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手癣和足癣是发生在手掌和足跖以及指(趾)间的皮肤癣感染,亦可波及手、足背及腕、踝部。本病发病率居浅部真菌病首位,其发病与密切接触传染源有关,而手搔抓足癣部位是引起手癣的主要原因,且该病易复发,国内足癣复发率高达50%~80%。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手癣相当于中医的“ 鹅掌风”,足癣相当于中医的“臭田螺”“脚湿气” 。

二、病因病机

本病由生活、起居不慎,风邪湿热、虫毒入侵,蕴积皮肤,或相互接触,毒邪相染所成,或久居湿地,感染湿毒所致。病发于足部,则发为脚湿气;发于手掌部,则为鹅掌风;其风热盛者,多表现为干燥,瘙痒脱屑;湿热盛者,则多渗流滋水,瘙痒结痂;郁热化燥,气血不和,肤失营养,则皮肤肥厚、燥裂、瘙痒。

三、辨病

(一)症状

1.鹅掌风

鹅掌风相当于西医的手癣。本病男女老幼均可染病,但以成年人多见。开始多数为单侧发病,逐渐波及双手。夏天起水疱病情加重,冬天则枯裂疼痛明显。

2.脚湿气

脚面气相当于西医的足癣。多发于成年人,儿童少见。发病季节明显,夏秋病重,多起水疱、糜烂;冬春病轻,多干燥裂口。

(二)体征

1.鹅掌风

本病初起为掌心或指縫水疱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水疱。水疱多透明如晶,散在或簇集,瘙痒难忍。水疱破后干涸,叠起白屑,中心向愈,四周继发疱疹,并可延及手背、腕部。日久致手掌皮肤肥厚,枯槁干裂,疼痛,屈伸不利,宛如鹅掌;病程慢性,反复发作。(见图如下)

手脚癣有什么症状(手脚藓怎么治疗和预防呢)(1)

2.脚湿气

本病主要发生在趾缝,也见于足底。以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瘙痒等为特征。临床可分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等,但常以一、二种皮肤损害为主。

(1)水疱型:多发在足弓及趾的两侧,为成群或分散的深在性皮下水疱,瘙痒,疱壁厚,内容清彻,不易破裂。数天后干燥脱屑或融合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显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

(2)糜烂型:发生于趾缝间。尤以3.4趾间多见。表现为趾间潮湿,皮肤浸渍发白。如将白皮除去后,基底呈鲜红色。剧烈瘙痒,往往搓至皮烂疼痛,渗流血水方止。此型易并发感染。

(3)脱屑型:多发生于趾间、足跟两侧及足底。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皲裂。常由火疱型发展而来,且老年患者居多。(见图如下)

手脚癣有什么症状(手脚藓怎么治疗和预防呢)(2)

水疱型和糜烂型常因抓破而继发感染,致小腿丹毒、红丝疔或足Y化脓,局部红肿,趾间糜烂,渗流腥臭滋水,胯下譽核肿痛,并可出现形寒发热、头痛骨楚等全身症状。

四、治疗

1.治疗原则

手足癣以外治为主,若皮损广泛,自觉症状较重,或抓破染毒者,则宜內治、外治相结合为佳。中医对皮肤黏膜真菌病的辩证,以湿热毒蕴为主,故以清热化湿解毒为原则。

2、名老中医经验(中医)

(1)赵炳南、张志礼经验:

①水疱型:苍肤水剂浸泡后外用止痒药膏。用法:取药1包,用布袋装好,热水浸泡10-20分钟待温浸泡(38度左右)。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②擦烂型:马齿苋水剂湿敷后外用祛毒油膏。

③鳞屑角化型:苍肤水剂浸泡后用稀释新拔膏。

3.常用方法(西医)

(1)局部治疗:有效的治疗药物包括,唑类、丙烯胺类。唑类的代表药物有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和联苯苄唑等,疗程般至少4周。丙烯胺类主要包括特比蔡芬、布替蔡芬和萘替芬等,疗程一般要2周。连续用药4周以上。

(2)系统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系统抗真菌药为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的用法为100~200mg/次,2次/天,连用7~14天。特比萘芬的用法为250mg/天,连续7~14天。口服药治疗具有疗程较外用短、依从性较高、复发率低、不会造成病灶遗漏等优点,但费用较高,起效相对较慢。适用于顽固、泛发、外用治疗依从性差或疗效欠佳、或皮损为角化增厚型、受累面积较大,以及浸渍糜烂型,或合并有其他不利于足癣治愈的系统疾患(如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

五、预防调护

①注意个人卫生,勿与他人共用洗脚盆、浴巾、鞋袜等,以避免传染,家庭中其他成员患手足癣也要同时治疗。外出住宿使用卧具、衣物鞋袜等均应防止被传染。

②穿透气性好的鞋,并保持鞋袜的清洁干燥,鞋子可使用短波紫外线等器械清除细菌和致病真菌,减少复发。

③对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对患癣病的动物要及时处理,消灭传染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