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攻心之道(物极必反道之动)(1)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新译]

走向反面,是道的运动。柔弱谦下,是道的功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形,而有形生于无形。

[会意]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老子参透宇宙人生真谛之后的至理名言,也是有道之人修道成道和谋事成事的最高法则。

“反者道之动”,说的是大道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前些年如果说谁“反动”,那可是摊上大事了!其实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都是“反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反者道之动”就是“反动”。由此可见“反动”这个词也是老子发明的,只是后来的使用者在这个词里加进了特定的政治因素,“反动”就变得可怕了。

“反者道之动” 的“反”有三种含义:一种含义是返回、返还、反复的意思,是说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反复、返还、返回式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太阳早上升起在东方,下午在西方落下,第二天早上又升起在东方,下午又在西方落下。月亮每一个月都有阴晴圆缺,下一个月又以同样的方式运行。年年都有春夏秋冬四季,光阴从未停止却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完成一个运动周期,也就构成了一个“返”。新月渐圆,满月渐缺,潮起潮落,花开花落,生生灭灭,周而复始,这都是一种“返”,返回、返还、反复,如环无端,始终相连。

“反”的第二种含义是反对、相反、相对。万物负阴而抱阳,无不内含着相对、相异和相反的对立面,对立面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渗透,这种内在的生命动力,既相互对立、相互依赖,又相互冲和,相互转化。老子与孔子的思维方式就不一样,孔子的思维是一种顺向思维,老子的思维是一种反向思维,孔子一般都是从正面论述,说“是什么”,老子喜欢从反面说事,说“不是什么”。孔子爱说“是”,老子爱说“不”。有细心的人查过,一部五千多字的《道德经》,老子竟然说了227个“不”字,占全文字数的4.4%,比“道”字多了近3倍。其中第60章说了6个“不”,第81章说了8个“不”。第14章说了9个“不”。正因为老子敢于说“不”,而且说了那么多的“不”,才使得《道德经》的历史作用经久不衰、永放光芒。

“反”的第三种含义是相反相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冲相荡,交通成和,两个对立的事物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成,从而使得万物充满生机。就像中医说的:“善补阳者当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当阳中求阴。” 有反才有动,道者的思维常常是逆向思维,常常是“反弹琵琶”,“倒骑毛驴”。有一首插秧歌这样写道: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说的正是这种反者道之动的道理。从修道的角度来说:顺则生人,逆则成仙。常人是顺行从正面走向反面,走向泯灭;修道之人是逆行从反面走向正面,走向永生。反者道之动,就是指的逆则成仙。逆则逆向返还,不逆不返。

弱者道之用。柔弱是道的伟大作用。《道德经》中有多处论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老子主张学习水,学习婴儿,不要争强好胜,不要锋芒毕露。老子认为柔弱是道的基本属性,道的本质是柔和、天成、顺乎自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初始状态都是弱小的,人刚刚出生是弱小的婴儿,长到二十岁称为弱冠,但这个弱小之中蕴含着无穷的生命活力和无限的生发动力,柔弱是事物和谐发展的最佳状态。任何事物都无法逃避消亡的最终结局,但我们可以把事物调整到柔弱、初生的状态,从而保持旺盛生发动力,延缓它的衰老进程。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弱点,而只要你善于用弱,善于示弱,往往成为人生中的重大转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老子宇宙创生论的重要观点。是对第一章“有名无名”、第二章“有无相生”的延伸。老子认为,无中含万有,无中含有无限生机,天下万物皆从无中化生。无中生有,有也生无,万有必返于无,归于无。有无相生,生生不息,我们不但要知有用有,而且要知无用无。任继愈先生说: “老子哲学在先秦哲学中巨大贡献之一,就是无与有一对范畴的初步被认识。就这一点来说,就是人类认识史上一大进步。”

