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1)

闭幕式上,川大锦江学院学生带来精彩的演出 刘定畅摄

6月11日下午3时,第十五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闭幕式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举行。

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副部长刘钢,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青联主席张荣,省科协一级巡视员黄竞跃,眉山市副市长曹晖,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刘建贤,省社科院研究生副院长柴剑峰,省人社厅一级调研员牟方林,省教育厅学生处副处长金萍,省科技厅基础处四级调研员叶平,眉山市政府副秘书长潘春梅,眉山市教体局局长廖仁军,彭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郭红,彭山区副区长梁兰,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党委书记林红、副校长韦泰旭,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王杰,以及部分参赛高校的领导,各主办、承办单位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参赛团队师生以及省内外新闻媒体共700余人参加了闭幕式。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2)

闭幕式由团省委副书记任世强主持

闭幕式成果丰硕 获奖项目展示受欢迎

团省委副书记、省青联主席张荣代表大赛主办单位介绍了本届大赛情况。他说,本次赛事共吸引了全省71所高校的1013件作品参赛,较上届增加12.3%。在参赛学校、人员以及作品数量方面均创历史新高。同学们参赛热情高涨,充分展现了四川在校大学生充满活力、敢于创新的学术风采。在终审决赛阶段,共评出一等奖96件、二等奖190件、三等奖321件,其中有47件作品将被推报参加国赛。他希望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昂扬锐气、投身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以积极进取的昂扬姿态,不辜负大好时代、不辜负美好青春,用青春之理想、青春之活力、青春之奋斗,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3)

团省委副书记、省青联主席张荣代表大赛主办单位介绍了本届大赛情况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党委书记林红致辞。她说,通过本次大赛,省内各高校之间充分交流,将进一步促进各院校不断改革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强创新技术与广阔市场的对接,提高各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发展水平。她希望广大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笑迎挑战、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创佳绩,再铸辉煌。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共同欣赏了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准备的舞蹈《乘风破浪》《攀博》。

获得大赛一等奖的四川大学《“诱导再生”/“抗肿瘤”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3D打印仿生多孔钛支架的开发》项目和四川大学锦江学院《DIPS模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发展——以盐源、马边、安岳三地为例》项目,从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现场展示。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4)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党委书记林红致辞

在大家的期盼声中,与会领导及嘉宾为四川大学颁发了“挑战杯”,为四川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成都大学颁发了“优胜杯”,为大赛一等奖项目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为优秀组织奖高校获奖代表颁发了奖牌。

闭幕式最后,团省委副书记、省青联主席张荣从本届承办高校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党委书记林红手中接过“挑战杯”会旗并交接到四川师范大学手中。2021年,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5)

参赛高校师生参加闭幕式 母海燕 摄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6)

会旗交接 刘定畅摄

据了解,相较于前几届大赛,本届大赛呈现出三大新特点。一是大赛的举办同国家发展战略主动契合。本届“挑战杯”聚焦国家发展战略、聚焦现实发展瓶颈、聚焦科技发展前沿,科学设定研究方向,引导广大青年刻苦钻研、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着力发掘和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二是大赛的项目与四川省发展战略同心同向。参赛学生主动融入四川发展战略,结合区域产业布局,提交了大量有益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作品。省赛共收到电子信息类作品243件、装备制造类作品166件、食品饮料类作品53件、先进材料类作品78件、能源化工类作品116件以及大数据类作品129件,占作品总数的77%;三是大赛的宗旨与青年成长成才紧紧相扣。本届“挑战杯”有50余名学科领域权威专家评审指导,百余万作品资金支持,以及四川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第三方天使投融资等机构搭建了项目交流转化平台,为同学们扎实开展创新创造推进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7)

闭幕式上,川大锦江学院学生带了精彩的演出 刘定畅 摄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8)

科技发明制作类一等奖项目获奖高校代表上台领奖 刘定畅 摄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9)

哲学社会科学类一等奖项目获奖高校代表上台领奖 刘定畅 摄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10)

自然科学类一等奖项目获表彰 记者 刘定畅 摄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11)

优秀组织奖高校获奖代表上台领奖 刘定畅 摄

承办工作细致周到 参赛师生纷纷点赞

作为本届大赛东道主,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举全校之力打造了良好的赛事环境,从会务、餐饮、住宿、交通、志愿服务等方面为全体参赛人员提供了优质服务,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12)

六所院校获“优胜杯” 刘定畅 摄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13)

四川大学获“挑战杯” 刘定畅 摄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14)

四川大学获奖作品展 臧国策 摄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15)

四川大学获奖作品展示 母海燕 摄

参赛学生纷纷表示,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就被锦江学院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独特的校园建筑风格所吸引;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贴心周到的志愿者服务,让他们倍感温暖。“志愿者们早早地帮我们安排了所有事情,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安心参赛。食堂味道也不错,分量相当足!”西南医科大学曾娟说。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16)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获奖作品展示 刘定畅 摄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17)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获奖作品展示 母海燕 摄

四川大学张韵老师表示,从周到的服务就足以看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对本届赛事的高度重视,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认为,锦江学院创新发明的学术氛围比较浓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精神风貌都非常不错。

内容延展:大赛缘何花落锦江?

