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莆仙话有拼音了,想学的有福了
编辑:闻道 图:石瞒宇
莆仙话是中国最古老的声音之一,现在莆田年轻一辈很多人都不会了。 为保护好、运用好莆仙方言,今年莆田市政协牵头,委托莆田学院组织专家学者编撰《莆仙方言大词典》,近日,莆田方言和仙游方言的拼音方案设计好了,这对于想学习莆仙方言的有心人来说,是个大福音。
抢救莆仙话,时不我待
莆田市井,图:木痴
莆仙话,最早出现于东晋南北朝时期,并在南朝隋朝逐步发展成熟。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数次人口大迁移,其中有一部分中原汉人南下福建,带来了当时的古汉语,在莆田地区生根发芽,并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莆田话。
莆仙话也称兴化方言,俗称莆田话,通用于莆田市境内。它大概是全国最特别,最难听得懂的方言之一了,被喻为中古汉语的活化石。
目前,莆仙方言的使用者约有500万人。有着千百年历史的莆仙方言,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莆仙人成长。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普通话的普及,莆仙话的继承出现了断层,城市里听不懂、不会讲莆仙话的小孩越来越多。
兴化府古城地图,原来的城墙所在
负责编撰《莆仙方言大词典》的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黄国城,说:“现在没有人做,以后可能就更加没有人做。方言背后是相同的血缘流淌,是共同的历史文化,是独特的情感维系纽带。作为本地人,同时是汉语言文化研究的工作者,保护莆仙方言,我责无旁贷。”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莆田人,无论是对于这片土地,还是对于这淳朴而又古老的乡音,都有着无可比拟的深切感情。
莆仙话背后的故事
黄国城,图:林丽萍
“在我看来,探究每一个方言的词汇来源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衍化故事在等着你,有些方言的发音故事本身就特别有趣。”黄国城举例说,比如莆田一些人认为莆仙方言中第一人称的本字是“寡”,甚至有的人还向人炫耀,说只有莆仙人才敢像皇帝一样称自己为“寡”。
在做莆仙方言的研究中,有一条法则:考本字需要音同义合,音同是前提。
“像上面那样的认知,实际上就没搞清楚‘寡’的意义。‘寡’在古代表示‘少’,比如成语‘孤陋寡闻’。古时候跟别人说起自己的国君时说‘寡君’,帝王称自己为‘寡人’,是‘寡德之君’‘寡德之人’的意思,那都是谦称。但帝王自称‘寡人’,并不自称‘寡’,‘寡’跟‘寡人’是不一样的。这就有趣了,因为如果一样的话,那‘国’岂不就是‘国人’,‘美’不就是‘美人’了吗?”
“又比如莆仙话骂人‘愚蠢’时,说的是‘空安’,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写时,往往就写这两个字,这属于同音借用。实际上这个词应该写为‘倥侗’,音同义合,只是读音变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这两个字而已。”
莆仙方言背后的故事很多,研究越多,就会愈发觉得有趣。
有声数据库有了,可方言词典是个难题!
莆田庙前街,图:蔡昊
近年来,在省、市多位语言学者的不懈努力下,莆仙方言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4年始,莆田城关、涵江、枫亭、仙游城关等四个点的方言按期完成了录音录像工作,将莆仙方言永久保存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中。
2017年,经过几个月的调研,莆田市政协决定正式实施编撰莆仙方言词典项目,并确定了在莆仙方言方面颇有研究成果的黄国城作为这个项目的带头人。
莆仙戏
刚听说要编撰莆仙方言词典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难度太大,没有人敢轻易承担。编写时间短、任务重、技术处理难、文献材料少、专业人才缺乏。
比如用国际音标注音,不光专业性强,而且非常费时间;又比如考本字问题、有音无字可写问题、词典的排版问题、词条的检索表问题等等,都非常难,词语的释义等,都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都需要反复斟酌。”黄国城解释道。
为了留住乡音、保护方言、保护地方文化,黄国城等学者承接了这一任务。
2021年出版,莆仙词典约60万字
红红火火,图:蔡昊
《莆仙方言大词典》约60万字,预计2021年出版。主要收录莆田、仙游两地城区口语常用的方言词,以及跟普通话有词汇差异或语法差异的方言词,包括单词、成语和惯用语等,酌收方言、普通话都通用的常用词,同时要求采用方言词典通用的体例,注音全部采用国际音标。
目前,参与编撰的人员达20人,已初步采集了2万多个词条(其中包括许多尚未整理的重复的词条),已完成一半以上词条的分类、整理工作,同时正在进行注音、释义等。
图:木痴
另外,为了方便学习莆仙方言,黄国城专门为莆田方言和仙游方言各设计了一套由23个拉丁字母、4个国际音标字母组成的莆仙方言拼音方案。
未来莆仙话有工具书,那些想学的小伙伴有福了,今天的学者们以科学的方式守护莆仙方言,将是我们莆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淳朴而又古老的乡音,从未离我们远去。
@看莆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