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顾:

“还有一千块钱学费没退呢,培训班的负责人也不接电话了。”10月16日,一名家长向记者反映,孩子上的培训班关了门,该退的学费却没退。

美术培训学校不让走怎么办(本地法案美术培训班人去楼空学费没退)(1)

家长翟女士介绍,“涂画”少儿美术创意培训班位于泉南西大街,去年10月份,她花了两千多元为孩子报了一年的美术课程。今年4月初,培训班先是将教室缩减了一半,而后培训班赵姓负责人给学生家长发送信息称:因房租较贵,合伙人退出,培训班不开了,但学费会退还给大家。

翟女士介绍,培训班关门后,她和两名家长分别要回了500元,但仍有部分学费没退清。“据其他家长说,也都有几百元到两千元不等的学费没退。”翟女士说。

如今,培训班已经人去楼空,赵姓负责人联系不上,家长们联系到了培训班的孙姓负责人,但没过多久,孙姓负责人的微信、电话也都失联了。“微信被拉黑,电话无人接听。”翟女士说,他们曾联系到培训班的一名授课老师,该老师称“老板还欠着我的工资,我也联系不上”。

记者拨打了翟女士提供的孙姓负责人电话,电话虽然能拨通,但一直无人接听。随后记者联系了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工作人员称,因培训班店面已经关闭,他们无法受理此事。

翟女士介绍,他们曾向警方反映,民警建议他们通过协商或司法程序解决。

“希望能沟通解决此事。”翟女士说,如果培训班的负责人一直逃避,他们只能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了。(牛城晚报 记者 郭红玉)

培训班不退费该向谁投诉?

补习班不退费应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所谓消费者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 ,从而提出的书面或者口头上的异议、抗议、索赔和要求解决问题等行为。

律师就此事件提示,培训班不退费也可向工商局投诉,拨打12135电话投诉。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未上课时的课程费或培训费。

报培训班慎签合同 看清合同条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以外,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律师还提示到,现阶段,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格式合同中,有减轻经营者责任、限制消费者权利义务的嫌疑。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一定要谨慎小心。签订合同时,把相关的服务内容、费用、质量、方式和退费事项都写进合同内容,注意看合同条款,是否约定课程的费用,包含多少学时等,万一权益受到损害,方便维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学生上了一段时间后再也不愿意去。家长无奈要求解除合同、退还预交的费用,但因构成违约,同样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小编提醒:报班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选择培训机构一定要找有办学许可证的机构。

2.合同是自身利益最有力的保护,注意合同中含糊不清的条款。退费附加条款多,报班付费应慎签合同。

3.培训机构利用交费越多课程优惠越大促使消费者多报课程,警惕里面的风险也越大。

4.保留合同、票据和宣传手册非常重要,还要提示,保存好刷卡记录或者转账凭证,尽量不要转个人账户。一旦出了问题,牵涉退费问题,票据和校方的宣传材料都将成为重要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