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qhzxwhcm@163.com 标明“征文”字样
仁者旦正俄日
文/锦梅
我们到达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青海湖乡同宝中村时,正是凌晨五点,八月的草原才刚刚从晨曦中醒来。微明的天色中,五十多辆来自远近看病的车辆,停了一地,使睡眼惺忪的草原开始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节奏。
曦光如银的草地上,聚集了更多的人群,这里一群,那里一伙。我们穿过人群和车辆,挤近旦正俄日的诊所,才知道刚才草地上的人群只是等待就医其中的一小部分,诊所周围才是人的海洋。
来自玉树,海南,甘肃,民和,海西等地的回,蒙,藏,汉族病人,将小小的诊所围得水泄不通。同伴说:“看这阵势,难啊!”说的我们都暗暗倒吸凉气。可也有人安慰说:“既然来了,哪怕等到天黑,也得看了病才能回去,找好医生看病哪有不等的呢”?
等待的时候,我猜想如此声势浩大的医生,一定是位上了年纪德高望重的长者。可等到叫号走近,才发现医生旦正俄日,顶多是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一身藏族打扮,全然看不出一点医生的样子,让人不由心存疑虑。
终于挨到我们,我亲眼看到他对一位病人把脉之后说:“你肝上有病,转安酶升高了”。患者非常惊讶:“你怎么知道,这是在医院里只有借助仪器化验才能确定的,来之前我做了肝功化验才知道的”。旦大夫平静地说:“我从你的脉上把出来的”。还有的患者对医院的检查结果怀疑不确信,结果经旦大夫一把脉,与医院的检查毫无二致。比起大医院繁琐而昂贵的确诊,旦大夫的把脉和判断,简短而利索的让人直咋舌,来者常常瞬间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位来自偏远牧区的阿奶,患炎风湿关节炎许多年,因无钱医治,一直拖着,最后瘫痪在床。家人急了,拉上阿奶到旦大夫这里碰碰运气。没想到,这一碰竟治好了老人多年的顽疾。
一位来自湟源巴燕乡的肠癌病人,在省人民医院确诊之后,因无钱放疗,化疗及一系列的检查,无奈之下,家人只好放弃大医院的治疗来旦大夫这里做保守治疗。经过旦大夫精心调理医治,四个月后他们再次去省医院复诊,之前的病症消失了。没想到病人就这样奇迹般康复了。
眼前的所见所闻,像一个无形巴掌,给浅薄无知的我一个有力的回击。
再次去造访旦正俄日,正是临近年关的腊月。旦正俄日正和家人参加族人隆重的土狗年团拜聚会。我的记忆中,藏民族历来以豪饮著称,狗又是藏民族的生存依赖和忠实伙伴。所以今年这样盛大的土狗年家族聚会一定隆重又意义非凡。那么宴席上,一定少不了祝酒这个隆重的主题。所以临近酒店,有人开始担心旦正俄日很可能喝醉了而略显不安。也有人安慰说,提前电话约好的时间,也许不会。车子到达酒店门口时,旦正俄日已拨开冗繁的酒宴,径直走向我们的车子。果然,我们电话邀约在先,旦大夫专等我们一行,说执意没有喝酒。
没有客套与寒暄,他径直打开车门,一手接过早已准备好的X光片,举目一看,再把了把病人的脉,说声没有转到骨头,还在在肺部,就下车了。前后不过十分钟,如果没有上次的经验,真让人疑心他是否太轻率了。但这样的结果,与之后德高望重的老中医的意见不谋而合。你不得不对年轻的旦医生有着如此过人的医术心存敬意。
由于家族团拜,旦正俄日在电话里一再强调只看病情最重的一人。可看病心切的人,还是心存侥幸,来了一车。有人追了过去,已被族人围了一圈的旦正俄日,只好放下刚刚端起的酒杯,走过来引我们来到一个只够四五人驻足的小间,匆匆把起了脉,直到人人心满意足地拿了药方,才又被早已拥在跟前的家人捉了去。其间,有弟兄,有爱妻,不断跑来探看。但他一把起脉来,全神贯注,仿佛全然忘了周围的一切。我们既为打扰了旦正俄日的隆重聚会心存歉疚,又为他的守信和善良赞叹不已。
旦正俄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青海湖乡同宝中村的一名乡村医生。如果不经介绍你遇见了他,你顶多以为这是草原上再平常不过的一位年轻的牧民:头戴毡帽,香槟色斜襟的皮袍,高筒的皮靴,疑心会随时跳起奔放的藏族舞蹈。可就是这样一位小伙子,一双眼睛像聚集了锐利敏捷的光,仿佛能够瞬间看穿肉身,直达病灶的仪器。结合佛学神奇的精义,和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还有那些富含矿物的神秘藏药,对垒现代各大医院那些生硬可怖的仪器机械刺探,使一张张单薄冰凉的数据,一一生动起来,温暖起来。
