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榕湖之滨的这所学校,前身是大名鼎鼎的宣成书院。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静江知府朱禩孙为了纪念张栻、吕祖谦两位理学大家对当地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创办了这所书院。“宣”和“成”分别是张、吕二人的谥号。张栻,与朱熹、吕祖谦一起并称“东南三贤”,他在桂林执政期间,政绩卓著,深得民众拥护爱戴。这座城市,也因此留下了他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诸多故事。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1)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2)

宋代是个书香四溢、教育家辈出的时代。而被誉为“一代学者宗师”的张栻,更是其中一位“硬核”的理学家,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军事家、政治家。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3)

公元1133年,张栻出身于数代仕宦的大家庭,其始祖张九皋,为唐朝宰相张九龄之弟。其父张浚,是南宋初期著名的“中兴”之相。张栻在父亲的督促和言传身教下,14岁“脱然可语圣人之道”。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张栻的父亲张浚被起用为枢密使,治戎北伐,三十一岁的张栻以在父亲身边参赞军务为契机,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此后陆续被任命为抚州、严州、袁州、静江、江陵等地的郡守。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4)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二月至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七月,张栻知静江府(广西桂林),经略安抚广南西路(相当今广西全境以及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刚到任时,广南西路和静江的情况十分特殊,治理起来相当棘手。对此,张栻在《静江府厅壁题名记》中有描述,并列举出广南西路的情况:辖管的郡有二十五个,羁縻(管控)州有七十二个,又与众多藩属国相连,管理范围达数千里,民族关系复杂;虽地域广阔,但土地贫瘠,民生艰难。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5)

面对复杂的形势,张栻选择担当。他向挚友朱熹表达了治理好广南西路的决心: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6)

在张栻看来,广西地域广漠,贫困落后,守备空虚,民族问题尤为凸显,这令他日夜忧虑,他决定完善法纪,用信义取信于当地人,以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如何以信义取得信任?张栻从盐银和马政之事为突破口。当时,广西盐政混乱。地方官府从中牟利,肆意抬高盐价,甚至将交纳的盐息提高到一半,百姓因此困苦不堪。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7)

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郑朝晖:广西的盐税在当时大概是8/10的归国家,2/10就给广西静江府和它管辖的地域支配,所以他当时的改革第一个就是把盐税的分配比例进行了更改。提高了广西地方占有盐税的比例,由2/10增加到3/10。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8)

张栻设法筹集了四十二万缗专项经费,用作卖盐本钱和运盐费用,还明文规定:今后如果再有多取盐息、擅行抑卖者都要议罪。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9)

同样是立信明义,张栻对盐政是减赋济贫,而对马匹交易则采取了革除弊端的强力举措。

横山寨博易场(今广西田东一带),是南宋重要的战马交易市场。由于日长岁久,肆意巧夺豪取之事时有发生,致使军马供应不上。其中云南有个叫罗甸的地方,好几年都没来市场卖马给南宋。张栻实地调查发现,沿江各地方官员趁马政混乱之际从中牟利,侵扰百姓。各地卖马的少数民族群众也不关心马匹死活,死掉的就地卖给士兵当肉吃。他总结出六十多条弊端,向朝廷上奏建议革除弊政。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举措,就是采取提前和对方谈好定额的问题,相当于现在的公开招标,这样地方官员就没有办法从中渔利了。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10)

在一生的政治活动中,张栻始终把普通百姓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他清楚地看到:解决农业问题是民生之本。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张栻撰写《劝农文》,劝告百姓要积极有为,改造良田、改进耕作工具和技术,为丰收提供保障。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11)

南宋初期的广西因地方民情复杂,军政混乱,不仅有地方官军,各地还有地方武装,争斗不已。张栻首先在静江(今桂林)实行保伍法,精简州兵,禁止有的州以军费不足为理由,对百姓加重赋税来补充军费的行为,改善军民关系,见成效后推广到广南西路。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12)

赴静江任上时,张栻将兴学设教视为施政的第一大事。这位曾经主教岳麓书院的一代学宗每到一处,都积极兴办学校。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他又在静江学宫明伦堂旁立周敦颐、程颢、程颐“三先生祠”,并写了《三先生祠记》 以示纪念。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13)

在张栻为静江府许多州县所作的学记里,也都表达了他济世理学的情怀。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14)

政务闲暇之时,张栻经常前往州县学讲学。当时的广西,社会风俗中存在着不少落后的东西,张栻颁布《谕俗文》,将有病不吃药、迷信巫师、买卖婚姻、拐骗贩卖妇女等有害风俗通通取缔。通过一系列的兴学教育活动,广南西路的教育水准有了明显提升,道德风尚焕然一新。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15)

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郑朝晖:张栻其实在桂林就做了很多教化的事情,第一个就是兴办学校,他在静江府期间,广西至少重修了四座府学。他办的第二件事就是祭祀山川和古代的圣贤,修了尧帝庙和陶唐帝庙。他做好这两件事情以后,就请朱熹给桂林府学写了一个府学记和在虞庙写了一个虞庙碑碑记。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16)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17)

朱熹虽未到桂林,但与张栻心有灵犀,二人的志同道合和知己友谊,使得朱熹挥笔写下《重修静江府学记》以及名垂千古的《有宋静江府新作虞帝庙碑记》,为虞山注入了永恒的文化内涵,也为桂林府学教育留下珍贵文献。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18)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19)

虞山因有虞帝庙,而成为张栻最为偏爱的风景点。他把自己的理学思想注入其间,将虞山山洞命名为“韶音洞”,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韶音洞记》,记录了韶音洞的发现及修建过程。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20)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21)

在山上,张栻修建了一个亭子,取名“南熏亭”。“南熏”意为“熏风南来”,“熏风”即和风,张栻以“南熏”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通过治理,让百姓如同沐浴在和煦的熏风之中!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22)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23)

张栻经略广西虽不到四年,但每天从晨起忙碌到日夕,不敢稍有懈怠,由于政绩卓著,颇得人心。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24)

但是,张栻的夫人和儿子张焯,先后在广西去世。伤心之余,他连奏上书,请求离任。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朝廷改任张栻为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安抚本路。临行前,张栻与诸多好友同游桂林名胜,以慰其对桂林依依难舍之情。在西山湖畔游览之余,张栻提笔手书“招隐”二字送给曾经问学于他的继任者詹仪之,这是张栻留给桂林的最后墨宝。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25)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二月,一生都在为南宋的安危和中兴忠言进谏、呕心沥血的张栻病逝于江陵(今湖北荆州)府舍,享年四十八岁。消息传到广西:“静江(广西桂林)之人哭之尤哀”。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26)

今天的桂林漓江边,静静伫立着张栻塑像,石上镌刻着他的理学思想、执政理念、一生著作以及他亲书的座右铭《论语•尧曰》问政一章。800多年前,一代儒宗勤政务实的作风、匡济天下的情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27)

朱熹当年成就 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学者宗师(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