:"你既然是傻和尚老师的弟子,那我们都是一路上的人,不妨玩玩。但点到为止,你我明白就行了。"李超答应下,心里却轻视尼姑生得文弱;加上他年轻气盛,好胜心强,一心要打败尼姑,以博得个不败的名声。于是,两人重新打在了一起。刚一会儿,尼姑忽然住手不打了。李超不解地询问缘故,尼姑只是笑着,也不说话。李超以为她胆怯了,非要和她比到底不可,尼姑才又动手。一会儿,李超飞起一脚向尼姑踢去;尼姑并拢五指,手掌像利刃一样,往下轻削李超的小腿。李超只觉膝盖下一阵巨痛,像被刀斧砍中了一般,一下子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尼姑笑着谢罪说:"太冒犯您了,请不要见怪!"李超被人背了回去,养了一个多月才好。

过了一年多,师傅来看他,李超便向师傅讲述了这件往事。和尚听了大惊说:"你也太鲁莽了!惹她干什么!幸亏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你的腿早就断了!"

卷五武技

原文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1]。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2],李饱 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3]。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 之客舍[4],丰其给[5],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 乎?"曰:"益矣[6]。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 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人而立[7]。僧又笑曰:"可 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8]。"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9],李时时蹈僧瑕[10];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11]:"子 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12],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13]。偶适历下[14],见一少年尼 僧[15],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16],殊大冷落。 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 不觉技痒[17],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18]。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 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 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19]。"李请之再四, 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20],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21];又年少喜胜,思欲 败之,以要一日之名[22]。方颉颃间[23],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 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24]。尼骈五指下削其股[25];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26]。尼笑谢曰:"孟浪迕客[27], 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 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卷五螳螂捕蛇

螳螂捕蛇成语解释

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就能以弱制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1]崖上有声甚厉。寻[2]途登觇[3],见巨蛇围[4]如碗,摆扑[5]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6]之状[7],似有物捉制之。然审[8]视殊[9]无所见,大[10]疑。渐近[11]临[12]之,则[13]一螳螂据[14]顶上,以刺刀攫[15]其[16]首,攧[17]不可去[18]。久之,蛇竟[19]死。视[20]頞上革肉[21],已破裂云[22]。

译文

一个姓张的人,偶然在山谷中行走,听到山崖上发出很大的响声。他找到一条小路攀上去,偷偷地看。只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颠倒扑打,用尾巴乱打柳树,柳枝噼噼啪啪纷纷地落下来。看那翻转跌倒的样子,好似有什么东西制住了它。但是,细细一看,然而并没什么东西。他感到疑惑不解。便慢慢地向前靠近几步,但见一只螳螂紧紧地伏在蛇的头顶,用它那刀似的前爪,撕抓蛇头;蛇竭力摔动着头,想把螳螂摔下来,但总也摔不掉。过了好半天,蛇终于死了,看它头顶的皮肉,早被撕裂开了。

成语寓意

1.因为如果某一种生物若没有自己的天敌和自己是其它动植物的天敌,那么久而久之,便会失去生存的能力。

2.扬长避短,才能取得胜利。

给人的启示

(1).等候时机是很重要的,在没把握的时候不应该过度消耗能力,而后抓到合适的机会就要一举拿下 。

(2).弱者如果能抓住机会,那么弱小者也可以战胜强大者。

(3).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总结

这篇文章是古时候一篇志怪,记录的文字,螳螂杀死大蛇的故事告诉我们,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