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猗园餐厅里,挑剔的食客顾阿姨夹起一只香蕉小笼,咬破薄薄的三色皮,尝了一口,“前味是水果的香甜,后味是猪肉的鲜咸,米道老灵额!”

小笼包实力的见证(香蕉小笼可可小笼)(1)

夏天即将来临,古猗园餐厅推出了香蕉小笼和可可香菇小笼,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叫好又叫座。南翔小笼第七代传承人陈亦泓告诉记者,“小长假里,香蕉小笼和可可香菇小笼平均一天能分别卖出2000只和3000只,食客反响不错!”

小笼包实力的见证(香蕉小笼可可小笼)(2)

香蕉小笼造型吸睛,黄、绿、白三色融合,像极了香蕉的皮、叶子和芯。

“黄色面皮掺了南瓜汁,绿色面皮掺了菠菜汁,白色则是原味。每个小笼里都放一小块香蕉,要挑生一点的,这样既不会太涩也不会太腻。”陈亦泓说,其实把水果包进小笼的想法早就有了,但研发过程并不简单:“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先后尝试过哈密瓜、苹果等,最终还是香蕉俘获了所有师傅的味蕾。”

小笼包实力的见证(香蕉小笼可可小笼)(3)

此前,南翔还出过一次三色小笼,胭红、碧绿、玉白交相辉映,呈现在一个玲珑精巧的小笼包上。据介绍,面皮的红色部分是加了火龙果,绿色是菠菜汁,都是纯天然材料,不含人工色素。

小笼包实力的见证(香蕉小笼可可小笼)(4)

南翔小笼包诞生于清朝同治十年,距今已有150年历史,时人赞许“形如荸荠、皮薄肉丰”,也成为了南翔的“招牌”与“名片”,其制作技艺流传至今。

△2018年9月嘉定南翔“小笼长街宴”上的“三色小笼”

可可香菇小笼的配比也很有讲究,可可粉微苦,朝面粉里倒多少才合适?咬开闻得到香菇独特的香气,却看不到香菇颗粒,这又是怎么办到的?陈亦泓笑着卖了个关子,说:“这就是秘密啦!”他能透露的是,从原先的传统白色面皮,到菠菜绿色面皮,再到最终版的可可面皮,可可香菇小笼先后历经了三次改良。

小笼包实力的见证(香蕉小笼可可小笼)(5)

小笼包实力的见证(香蕉小笼可可小笼)(6)

而今年春天复工后,餐厅就率先推出了马兰头小笼。在南翔小笼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李建钢的带领下,古猗园餐厅的创新脚步一直不断。截至目前,餐厅共研发了12个品种小笼,占每天小笼销量的比重从最初的10%上升到40%,消费者中年轻人的面孔也越来越多。“南翔小笼制作技艺从清代沿袭至今,我们要守旧创新,这样才能永远吸引消费者。”李建钢说。

小笼包实力的见证(香蕉小笼可可小笼)(7)

小笼包实力的见证(香蕉小笼可可小笼)(8)

老字号也有“新花样”

你想去尝试下吗?

记得先嘬一口

小心烫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