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九月和十月,我们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带领大家重温了近代中国的形成,向大家讲述了清帝国是怎样在承接明帝国的天命传承后,将中原王朝的实控疆域逐步外推、并奠定近代中国的国境版图的(文末有链接)。文章发出去之后引发了各位读者老爷的热烈讨论,但也在相当程度上侵犯到了部分狭隘民族主义者的利益,这部分人顽固地认为,清帝国之于中原民族的关系,是“外族侵略中国”,实施的是“殖民统治”,乃至断言“满洲军事贵族入主中原,其性质和日本侵华战争完全一样,只不过一个成功了而一个失败了而已了”。

1882年朝鲜与美国签订的《朝美修好通商条约》,里面明确标明“中国光绪”字样,表明在外国人眼中,“大清”即等于“中国”

满清日本侵华区别(满清入关如同日本侵华)(1)

其实,关于这一问题,大伊万在更早的“论述古代中国的国家体系建构”与“论古代中国的疆域”就已经部分阐述清楚了。作为一个秉持着“天下体系”的古典主义帝国,其边缘民族(即前文所说的“外藩”)与中原农耕民族发生的战争与朝代更替,本就与近代民族国家成型之后诸民族国家之间发生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无法机械对比。但是有关这一问题,我们还可以说的更多更细更深。因此,接下来我们就继续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推出“怎样看待清帝国”系列文章,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古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满洲人”从哪儿来的?

今天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所谓“满洲人”或“女真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否真如某些人所言,这部分人并非古代中国的外藩与羁縻,而是从西伯利亚来的外来民族?

汉代时期东北地图,肃慎在今黑龙江的位置

满清日本侵华区别(满清入关如同日本侵华)(2)

一般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满族的祖先是居住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其历史可一直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肃慎人。早在周武王时代,肃慎人就曾对西周进贡,因此周王认为:“肃慎吾北土也。”(《左传•昭公九年》)挹娄、勿吉、靺鞨、女真,这些都是肃慎系民族在不同时期的名字。建立渤海国的粟末靺鞨、建立金国的女真人,都是一脉相承的同一个族群。即是说,满族的祖先是世世代代居住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的土著民族。

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的远古肃慎文化遗址——莺歌岭遗址

满清日本侵华区别(满清入关如同日本侵华)(3)

建州女真的起源

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清朝的前身。现在有一些观点认为,建州女真根本不是金代女真人后裔,而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冒充的女真人”,所以“满族是冒牌的女真后裔”。那么,历史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古代文献中的女真人画像

满清日本侵华区别(满清入关如同日本侵华)(4)

我们首先要先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建州女真的祖先,到底是居住在什么地方。在朝鲜李朝的史料《龙飞御天歌》中有这样的记载:“野人酋长,远在移兰豆漫,皆来服事……如女真则斡朵里移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努尔哈赤的直系祖先猛哥帖木儿是黑龙江依兰地区的“野人”女真的酋长,且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女真姓氏——“夹谷”(也就是朝鲜语中的“夹温”)。依兰至今还有“五国城”遗址。北宋“靖康之变”以后,徽钦二帝被金国俘虏到北方,就囚禁在五国城。

位于黑龙江省依兰县的五国城遗址

满清日本侵华区别(满清入关如同日本侵华)(5)

在辽代,黑龙江地区生活着五个女真部落,辽人把他们称做“五国女真”。五国女真和后来建立了金国的女真完颜部相毗邻,完颜部起兵反辽之后,五国女真也被其征服,被纳入了金国的统治范围,由此,五国女真也成为了金代女真人的一部分。金国入主中原之后,一部分五国女真人随之南下,定居在中原,还有一部分则留在了祖居之地。而猛哥帖木儿,正是留居在依兰地区的五国女真人的后裔。金灭亡以后,元朝把仍然居住在五国女真故地的女真人编为胡里改和斡朵怜两个万户府。元亡之后,明朝接管东北地区,编入胡里改和斡朵怜两个万户府的女真人为了躲避更为北方的野人女真的进攻,不得不大举南迁,几经辗转,最终落户在了今天辽宁省东部地区。明朝在其居住地区建立了建州卫与毛怜卫,后来又析出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从而形成建州三卫,隶属于奴儿干都司,这就是建州女真的来历。

