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1年楚国国君(楚王05楚熊艾)(1)

(摄影:春桃)

楚王(05)楚熊艾:西周时期楚国君主,前1006年-前981年在位

余大中

楚熊艾,楚熊绎之子。西周时期楚国君主,前1006年-前981年在位25年。

据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记载,周朝第四任君主、周康王姬钊的儿子周昭王姬瑕,曾经先后三次伐“楚”。周康王于前997年-前977年在位,对应的楚国君主是楚熊艾及其儿子楚熊黵。

《竹书纪年》记载,前985年,周昭王第一次“伐楚,涉汉,遇大兕”。周昭王率军渡过汉水时还遇见“大兕”(犀牛)。

前982年,周昭王第二次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渡汉水时,阴风骤起,气候恶劣,将士惊恐,军队损失严重。

第三次,前977年,“弘鲁召(昭)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这一年亦即“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但结果全军复没,周昭王本人也丧命而“南巡不返”。

公元531年楚国国君(楚王05楚熊艾)(2)

(作者:崔逢春)

对于周昭王伐“楚”,史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周昭王伐“楚”,伐的就是周成王分封的楚国,但都被楚熊艾击败。说明这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楚国强大到足以与周王朝抗衡的标志。同时表明,楚熊艾时期雄踞南方,楚国开始强大起来。

第二种观点认为,周昭王伐“楚”,伐的不是周成王分封的楚国,而是与楚国并立于楚地的“楚蛮”。如果周昭王真的因为南征楚国而丧命,则周、楚必为不可解的死敌,周昭王之子周穆王姬满不可能不报此仇,楚国更不可能在周穆王十四年作为周朝封国参与“伐徐之役”。当时楚国与楚蛮有交集,在周昭王时期,楚蛮地域广大,而且占据铜矿主产地——铜绿山,因此成为周昭王南下征伐的对象。直到东周时期,楚国崛起,吞并了楚蛮,楚国与楚蛮才混为一体。

本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公元531年楚国国君(楚王05楚熊艾)(3)

(摄影:春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