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今年上半年,全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亿大关,达1.03亿户;日均新设企业1.81万户新设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成为创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标志,对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提质增效优化营商环境?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提质增效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光明日报
今年上半年,全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亿大关,达1.03亿户;日均新设企业1.81万户。新设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成为创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标志,对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市场主体的壮大,创业创新的活跃,经济活力的涌动,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伴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也让企业和百姓收获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
“真没想到,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企业设立登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行政服务中心内,上海义华劳务派遣公司负责人戴强激动地说,“我是第一次办企业,也不知道要准备什么材料,第一次来的时候,工作人员给我开了张清单,今天补齐了材料,立马就办了,速度是真快啊。”
戴强感受到的速度,是我国企业准入改革的速度,也是全国各地简政放权的速度。
在山西,260个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项目有序开展,项目落地周期缩短三分之一以上;福建厦门建立“五个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体系,审批主流程从246个工作日缩减到40个工作日以内,申请材料从373项减少到76项;广东推进强市放权改革,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教文卫、生态环境等领域共202项省级政府部门微观审批管理职权调整由地市实施;湖北武汉在商事登记领域全面实施“四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天津公布实施口岸服务“一站式阳光价格”清单,并将收费标准、服务内容等进行公示,累计约19.3万标准箱受益……
更宏观的层面上,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时间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分别提出到明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8.5天以内、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减至120个工作日的目标;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由原来的63条减至48条,推出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海关总署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将通关时间压缩40%;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推进企业简易注销改革,38.8万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退出市场……
万涓成水,汇流成海。
在改革投资审批等制度、便利企业开办和经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领域,一个个看似微小的改革举措,实则都是一场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有力地做着简政放权的减法,不断优化我国营商环境——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较2013年提升18位。
做强信用监管的“加法”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变革,在市场准入领域发生后,就必然要随之在监管领域展开。
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将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这场由海关先行探索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目前已在全国推开。在监管理念和方式上有重大创新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减少了监管中的重复、烦苛和自由裁量权,使监管更加规范。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更是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过多干预;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则实现了企业由对政府负责转变为对社会负责,无形中也给企业带来了严控生产质量的压力。
如果说,简政放权检验的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胆识,那么,监管创新则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和能力。在对监管方式创新之路的上下求索中,信用监管成为规范市场秩序的“金钥匙”。
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等举措,我国着力推动诚信建设、实现信用监管。以企业信用监管机制为例,今年上半年,企业年报公示率91.2%;已归集涉企信息近6亿条,向部门提供企业基础信息5000余万条;联合惩戒不断深化,至6月底,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实有438.9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企业4.1万户,限制“老赖”任职近28万人次;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社会影响持续扩大,上半年日均访问量达5356万人次。
截至6月底,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签署37个联合奖惩备忘录,累计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黑名单信息1336万多条,254万名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初步形成。
做大优化服务的“乘法”
“到医保中心补卡,只用在服务窗口验下身份证,填个表,几分钟后就能从自助制卡机取卡了,来办事的人没有不说好的。”8月6日,河南郑州市民刘先生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经历。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浙江,一张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网覆盖了各级政府机关3000多个、乡镇(街道)1300多个、村(社区)2万余个,大力破除信息孤岛,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广东佛山对市、区两级1833项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编制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推动实现“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的无差别服务;贵州开展“集成套餐服务”,对办“一件事”涉及的多个审批服务事项打包,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和群众提供量身定制的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广东推出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粤省事”,首批上线包括驾驶证、出入境证件、出生证、居住证等证件服务在内的155项政务服务事项;北京推行涉税业务“全市通办”,纳税人可通过网上办税服务厅、微信等方式预约全市任一实体办税服务厅,办理申领发票、申报纳税、税收优惠等300多项税收业务……
上半年,我国民间投资持续向好,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1.5%,拉动投资增长4.9个百分点;全国新增市场主体998.3万户,同比增长12.5%,新设企业327.4万户,同比增长12.5%;新设外资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9591家,同比增长96.6%,实际使用外资4462.9亿元,同比增长1.1%;城镇新增就业752万人,同比增加17万人。(记者 陈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