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地理工作室,每天,6:13678地理工作室诚邀一起合作的小伙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等高线山谷立体示意图?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等高线山谷立体示意图(微专题35群应)

等高线山谷立体示意图

678地理工作室,每天,6:13

678地理工作室诚邀一起合作的小伙伴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丁侃地理”,欢迎关注

本文为老丁原创,引用请注明来源

35.群“应”荟萃——大湖效应、狭管效应、山体效应

【试题引入】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下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图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由大湖效应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解题技巧】

大湖效应产生条件:

1.有冷空气吹来。

2.冬季湖面存在“热源”。

3.暖湿气团在迎风岸登陆,遇冷气团或地形阻挡形成降雪(雨)。

答案:1.D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④时期,气温低于0度 ,属于强冷空气,水温较高,且与气温差值较大,是大湖效应产生的降水等现象的主要时期。

2.A 大湖效应产生时,水温高于气温,冷空气经过大湖湖面,变成了带有大量水汽的暖湿气团,在迎风岸登陆,又遇到冷气团阻挡,形成降水或降雪。整个过程与暖锋降水过程相似,都是暖气团主动前进产生的。

【试题引入】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

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答题模式】

考虑某地风力强劲的因素主要分析角度有:地形(平坦,峡谷,风口);距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植被。

该地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河谷的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对风阻挡作用小,两条河流在H县城附近交汇,且该地峡谷较窄,容易形成风口。

答案:3.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河谷地形);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风口)。

【试题引入】

下图是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段38°N、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最热月10℃等温线最可能是植被带

A.落叶阔叶林与针叶林的分界线

B.针叶林与高山荒漠的分界线

C.针叶林与高山草甸的分界线

D.高山草甸与高寒荒漠的分界线

5.图中落基山脉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差异显著,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 C.洋流 D.海陆位置

6.落基山脉中段内部气温高于外部,会导致山脉内部

A.垂直带谱多于外部

B.同海拔植物的枯黄期早于外部

C.冰川发育多于外部

D.森林带分布的高度高于外部

【解题技巧】

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

1.山体效应产生原理:

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

2.山体效应的表现:

(1)山体作为突起的热岛,山体内部温度普遍高于山体外部同纬度同高度处的自由大气温度。

(2)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

(3)山体效应对山体本身也有影响,与低地相比,山地的气压、气温和湿度都有所降低,而日照和辐射则有所增加,到一定的高度时有较大的降雨量。

答案:4.C 设问与题干中提到的“最热月10℃等温线”,在地理学界定义的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相当于针叶林的上界。所以就热量条件而言,林线与最热月的平均气温10℃等温线非常吻合,是针叶林与高山草甸的分界线。

5.B 对于38°N左右的落基山脉来说,中部多为大盆地,此处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大陆性气候显著,这样对温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内部同等海拔高度气温更高,外部气温相对偏低。

6.D 落基山脉中段内部气温高于外部,会导致山脉内部蒸发旺盛,更加干旱,而且再加上四周高大山体,内部为盆地,所以其相对高度低,垂直带谱不会多于外部;因为该处相同海拔的内部气温高,其生长期要长,所以叶落要晚,因此枯黄期会晚于外部;由于内部气温更高,加上海拔低于外部,冰川发育少于外部;由于该处山地内部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而一般而言,同一纬度中,降水越少,林线越高,加上气温高于外部,可以在更高地方分布森林。

【做题巩固】

7.冬季当冷空气到达海面时,海面上方的暖湿空气就会上升冷却凝结降雪。在气象上,这种降雪称为“冷流降雪”。烟台平均每年有29天的冷流降雪日,被称为“雪窝子”。读下图,判断烟台号称“雪窝子”的影响因素有

①洋流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海陆分布 ⑤人类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闹海风”是一种大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与亚洲高压的移动、风的“狭管效应”、水汽含量、大气对流运动密切相关。新疆吉木乃县冬季“闹海风”频发。下图示意吉木乃县位置。据此完成8~9题。

8.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A.清晨 B.上午 C.午后 D.子夜

【学生总结】

微专题35.大湖效应、峡管效应、山体效应

7.B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北侧,背山面海,冬季该地盛行寒冷的西北风;西北风经过相对暖湿的渤海水面,增温增湿;越过洋面的暖湿西北风受到地形抬升形成降雪。因此,雪窝子的成因主要和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8.A 甲地两侧的山体均是东西走向,两山之间的峡谷,来自亚洲高压的风经峡谷挤压,风力骤然增强,加上沿途夹带的沙雪,形成闹海风。

9.C 一天中午后气温高,对流运动强烈。

老丁 ∣一个教地理的小学生

2019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