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的经历,让人邮君想起了一个类似的例子。

郭宇字节跳动简历(如何看待年仅28岁的郭宇宣布从字节跳动退休)(1)

吴军博士(硅谷投资人,《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作者)曾在他的《硅谷来信》中提到过一位隐去名字的老朋友,Z 君。Z 君非常低调,在行业里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有智慧,而且判断力不是那些在外面夸夸其谈的投资人可以比的,他很早进入好几家未上市公司,最后发了大财。

Z 君出生在中国的偏远地区,后来上了北大。他在美国拿到学位后,第一份工作找到了一家小公司,很快这家公司就上市了。离开第一家公司后,他去了大名鼎鼎的高盛,并赶上了高盛上市,在高盛的经历让他的投资变得非常专业。接下来的互联网时代,他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亚马逊。在亚马逊工作了没有多长时间,他忽然看中了当时只有十来个人的Google,然后就到了Google。

大部分人,一辈子也赶不上一家公司上市,他一下子赶上了三家,而且其中两家是超级明星公司。(跟郭宇的经历是不是有些相似?)Z 君的判断力可想而知,而且这些公司他想去哪家就能去哪家,能力自然不差。

吴军老师在 2010 年离开 Google 加入腾讯时,Z 君对他讲,“你这个选择不错”。他说,“这家公司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寻找独一无二的价值,是 Z 君投资(开始他是用自己的时间投资,后来当然是用钱投资)恪守的原则。

Z 君从不贪图和眼红别人挣多少钱,比如当年他周围一些人从百度上市挣到一笔钱,Z 君对这种一次性的收入根本不在意。

这让他失去了无数次挣快钱的机会,但是他从不后悔。很多人能够靠运气挣快钱,做到小富,但是不可能一辈子运气好。对 Z 君来讲,他不会为了挣快钱而失去自己固有的看问题的方法,如果这样,他最后也就挣不到 Google 或者腾讯这种钱了。Z 君对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从来没有非分之想。

讲完 Z 君,说回这个话题中28岁的主人公郭宇。有几位郭宇身边的朋友已经写了高赞回答,可以看到郭宇的经历,可不仅仅是因为运气好,他是一个比较早就明确自己发展方向的人,而且在热爱的编程上付出了非常多勤奋的汗水。

但仅靠个人的努力就可以「人定胜天」吗?相信这个说法又难以服众。

郭宇字节跳动简历(如何看待年仅28岁的郭宇宣布从字节跳动退休)(2)

吴军老师提到过一个观点:「大富靠命,小富靠运」

「运」不多说,买中个奖,路上捡到钱,这类偶然事件属于运气层面,但这对人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这世界上从不缺好运的人,但当你知道,在美国几乎所有中了大奖的人在十年内都会把几千万到上亿的财产败光,就会发现,运不过如此。

而这里提到的「命」,并非宣扬宿命论或者出身论,不同的人对「命」有不同的理解。吴老师认为,「命」是环境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一辈子走向划定的两条线——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走不出这两条线。个人的努力、运气等不过是让人在这两条线之间作微调而已。

环境的因素不能忽视,生逢中国改革开放的人,就比生在一百年前的人幸福;生在宋朝,就比生在明朝过得好。从个体来看,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的方法和做事的方法,如此而已。它们往往会决定人的一生。

人的运气可以时好时坏,在一段时间里导致各种不确定的结果,但是人骨子里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做事这两个根本点,决定了人的命运。对于动辄985、211的知友,更要觉察到的是,思维的方式,比具体的知识更能决定人的命运。

成长于偏远山区的 Z 君,尽管没有口含金汤匙出生,但他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北大,选择出国读书,又靠自己投资的远见,一步步踩在了明星公司上市的点儿上。我们当然不能忽视这其中个人努力的作用,但也看到Z 君的「认命」,他的恪守原则,他不是一个投机主义者,不会惦记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28岁的郭宇,在大多数人看来,正处职业生涯的上升期,却在此时急流勇退,选择放弃了一些世俗的东西。这样看待问题和做事的方式,又是多少人有魄力能做到的呢?

包括人邮君前面提到的吴军老师,在清华担任3年教职后,32岁的他选择携家带口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读博士;择业时,在蓝色巨人IBM和初创的Google之间选择了后者,然后才有了今时今日的一系列成就。不知有多少人,敢在32岁时再次面临人生的诸多不确定性?

即便拥有众人艳羡的经历,吴老师始终秉持一个观点并常常教诲:要认清边界学会在边界里尽可能地做好事情,才能事半功倍。这是一种工程领域的极限思维,但适用于整个人生。

人邮君无意于调和这个问题下「命运派」和「努力派」之间的矛盾,仅提供一个看待问题的视角,望轻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