温暖来自自己辛酸的经历,和对民生生存不易的体恤!旦正俄日,从十六岁踏上习佛和学医这条艰辛之路开始,亲友的帮助,政府的资助,像一口汹涌的泉水,时时涤荡着他这颗饱经沧桑却又年轻的心。
当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前妻又因病去世。这一个个不幸像一个个路障接撞而至,横亘在他人生必经之路时,灾难不但没有助长他的戾气冷漠,反而开拓了他仁者爱人的坦荡襟怀。
磨难是一块试金石,最终磨出了他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在西藏佛学院学习和留学印度、尼泊尔共六年的日子里,旦正俄日既要解决上学费用带来的经济困难,还要克服学业带来的语言障碍。旦大夫说,上学费用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使本来拮据的家庭再度陷入穷困,多亏政府长达六年的资助和亲友的帮助,使他终于能够完成学业。不善言辞的旦大夫说起这段经历时,连连感叹:“孽障啊”!(意为可怜)那语气中道不出的苍凉与无助,让人不由怀想,这个走出家乡草原,走向学业殿堂的少年,度过了怎样无助而又倔强的漫长的六年时光?
语言是拦路虎。当旦正俄日说着流行于青海甘南四川一带的安多语走向西藏时,迎接他的是西藏佛学院自己闻所未闻的标准藏语。初来乍到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旦正俄日只能听不能说。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才渐渐学会用标准的藏语与人交流,直至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语言过关了,学习才自如了。六年的时间里,他系统地学习了藏医药学的各种知识及佛学精义。佛学的慈悲与博大,又潜移默化深深感动着他,也无形中改变着他的人生。他决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回馈社会,作为对自己在艰难时刻施以援手的亲友和政府的一种绵薄的报答!
仁爱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必将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行医以来,旦大夫最受触动是湟源县莫和尔村病人石振存。这个病人身患肝癌,曾奔波于各大医院,后因家庭实在交不起医药费,经人介绍邀到了他。旦大夫说,我和妻子来到石振存家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家徒四壁,连饭碗之类起码的生活用具都不复存在,病人已卧床昏迷七日,年近八旬的老母亲手拉着旦正俄日的手,连声祈求:“旦大夫,救救我娃娃的命,哪怕只是能够活着坐在炕上,我也是满足的”。面对如此凄怆的景象,苦水中泡大的旦大夫也只有连声安慰:“老阿妈,你放心,我一定尽我的全力给你娃娃治病”!就这样,石振存连续吃了旦大夫七个月的药,人慢慢活过来了,后在省医院复诊,基本痊愈。可这个家庭,别说出诊费,连七个多月的药钱,一分都拿不出来。好在妻子和旦大夫一样,靠母亲一手拉扯,深知生存的不易和艰难,更理解尊重丈夫行医和修为。面对石振存母子的困难,两人心照不宣,分文不取。石振存病痊愈后,感念旦正俄日高超的医术,亲自送匾给旦正俄日,声称“旦正俄日活佛 妙手神医”。旦医生生怕自己有愧于这样的称谓而引起别人对他名声的曲解,难于表达的他执意连声分辨:“我并不是活佛,我不是活佛”。而那张本来就被草原风吹得发紫的脸变得更红了,半天里羞怯和愧色氤氲了整个脸,人腼腆得像个第一次受到夸赞的孩子。
这个世界,面对赞誉,羞怯的人已不多了。正是内心还保有高贵品质的人,才在众人的赞誉面前,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羞怯和无措吧!旦正俄日,谁说你不是草原真诚的孩子!
