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座谈会(长三角四地座谈一体化)(1)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座谈会(长三角四地座谈一体化)(2)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座谈会(长三角四地座谈一体化)(3)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座谈会(长三角四地座谈一体化)(4)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强

昨天晚上,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二场集体采访,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持续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在集体采访中,三省一市代表团的新闻发言人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并展望未来。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驱动、生态环境发展、数字经济布局、产业链优化等各个角度出发,各省市各展所长,不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向高质量迈进。

上海

把服务辐射到更多城市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表示,上海市在落实过程中抓住“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强化”和“四个聚焦”。

“一个强化”就是要强化功能辐射。上海市的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一城一域发展所需,而是要把服务辐射到更多的城市、更大的地区。“四个聚焦”指的是,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推进,聚焦重点区域实现率先突破,聚焦重大项目强化落实,聚焦重大平台要深化合作,用好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包括G60科创走廊等平台,共同助力一体化氛围的形成。

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各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赵嘉鸣举例说,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工作方案中明确的78项创新任务基本完成,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也顺利启动,其中相当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相关区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也在不断取得新突破,百姓普遍关心的医保一卡通问题,现在异地门诊可以直接结算,长三角地区发展越来越快,生活也越来越好。

“上海将继续努力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提供更多的服务。我们将和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个兄弟省份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各展所长、相互赋能,把长三角一体化不断推向深入。”赵嘉鸣说。

江苏

积极打造产业“航空母舰”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指出,江苏着力构建了国家战略的一个实施体系,制定了江苏关于沿海发展战略、关于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战略。围绕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特点,制定了有关产业链的发展联盟,其中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重要产业。

江苏在持续增强制造业优势方面放大影响力,特别是以龙头带动,积极打造了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同时,江苏还推动做大做强产业链,给予政策支持,从而使产业集群与每一条产业链的结合相得益彰,夯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的经济基础。

“江苏还努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全力推动通苏嘉甬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省市联合建设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在太湖综合治理等方面,我们都一起行动。

在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方面,共同形成了工作机制和推动机制等等。江苏也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三省一市区域内,累计开通了76条省际公交线路,打通了8条省际之间的断头路,还推动了138个政务服务项目的互联互通。我们在一批重大事项的发展中,做出了江苏的贡献。”张爱军说。

浙江

拥有数字经济先发优势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用“长三角包邮区亲如一家”来形容三省一市的关系。他指出,浙江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三个特点,分别是数字经济优势、民营经济基础、山水资源禀赋。

浙江拥有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在数字长三角一体化中做出了独特贡献。王纲举例,整个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创新区,数字长三角的发展方案,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的统一标准、共享资源,浙江都在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牵头在干。

浙江拥有民营经济发达的比较优势,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过程中,市场主体强不强,决定了长三角强不强。“记得在2020年,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成立,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实力最强的100个企业家结成联盟、共拓市场、共同创新。只有企业家和市场主体创业创新不断提升,才有可能使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龙头的同时,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龙头。”王纲说。

浙江还有山水资源的比较优势,打造长三角的大花园。“通过‘轨道上的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重要城市之间,高速四通八达,尤其是高铁一小时交通圈,在整个包邮区里,在一个城市生活,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在这个省份上班,在另一个省份度周末,已经完全变成了现实。”王纲说。

安徽

从“旁听生”到“正式生”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强表示,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旁听生”到“插班生”的过程,最后成为了“正式生”。十年间,安徽实现了“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发展,去年的经济总量达到了4.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

这10年,安徽实现了从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落子安徽,多个领域实现领跑;这10年,安徽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向现代新兴产业集聚地的跨越发展,智能语音、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10年,安徽实现了从内陆省份向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跨越发展,省级政府透明度指数居全国第三位,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全国最少,经贸朋友圈覆盖全球97%的国家和地区。

“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是在安徽生产的,全国每3台冰箱、4台洗衣机、5台空调有1台是安徽制造。”郭强说。

他表示,下一步,安徽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长三角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