辽朝疆域图,画红圈的地方就是五国女真所在地

满清日本侵华区别(满清入关如同日本侵华)(6)

明朝官方对建州女真的来源记载较为清楚。在《大明会典》的“东北夷”一条中,直接说“女直(女真),古肃慎也……居建州毛怜等处为建州女直”。而在明人所著的《东夷考略》中也说:“建州毛怜裔出渤海”。在同为明人所著的《皇明九边考》和《建夷考》中,则说得更加直接了当:“夫建州者古女直也,于宋最强”、“按今女直即金余孽也……国朝分为三种,曰建州曰海西曰野人”。这些都清楚地说明,明人认为建州女真是毫无疑问的金代女真后裔。尤其是建州女真五部之一正是建立金朝的完颜部,更证明了建州女真同金代女真确凿无疑的传承关系。

《大明会典》、《东夷考略》、《皇明九边考》、《建夷考》中对明代女真来源的记载

满清日本侵华区别(满清入关如同日本侵华)(7)

明代奴儿干都司所立永宁寺碑上的女真文碑文,证明了女真文字在明代依然在东北的女真族中通行

满清日本侵华区别(满清入关如同日本侵华)(8)

大和民族的起源

以上咱们说明白了满族的渊源,他们是毫无疑问的中国土著民族,和中原有着非常古老而又密切的联系。那么日本的大和民族呢?从有历史记载起,他们就一直生活在日本列岛上,和中原并无往来。一直到东汉时期,才有当时日本“百余国”中的一个小国派来了使者,东汉光武帝给了其一个印绶,(这就是后来引起很大争议的“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来三国的时候,又有日本的邪马台国使者出使曹魏,魏明帝也给了其一个印绶(就是至今未见实物的“亲魏倭王”金印)。有人认为,这两个金印可以证明日本古代也臣服于中国,可以算中国的一部分。其实,这是非常站不住脚的。且不说这两个金印的时代里实际上还没有“日本”这个国家,也没有“大和”这个民族,就说这两个金印本身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接受金印的日本政权首领并不需要汉魏的册封,也完全不接受汉魏的任何政治影响,最多只是说明了当时他们对大陆中原政权的仰慕而已。到了大和(YAMATO)政权主导日本,真正的“日本”开始出现之后,日本与中国就连这种极其牵强的关系都不存在了。

曾引起很大争议的“汉委奴国王”金印

满清日本侵华区别(满清入关如同日本侵华)(9)

隋炀帝时期,日本国第一次派出使者出使中国,国书上赫然写着“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俨然与中国平起平坐,引起隋炀帝不快。唐太宗时,日本第一次派出遣唐使出使唐朝,就与迎接他们的唐朝官员发生了关于礼仪问题的争执。唐朝对他们以前来进贡的臣属国之礼对待,日方却坚决不肯。此后日本派出遣唐使,也始终是以外交使团而非称臣纳贡的藩属国名义。唐朝既从未册封过日本君主,日本也从未向唐朝称臣。尽管日本如饥似渴地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但却在唐朝面前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最多只是唐朝的一个“迷弟”而已。而唐亡以后,日本更是连遣唐使那样的的外交使团也不再对中国派出了,两国官方交流基本断绝。

日本遣唐使画像,他们到唐朝是作为外交使团的身份,而非藩属国前来进贡

满清日本侵华区别(满清入关如同日本侵华)(10)

由上面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自有“日本”这个国家以来,它就一直是独立与中国的外国,连中国的藩属也算不上。日本历代统治者既从未对中国称臣,中国历代统治者也从未有人把日本视为中国的一部分。

明“建州左卫指挥使”银牌,

它清楚表明了建州女真作为明朝臣民的身份

满清日本侵华区别(满清入关如同日本侵华)(11)

而大和民族和满族最根本的不同正在于此——前者自古以来一直是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外国民族,同中国历史交集很少,而后者的祖先则是数千年来一直居住在中国大地上的土著民族,而且已经在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地建立自己的政权,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到了明代,他们更是作为大明帝国的臣民,深刻地融入了中国。两个民族既然有着如此本质性的差异,满洲军事贵族承接明帝国天命与日本侵华战争怎么可能是一个性质的事情呢?

参考文献:《左传》、《新唐书》、《大明会典》、《皇明九边考》、《东夷考略》、《建夷考》、《满洲源流考》、《满族发展史初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