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迪士尼公布了真人电影《花木兰》的首款预告片,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历史中真实的花木兰?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中真实的花木兰(巾帼英雄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中真实的花木兰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海伦娜看历史】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7月8日,迪士尼公布了真人电影《花木兰》的首款预告片,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片中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从发型、妆容到服装等等细节都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由此也可以看出花木兰这个故事对于我们中国人的影响力,那可真是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我们上学的时候也都背诵过古文《木兰辞》,在对这个故事耳熟能详的同时,也会对那个勇敢智慧,毅然替父从军的奇女子敬佩有加。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长河中,是否真得有花木兰这个人物存在呢?

我们翻遍了史料,并没有找到对于花木兰姓氏、籍贯等的记载。有关花木兰的线索,最早只能从《木兰辞》中获得端倪。

《木兰辞》出现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诗中讲到官府规定木兰家要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家是军户,父亲是府兵,所以才会“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的父亲年高体弱,弟弟年纪又小,没有长兄的木兰只能替父出征,以柔弱的女子之躯征战沙场十多年(原文中有句“同行十二年”,在时间上应是虚指)。最终立下大功,凯旋归来,还赢得了皇帝的重赏。

木兰本可接受朝廷的封赏,做个一官半职,但她思念亲人,自请回乡。归来后她换上了女装,同袍方才知道这位英勇无畏的战友竟然是女儿身!

在这个故事中,其实存在不少疑点:

第一,木兰如何在军中掩藏身份。

这也是“木兰从军”最大的疑点了,木兰作为一名女子,藏身于全是男子的军营中,是如何保证自己不被发现的呢?平时吃饭、睡觉、训练也许还可以遮掩,可是军人也是要洗澡、如厕的吧,如何保证十多年时间不会穿帮呢?

更让人费解的是,作为女性每个月总有那几天让人烦恼的月经期,木兰该如何解决个人问题,又如何避免被同袍发现自己的女儿身呢?

第二,木兰的能力过于强大。

请注意,木兰辞的开头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也就是说在参战前,木兰更多地从事的是纺织之类的女性活计,身处后宅,也没有接受过正经的军事训练。

然而这样的弱女子在一夕之间成长为强大的军人,而且在“将军百战死”的血腥战场上拼杀了十数年,不但保全了性命,还能立下战功接受天子的表彰,这多少也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第三,木兰从军和受赏的过程过于简略。

木兰辞中详细描述了木兰从军的心路历程以及置办装备的详细经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诸如此类。

可到了作战的时候,竟然只是几句话草草略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不免让人感到有些失望。

同样,对于木兰的战功也语焉不详,木兰究竟有何功绩,才会被“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些都是让人费解的地方。

基于上述这几点,我们不得不怀疑《木兰辞》中的木兰形象有很大可能是虚构的,但是历史上有没有类似地替父从军的英勇女子呢?答案是肯定的。否则花木兰的故事就不会如此家喻户晓,有这么高的影响力了。

木兰的原型可能并不姓花。

从唐代以后,我国河南、河北、陕西很多地方的地方志中都有关于木兰生平事迹的记载,只不过木兰的生活年代、姓氏、籍贯都不统一。

元代有人曾经写过《孝烈将军祠像辩正记》,记载了一位姓魏名木兰的女将军替父从军的故事,还说木兰是安徽亳县人。

不过,也有人说木兰姓朱、姓韩。清康熙年间的《黄陂县志》就提到过本县有个姓朱名木兰的女子,生于唐初,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我们现在普遍认可的花木兰的说法来自于明代文学家徐渭的艺术创作。

在杂剧《四声猿》中的《雌木兰替父从军》一节里,徐渭写道:

“(木兰)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

此后大家也接受了这种说法,认为木兰姓花,父名花弧,大姐叫花木莲,幼弟叫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

无论木兰的原型到底姓什么,她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都将永远传扬。作为千古留名的中国女性杰出代表,她的形象再一次被搬上大银幕,得到世界人民的认识和喜爱,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国人为之骄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