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月考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阶段特征:繁荣与开放。
制度创新: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繁荣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开放的社会: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国际化都市长安。
民族关系:开明、平等。担任官职、册封首领、设置机构,加强管理;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内容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一、隋的统一
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初的发展: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从605年起。
人物:隋炀帝
概况:①三点: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是洛阳。②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③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成为沟通。(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概况:①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第2课从 “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内容标准: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客观措施:
用人上:虚心纳谏,重用魏征;广纳贤才,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边疆管理上: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 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
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统治措施:
政治上: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扩大了统治基础。
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举措: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盛世局面: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内容标准: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杜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 :①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②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以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著名。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商业:都城长安规模宏伟,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有商业区市和居民区坊)。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对西域的管理:唐太宗时,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文成公主入藏:
背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过程: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
唐诗::①李白的诗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书法:颜真卿: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作品《颜氏家庙碑》。
欧阳询: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作品《九成宫醴泉铭碑》。
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代表作品《步辇图》
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作品《送子天王图》。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内容标准:以鉴真东渡、玄弉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唐朝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启示:
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
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内容标准: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及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原因:
①内忧外患: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②外重内轻: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③重兵在握: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④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⑤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阶段特征: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制度创新:行省制。
经济重心:唐朝中期开始南移,至南宋完成。
民族关系: 民族政权间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内容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后,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①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②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③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表现:
①重用文官,抑制武将。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措施: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作用: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内容标准: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巩固政权: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巩固政权: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宋与辽──澶渊之盟:
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宋与夏和战: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内容标准: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女真族的崛起
女真政权建立: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金灭辽:1125年,辽被金灭亡。
金灭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二、金和南宋的对峙
1、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3、宋金和议: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