学习本章要把握的要点一是要向老子学习反向思维法。反向思维法贯穿于老子《道德经》中几乎所有的章节,它反映老子的一种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正因为借助于这种反向思维方法,老子才把博大精深的道揭示得淋漓尽致、细致入微。老子用高度浓缩的语言,为我们凝练出一套整体宇宙观,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空前绝后的理论创举。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着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决定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取向。反向思维法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是从事物演化的结果进行反向推演、反向思考,它属于一种动态观察法,是立体地、全息地、多维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一些世俗的常规思维,往往只着眼于事物发展的片段,静止地、平面地看问题,结论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学习老子的反向思维法,能帮我们解析当今世界的诸多困惑。现代人的思维常常被商业利益集团所“绑架”,患了高度的物质依赖症,丢失了自我,丢失了精神,丢失了灵魂,人们成了金钱、物质的奴隶,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老子的智慧能帮我们再造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平衡,使人性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精神危机和心灵危机,是人类社会的重灾区。用老子的反向思维法,才能正本清源。老子的反向思维法是催生和谐世界、大同世界的思想方法。如果人人都向老子学习,都效法他的思想境界,自觉掌握这种方法论,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人类将返璞归真,出现社会道德大提升、人类文明大升级的可喜局面。道都是反过来的,世上的事也常常是反过来的。一个人要想成就自己,一定要反过来先成就别人,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就成就了自己。一个人要想让别人对你好,一定要反过来先对别人好,上天肯定不会亏待你。比如范仲淹为官为人,都很少为自己着想,很少为自己家族的利益着想,而是为天下人着想。范公在苏州做官时,托人买了一块地,懂风水的人说,这个地方好,子孙必定昌盛。范公一听,说自家子孙昌盛,不如国家人才昌盛,就把地捐出来办了学校。范仲淹一生用自己的俸禄供养了三百多家的人口,而自己却过着非常清苦的生活。他一生出将入相几十年,到年老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范仲淹道德传家,子孙昌盛。他的四个儿子都做了宰相、公卿和侍郎,而且个个都道德高尚,舍财济人。他的曾孙辈也都非常发达,到了清朝的时候,范家出了七十多位做到部长级以上的官员。子孙后代一直承传到今天,上千年而不衰,并保持着兴办义学的传承,受到世人的尊敬。

二是要向老子学习用弱、示弱。示弱,不仅是一种勇气,而且是一种智慧。韩信忍“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勾践忍“尝便之苦”,终建复国之功;项羽不能忍一时之败,落得乌江自刎。一个人太强势,不管出发点是不是好的,定会受到伤害,这种伤害几乎无法挽回,所以很多人遍体鳞伤,因为他们不懂得示弱。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并不涉及大是大非,也不涉及原则问题。诸如朋友间的误解、夫妻之间的争吵、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等等。若一味地逞强,有时会失去难得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善意地说“我不行”,激励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并进而培养孩子的自信与生活能力;老师也可以善意地说“我不懂”,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能力。这种示弱,可以说是父母老师有意借己之“弱”,以培养孩子学生之强。示弱是一个强者遇到事情以后,所表现出来的优雅风度。它在某件事上示弱,不等于他是一个弱者,恰恰表明他心里的强大。强者示弱是一种美德。有一个沈从文示弱的故事。说沈从文小说写得很好,不过讲课和小说比起来稍逊一筹。沈教授没有掩饰,上课开头就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示弱”地一说,反而赢得满堂彩。一个没有大智慧的人,应该不敢在自己的学生面前说这种示弱的话。强者以弱者的姿态行事,别人肯定乐于接受。如果女人学会示弱,境界就更高了,懂得示弱的女人肯定活得轻松,人前给足了男人的面子,还怕他不俯首贴耳地为你卖命。一个示弱就把婚姻、家庭、生活统统搞定。如果有谁敢欺负示弱的女人,肯定会被群起而攻,绝对没好果子吃。懂得示弱的女人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捎带着和谐了家庭,和谐了社会,这是多大的智慧呀。一个甘心示弱、敢于示弱、主动示弱的人,必定是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人;必然是一个堪破世事、洞透人情的人;必然是一个思维超常、充满智慧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