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让“依法带娃”再次成为热词。

今年起开始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启了“依法带娃”时代。然而,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依法带娃”,多数家长并不陌生,但对于其具体内容大多“一知半解”。“依法带娃是不是就是不打骂孩子?”这一认知在家长中普遍存在。

对此,专家表示,不打骂孩子只是“底线要求”,《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内容非常丰富,要更广泛、更快速、更深入地普及“依法带娃”,应形成社会合力。

家庭教育促进法,许多家长不知“全貌”

“我听说过‘依法带娃’,就是不能体罚和辱骂孩子。”郑州市民王先生说,他是通过媒体了解到《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但是对其细节并不清楚,“看过报道,媒体上说,这部法律标志着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意义重大。”

“不太了解,应该是要求家长履行抚养义务,不能打骂孩子。”市民周先生说。

郑州惠济区香山小学家长蒋中柱专门花时间学习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多,为如何做好家长指明了方向,很有高度也很具体。”蒋中柱说,该法律明确了家长的主体责任,生活中首先要培养孩子的优秀品德,家长要以身作则。其次,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读书习惯、劳动习惯等。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家长,其中,有7位家长听到“家庭教育促进法”和“依法带娃”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能打骂孩子,对于《家庭教育促进法》更为详细的内容则不太了解。

这一现象普遍存在。日前,针对《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家庭教育困惑,郑州市金水区沙口路小学曾在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389份。

对于“您是否知道家庭教育已经立法,家长要遵守《家庭教育促进法》依法带娃?”这一问题,选择“听说过”的占36.57%,“了解一些”的占42.62%,选择“不知道”的占15.12%,“比较熟悉其内容”的只占5.69%。

家长总打骂孩子犯法吗(依法带娃不打骂孩子)(1)

“依法带娃”内容多,不打骂孩子只是“底线要求”

依法带娃=不打骂孩子?《家庭教育促进法》究竟涵盖了哪些内容?

“从立法的规定看,并不仅限于父母不打骂孩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金华说,《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核心内容是对家庭的教育责任的规定,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该法明确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对未成年开展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明确列举了家庭教育六大方面的内容: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未成年人的家国情怀、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劳动观念。该法还对教育的方法提出了要求,比如亲自培育、共同参与、相机而教、潜移默化、严慈相济、平等交流、尊重差异、相互促进等。另外,该法还对分居、离异等情形下家庭教育的职责作了界定;对防治家庭暴力、落实双减也作出了明确界定。

“因此,杜绝家暴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是对家长的底线要求。”杨金华说,作为家长,还有责任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人生理想等进行引导和培养。在方式上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而不是消极观望。

此外,从更广的范围来看,除了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家庭教育促进法》还明确了政府的主导责任和社会的协同责任。该法对国家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学校及其他社会组织对家庭教育的协同作出了相应界定。并且对法律责任作出了相关规定,比如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对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权给予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督促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等等。

公众号开“专栏”、建家庭教育档案,学校做法亮点多

采访中,记者得知,目前,学校是许多家长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主要渠道,郑州不少学校的做法可圈可点。

“我们最近组织了线上家庭教育宣传周启动仪式,要求家长和学生必须参加。”郑州市金水区沙口路小学大队辅导员马青燕说,活动以公益宣传片、普法微培训、发布倡议书等形式号召家长履行家长职责,做合格父母。“效果非常好,很多家长说,通过这次活动,对家庭教育促进法有了全新的认知,也更加明白了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与义务”。

此外,为了给家庭教育赋能,郑州市金水区沙口路小学在微信公众号还开辟了“芬芳‘家’油站”栏目,以家校问答、隔屏对话的形式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成长的话题。

“法律只是底线,学校希望通过多种形式,为家长搭建一个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加油站’,营造重视家庭、依法家教、传承家风的良好氛围。”马青燕说。

“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经开二中)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峰表示,为了将《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到实处,该校以班级为单位,为每个孩子建立家庭教育档案,主要收集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

随后,学校会将问题归类,分析共性问题,组织心理学老师、家庭教育成功型教师及家长,共同讨论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学校还会将方案对接给相关的家长,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并跟踪调研、分析、总结,最后形成文字材料,方便后来的家长参考使用。

