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感性的生物,无论风起南国,还是雨落江北,但凡遇见能够触动一点人们思绪的,人们都会遐想无限。或忧伤,或开心,或懊悔,或释怀。可是,最让人聊以慰藉的便是思念家人。

整个大唐,风流人物多不胜数,可真要论高瞻远瞩,那张九龄绝对排在第一位,无论治国之道还是着眼未来,他都做的很为人称道。可惜玄宗无眼,听信谗言。致使他很的多理想抱负未能实现。他很伟岸,可他也是一个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时,他也会深深思念他的家人。

张九龄望月怀远是几年级的(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为什么那么感人至深)(1)

高宗咸享四年,张九龄出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祖上虽未出过什么达官贵禄,可也算书香门第。因此,家人积极培养张九龄,希望他能光耀门楣,而他也不负家人厚望。9岁知属文,13岁能写出好文章,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 “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

武皇长安二年,张九龄进士及第,考功郎沈佺期特别赏识他,被举荐为校书郎。长安三年,当时文坛领袖张说因直言获罪,武则天将其流放岭南,因此得遇张九龄。读罢他的文章,深深为他的才华所折服,因此,也格外留意他。这也为他以后平步青云打下了基础。

神龙四年,当了几年校书郎的张九龄看不到升迁的希望,想要辞官归隐,可恰逢太子李隆基欲举大事。集天下文藻之士,亲自策问,张九龄应试道牟伊吕科,对策优等,升为右拾遗。但是,处在好的时代并不一定都能办成好事,张九龄的忠义直言也得罪了当时宰相姚崇,随着日久年深,矛盾开始激化。开元四年,张九龄又以“封章直言,不协时宰”,招致了姚崇不满,这年秋天,他以秩满为辞,去官归养。张九龄回到岭南,住了一年多时间。他并不闲居,而是想为家乡办点实事。刚到家中,便向朝廷奏请修大庾岭路。

张九龄望月怀远是几年级的(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为什么那么感人至深)(2)

开元六年春,张九龄被召入京,因修大庚岭路有功,拜左补阙,主持吏部选拔人才。张九龄的才学与能干渐为大家所认识。吏部考试选拔人才,他与右拾遗赵冬曦四次奉命参与评定等第,都能公允服人。

开元九年,张说入拜宰相。张说对张九龄早寄以厚望,对他格外赏识提拔。靠张说的恩遇,张九龄提升为中书舍人内供奉。张九龄并不因为和张说关系密切而随声附和,他对张说的断然行事多有劝说,体现出办事公允和卓有预见。可惜张说不能听进他的话,对他所提意见置之不理,埋下了以后惨遭罢官的祸根。

开元十四年四月,宇文融和李林甫等人弹劾张说,张说被罢相,张九龄也受牵连,张九龄改任太常少卿,从此开始了他五年的外官生涯。但他并不因此气馁,每到任一处,他便治境安民,劝课农桑。

开元二十四年,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琏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已位居宰相的张九龄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因此奏明皇上说:“张守琏的军令一定要执行,安禄山不应该免除死罪。”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张九龄上奏说: ‘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玄宗说: “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这一愚蠢的恩典导致天宝十五年重新上演了西晋末年,羯族石勒反晋乱华的一幕。但安禄山也记住了张九龄,张九龄不死,安禄山不敢反。

张九龄望月怀远是几年级的(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为什么那么感人至深)(3)

再厉害的人物也架不住世间的尔虞我诈,尤其是在勾心斗角的朝堂,开元二十五年,监察御史周子谅乱讲吉凶,惹怒玄宗,加之听信李林甫谗言,玄宗杀了周子谅不算完。又将张九龄贬谪出京,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许是他真的累了,这眼前的大好盛世危机四伏,自己一个人无能为力了,看着天边初升的明月,他想家了,想念那个让他心灵可以停泊的地方。情之所至,他对着明月写下《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是几年级的(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为什么那么感人至深)(4)

千百年后,明月还是那轮明月,沧海还是那片沧海,只是少了张九龄。可是,当人们望着同样的明月出海时,思乡之情依然会油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