据了解,要取得“挑战杯”大赛承办权,须经过多个层面的严格考核。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18)

领导观看作品展示 母海燕 摄

在2017年6月12日举行的四川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会议上,本届大赛承办高校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从举办“挑战杯”竞赛的可行性、学校基本情况、硬件条件、后勤保障、历届“挑战杯”成绩等方面进行答辩。组委会参会领导和专家认真听取汇报,并结合考察结果一致同意四川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举行。

第十五届竞赛承办权落户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既是团省委对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认可。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19)

据了解,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为承办“挑战杯”大赛营造了良好氛围。锦江学子自2009年参加“挑战杯”大赛以来共获奖82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省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5项,成绩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锦江学子近年来还在全国及省级创青春、互联网 、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省级以上大学生竞赛中累计获奖1900多项,其中金奖269项、银奖419项。学生申请国家专利573项。

近年来,锦江学院学生在“三创”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计算机学院2010级廖钢,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特别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ITAT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蓝桥杯”全国计算机C语言编程大赛等科技竞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大学期间,廖钢已有7篇全英文学术论文入选顶级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其中有5篇被世界著名检索系统EI检索,1篇被世界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并入选美国康奈尔大学数字图书馆。此外,廖钢还曾受邀参加2013年7月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HPCS),受邀参会者都是该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学者,国内仅有5名高校学生受邀参会,其余4位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廖钢是唯一一位受邀参会的本科生。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20)

计算机学院2010级马龙飞,在校期间被IEEE/ACM顶级高性能计算会议、美国康奈尔大学数字图书馆收录学术论文4篇,其发明的“非物理性接触的设备感知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获“挑战杯”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四川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一等奖;带领小组在2012、201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7项……马龙飞与同学组建了锦江学院首个机器人小组。

计算机学院2018级匡扶,毕业后加入成都菲普迪斯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合伙人之一。他和团队研发的“珍彩码”集数字图像处理与应刷技术于一体,完美解决了虚假二维码与复制二维码问题,是技术领先的移动互联网防伪产品。2015年,菲普迪斯科技公司携手多个机构共同搭建“甄品”艺术品鉴定评估登记备案鉴证系统。同年5月,“珍彩码”于人民大会堂签约发布,进军艺术品行业。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21)

川大锦江学院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比赛氛围 刘定畅 摄

机械工程学院2013级端木希睿带领团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物流分拣方式——智慧物流分拨仓。此项目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四川省一等奖。

管理学院2014级周文吉,在校期间曾获“第三届四川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连续两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银奖……毕业后加盟北京顶象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高管,年薪近百万。

管理学院2013级吴玉凤、严晓丽和彭文热心公益,搭建“殊同梦”残疾人原生创作公益平台,帮助残疾人实现创业、就业梦,此项目获第三届“创青春”四川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22)

省内各高校学生在川大锦江学院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大赛 龙玉婷 摄

计算机学院2009级何光磊,在校期间成绩斐然:有3篇学术论文被IEEE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国际会议(ATC)、美国康奈尔大学数字图书馆收录;获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011年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一等奖……目前,他任职于成都臻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参与开发了“火眼臻睛系列车牌识别一体机”,其多项首创功能成为行业标配。

机械工程学院2009级郭正伟,本科期间与同学一起设计了一套井下救援装置。在西南石油大学读研期间,开始钻研水合物开采技术,并成功发明出一种水合物开采装置,申请到了国家专利,成功保博。

管理学院2013级聂小鹏,创办了 “叮叮驾考大学生学车保障平台”。他创立的思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入驻彭山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4级陈萧、周睿萌、甘沛、李进、张超、江秋,管理学院2014级刘芬,会计学院2013级林镇疆共同研发了一款多功能移动电源,不仅能充手机、充iPad、充相机、充笔记本电脑,还能通过太阳能电池和手摇式发电实现强力续航,此项目获2016年“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23)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做好大赛服务工作 母海燕 摄

经济学院2015级姜学倩、熊运婷、高欣和会计学院李玲玉通过开发线上APP和线下硬件设备,为骑行发烧友提供路线规划、实时分享、私人订制等服务,搭建温馨专业的“骑友圈”,打造了一种专属大学生的“骑行+社交”新模式。

计算机学院2014级陈旭峰、余樱娟,土木工程学院2014级谭皓、肖英明,会计学院2015级赖宗衡,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4级杨显雁研发了以智能路由器为网络传输媒介、针对老人家居安全的智能家居系统。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24)

参赛团队进行项目路演 高琳 摄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25)

艺术教育成果汇报展演 袁咏淼 摄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26)

艺术教育成果汇报展演为大赛增色不少 杨杰 摄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27)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28)

四川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颁奖(四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落幕)(29)

专家进行问辩 母海燕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