家长总打骂孩子犯法吗(依法带娃不打骂孩子)(2)

15万家庭观看、70万人次点赞评,教育主管部门邀请34位专家“云开讲”

重视《家庭教育促进法》普及,郑州教育主管部门正在从顶层设计上着力。

15万家庭观看、70万人次点赞评……5月16日晚8点,一场主题为“百问百答连万家 家教服务你我他”的家长学校网络课程及公益咨询热线服务活动引发关注。

为家长排忧、为家长解难、为家长赋能,这场由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主办的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活动,特邀34位专家齐聚线上,邀请该区所有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家长学校人员参与,让《家庭教育促进法》更深一步走进家庭。

“什么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如何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核心精神为家长赋能?”“怎样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人格尊严?”……时长1小时18分的课程,亮点频频,干货满满。

“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赋能’与‘引导’,通过聚集家庭、学校、社会、职能部门的力量,共同为孩子搭建一座名叫‘家庭’的学校。”讲座开始,家庭教育指导师、二级心理咨询师、郑州市教育局关工委关爱工作专家团副团长王海勇对家庭教育促进法进行剖析,深入讲解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核心精神与亮点。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借助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启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新时代家庭教育格局。”对于《家庭教育促进法》,王海勇有着满满期许。

家长总打骂孩子犯法吗(依法带娃不打骂孩子)(3)

政府、学校、机构等多管齐下,“依法带娃”普及应形成合力

不少家长表示,通过学习,自己对“依法带娃”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非常有意义,受益很大。”

以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主办的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活动为例。活动结束后,该区不少学校组织家长交流收获。“把家庭教育促进法送到家庭,很有用!”针对这场讲座,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的一名家长从自己家庭现状入手,分享感受。他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带娃”官方攻略,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家长是更需要学习的。

但是,也有家长反映,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及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渠道有限,这也是许多家长“一知半解”的重要原因。

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金华提到,《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的宣传途径作了相应规定——

第一,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合实际编写家庭教育指导读本、建设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组织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

第二,婚姻登记机构、妇联、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医疗保健机构等应当通过播放宣传教育片、提供咨询辅导等形式进行宣传。

第三,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

第四,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开发家庭教育类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第五,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是一个因素决定的,而是多方力量的聚合。”杨金华表示,“依法带娃”的普及应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更广泛、更快速、更深入地走入各个家庭。

家长总打骂孩子犯法吗(依法带娃不打骂孩子)(4)

【新闻延伸】

送你一份“好父母秘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的学校。《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如何“依法带娃”提供了“攻略”。但是,在具体育儿“方法论”中,许多家长存在困惑。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风的关键。记者也采访了多名家长和老师,请他们分享了各自的育儿心得。

★郑州经开区实验幼儿园家长郭小宾:

教育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父母的责任;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即是家风的建设,学龄前的儿童具有极强的模仿性;

行动是最好的教育,耳濡目染是最好的方式,身教重于言传是不变的法则,父母要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心理品质、品德的培养;

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要注重孩子素质的提升,长远发展。

★郑州经开区滨河一小陈梓菲家长:

1.不能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尊重孩子的差异化优势;

2.不能不尊重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以家长的身份压制孩子;

3.不能不重视学习,认为学习是学校的事情。

★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经开二中)吴子扬妈妈:

1.不能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在不公平的比较中,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2.不能跟孩子撒谎,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

3.不能对孩子输出“不稳定的爱”,不能对孩子忽冷忽热,会造成孩子不稳定的性格;

4.父母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5.不能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孩子。

★郑州锦凤小学欧燕雨:

1.家庭和睦,爸爸爱妈妈,妈妈才能爱全家;

2.教育子女,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3.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井井有条、陶冶情操;

4.多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5.多陪伴、多交流。

★郑州惠济区香山小学蒋中柱家长:

读懂孩子的“说明书”,小学阶段需要父母的认可和肯定;倾听、陪伴最重要。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牛洁 何洪帅 周星

来源: 大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