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弦的音乐,放在今天听也不会过时。今天给大家带来正是后弦05年发表的首张专辑,《古·玩》。从作词作曲到后期的编曲制作全由一人包揽,在这张专辑里,宫调R&B在后弦手上玩转得游刃有余,题材风格多样,在古今、文艺复兴、幻想、写实等进行了多种尝试。后弦犹如一位古玩收藏家一般,玩转着属于他的弦式音乐。

热门古玩音乐(神专后弦与他的古)(1)

后弦发表的首张专辑,后被许多网友评为“神专”

就像他给这张专辑取的名字一样,后弦想要通过它传达这样思想 —— 希望自己的音乐就像经时间雕琢的精致古玩一样。因为只有古玩这样的艺术品,才能超越流行!成为一种越品越有味道,越赏越流行的东西"。 笔者认为,《古·玩》这张专辑,就很好地代表了后弦做音乐的态度与初心。

逃学书童

李白杜甫的经纶,藏满黄鹤楼几层

轻舟载着瞌睡虫,周公读不懂

东坡笔下卖艺人,宫商分明征羽准

两岸什么的猿啼声,问我厢房闷不闷

《逃学书童》,是一首古代书童逃学作为题材的歌曲。整套歌曲制作放在当时(2005年)可谓是特别大胆的。开头直接进一段书童背诵《枫桥夜泊》,随着童音尾声落下,一阵急促的敲打声响起,是教书先生严厉的呵斥声“谁在捣乱呐?,给歌曲奠定了调皮好玩的风格。

或许细心的网友不难发现,歌词中有一句很特别,是用括号括起来的,“逃学书童,(为谁在读书)”,出于好奇,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原来古代书童,是专门帮人背书,为他人读书的孩子,细细咀嚼,大有借古讽今的趣味蕴藏在里。

笔者认为整个歌词中最妙的一句,“我只是我自己”,带有后弦对应试教育的独特思考,孩子们在高强度学习的压力下,迷失在“以分数论英雄”、“知识决定命运”等说辞之下,已经找不到自己了。

西厢

我再从西厢过,十二年后的才高八斗

百花还在人去楼空,那花儿长开人难留

《西厢》作为这张专辑的主打歌曲,可以说是精良制作,实力不容小觑。就传播效率来看,这首歌的副歌旋律抓耳,唱起来朗朗上口,具备一定的传唱度。

它的故事性极佳,从歌名不难看出,这是后弦根据《西厢记》,在歌词中融入了后弦个人对这个故事的解读和改编, 让听众随着旋律,脑海中就不自觉能浮现出少年书生与富家小姐的爱情故事,营造画面感的手法极强。

品读歌词,“走过西厢扑鼻一阵香,隔壁小姐还在花中央”,听众跟随着书生的步伐游览西厢,后弦以一种叙事性的方式将故事带出,咿呀吟唱间用少年郎与富家小姐的对话徐徐展开。

几乎是一气呵成来到副歌,转而用第一视角“我”跟听众直抒书生的遗憾之情,“我又从西厢过,十二年前的白日梦”对书生进行心理描写,让听众不难听出,书生在十二年前对自己的身份存在自卑心态,认为自己配不上心仪的富家小姐,以此为书生上京考取功名作了铺垫,所以当听众听到“我再从西厢过,十二年后的才高百斗”也丝毫不会觉得突兀。直接以“百花还在人去楼空,那花儿长开人难留”告知故事结尾:当书生再次回到西厢的时候,小姐已经不在了,她可能是嫁作人妇,或是随父亲进京......留白手法引听众回味和想象空间。

这里后弦以“十二年”的跨度作为时间线,聪明地避开了故事过于冗长导致听觉疲惫,又能调动起听众兴趣,跟着歌词一起走进书生的故事。

2分52,一段“树上的鸟儿,你为何紧皱眉?地上的人儿,为一个情字醉”巧妙过渡,将副歌再唱一遍,如果结合起后面的很多歌都不难看出,后弦是位很大胆在自己各种使用改编老歌的创作歌手,“树上的鸟儿”一出来是《天仙配》的戏曲唱腔,当戏曲唱腔融进流行音乐,水到渠成地营造出沉浸其中的意境。所以这首《西厢》,也被熟悉后弦的网友评为是,后弦宫调式R&B音乐的代表作品。

宫调R&B

热门古玩音乐(神专后弦与他的古)(2)

图片来源自新浪微博

或许在许多网友口中,这位曾经一心纯粹做音乐上的天才少年,随着时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网友心中,他之后陆续做的一些歌曲和专辑,都很难再超越这张“神专”《古·玩》,

笔者在阅览资料时却惊喜地发现,曾有记者采访过后弦,在他看来,“宫调R&B”是怎样一种理念,后弦是这样回答的:

宫调式唱法,属于自己文化骨子里的东西,即古代韵律中的一种音律走向,它与R&B音乐风格常用的大调有很多相似之处。此外,古代宫调式咿呀的拉音与转音,与西方R&B中的转音技巧也惊人的如出一辙。所以两者能融合得非常地流畅。宫调式的加入,让曲调"青花"味更浓重,更具有本土东方色彩,而不失流行的魅力。把宫调式与R&B类流行元素结合起来,能让民族超越传统,流行回归民族,演绎出自己独特风格的东西。

时间会在每个人身上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但笔者始终相信,后弦依旧具备不俗的才华和做出好作品的实力,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明天继续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