这个草原的孩子,直面赞誉和羞怯的时候还多着呢!
患者焦全也是肝癌患者,经旦正俄日接诊后痊愈,后送匾给旦正俄日“妙手仁心,医德双馨”的题字,以表达自己感激之情和对医生无比敬重和敬仰。还有远在西安的患者不远千里,也送来了锦旗。这样的病例太多了,已无法一一枚举。
仁者爱人。我想说的是,多年佛学和医学的滋养,旦大夫已练就了一颗医者仁心和一腔悬壶济世的胸怀。佛学的慈悲大爱和医者仁心的行医境界,将是他以后人生的至高追求。旦大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受亲友和政府资助成为一名医生的,乐善好施也是佛学的修为。所以我要用慈善行医来回馈社会,报答社会。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实际上,他已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作为了他人生的座右铭,并发奋忠实地践行着内心这个诺言。
当我问起他妙手回春的‘秘诀’时,旦大夫毫无避讳地说:“一样的病,医生的用药其实也一样。我的药之所以能够见效,是我把佛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行医过程中。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对药物进行佛学加持一小时,使药物发挥超常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严格的佛学修行加持,从行医起,他从未间断,十几年如一日。
因为自己苦难的经历,旦大夫对那些绝症患者、残疾病人、和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的病人,心中充满了悲悯而备受照顾。旦大夫想方设法采取合作医疗和残疾人免费治疗,使这些病人在他这儿,能够享受到和大医院一样的待遇,药费报销一半。而对那些特殊的重症患者,他直接将药费减到进价成本,甚至免费给药治疗。这样的善举,远的不说,就去年接诊人数达两万多人次,而他向贫困病人捐资的数额达十四万之多。我满怀狐疑:“那怎样维持你的正常开支呢”?旦大夫直言不讳:“你们也知道,药材市场利润惊人,已是公开的秘密。即便是我用的藏药,也比成本高出两三倍。对于那些无力支付药费的患者和病危患者,我只收成本,或不收药费。而对于那些条件好的患者,我也会正常收取药费的。”
原来如此!
旦大夫了解到,一些患者在长期的治病过程中负债累累,有些人不得不放弃治疗回到家中。他更理解患者就医难,看病贵的苦衷。所以每次坐诊时,旦大夫都尽可能地延长坐诊时间,从早上六点开始到晚上八点,中间除了吃饭从没见过休息一下。这样下来,一天就能接诊一百多人次,解决了部分患者就医难的燃眉之急,为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送上他为人医者最大的关怀。
大美无言!从二零零一年开始行医以来,十几年的学习和行医经历,旦正俄日已熟练地掌握了藏医对人体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可面对乌烟瘴气的医疗环境,旦大夫心如止水,坚守“悬壶济世”的古训,遵从自己内心许下的诺言和选择,不忘初心,始终以“爱心、耐心、细心、慈悲心”作为自已的行医之道,受到了大众的公认,被广大患者尊称为心中的“活佛”。他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好一个农牧民需要的好医生。
孙思邈曰:医者仁心,大医精诚。孙思邈认为作为一名医者,要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具有一颗慈悲同情之心,具备普救众生之仁爱情怀,方可为大医。
仁者旦正俄日,正是这样的一个医者吧。我衷心祝愿他走向大医之路上,以后少些磨难,多些温暖!
锦梅,一个喜欢文字且恪守汉语尊严的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习文。先后在《青海日报》《青海青年报》《瀚海潮》《青海教育》《女友》等报刊发表文字,后辍笔多年,今又拾笔习文。
==================================
青海在线文化传媒出品。原创作品,请勿转载。《青海读书》公众号面向广大网友征稿,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说、诗歌、书评、新书推荐均可。文责自负,自己校对。投稿时请发作者简介和需要配图的照片。邮箱:1607760814@qq.com,读书QQ群:371156841
请扫描关注青海读书
qhds2014
文化顾问/王文泸
执行主编/刘志强
法律顾问/王延辉
本期责编/刘芳芳
原创作品,谢谢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