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说怎么选书吧,也把常见的误区顺便谈谈(不一定对,只是正如我常和孩子说,没有观点比错误更可怕)语文上面,首先,古文素养诗词素养比现代文要重要。为什么这么讲,汉字传承几千年 骨和神都在诗词歌赋古文上,现代文只是肉和皮。从五四开始,从白话文运动,这现代文才发展了多少年?百来年而已。而现代文写的好的,你别管是复古派还是反古派,你自己看,没有谁的古文素养不牛的,从胡适到朱自清 从吴晗到老舍巴金鲁迅,任你说什么新文化,这些人哪有几个是旧学没有功底的呢?毛泽东写的文章朴实生动,他的诗词又岂是白给的?今天我的思考,当年很多这些名家反对投入时间在古文上,重要原因是一,国家积贫积弱,不要说学古文,连汉字都有大学问家要求废掉改为字母文字。要科技强国嘛,就像今天有的父母说,学那么多语文干嘛?我孩子要搞科技发明的。二,确实耗时,见效慢,而且传统思想里确实有毒草的部分 比如君臣父子这一类。可是这些呢,今天发生了变化,所以现在讲文化自信。这个不多谈,我谈谈有的父母的思想误区(孩子搞数学不需要多高的语文水平)为何说这是误区?自己百度一些大学问家就知道……杨振宁,诺贝尔奖,从小能背孟子,至今可以做诗 。陈省身,数学大师,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数学定理。一直可以写诗唱和。苏步青,数学家,诗词功底很好。我相信文理到了高峰,是可以互通的,都有美感。数学该是简洁朴素的,语文也该是一字千金的。换句话,学霸就该是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

毁掉一个学霸的最好办法(关于培养学霸的一些思考-阅读选书)(1)

关于选书,还有一个误区,和玩游戏一样,父母不懂升级,打小怪上瘾。假设啊,二年级买漫画中国史 三年级买某某给你讲故事 四年级买上下五千年。什么名著少儿版。然后五六年级甚至初中了呢?还是原地打转……被书商洗脑,换个名字作者再买一遍,这就是低水平重复,看着很美好,书柜也很满。不是说最好的学位房就是我的书房嘛……感觉不错。孩子读得快。掌握不错,其实是该升级了不升级。听完凯叔听钱爸,看完少儿版看漫画。这里可供争论的地方不少,我只是说,我是这个观点。其实关键词就是舒适区。阅读,该脱离舒适区就要脱离,不用怕孩子看不懂,只是述事的符号系统换了一套而已,从白话到文言文就是此类,熟悉了就好。现在不懂或者似懂非懂,没有关系。总比你高中还不懂要强。时间大把大把的。看英语原版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来的。

再一个误区就是拿听和看视频的学习代替了默读和朗读。或者说比例不健康。前文我没提到的,比如琼瑶和金庸。古文素养都是很高的,琼瑶阿姨动不动就来心似双层网 中有千千结,要么就是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金大师呢,更不用说了。可是看完书比如神雕侠侣之后再看电视剧的话,我这里不比较哪个更好,但是毫无疑问,两者的艺术效果和给人的感受绝对不会一样。只看书,你对李莫愁的形象可能有无限想象,看了电视也许就给你固化了(并不是说电视里不美,不过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选角造成的观众的争吵以及对不同版本的黄蓉的争议)再如那词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要是拍成画面,可能就是拍不出那个意境的。再举个例子,据说最早描述美女的诗句(卫风 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文字有想象,画出来试试?再好的画家可能也合不来你的意。这就是说,不要用大比例的视频来替代孩子自己的默读。杀死了想象力。说到这里,顺便再提一个误区,就是有的家长因为反对死记硬背,顺带把背诵经典和诗词都反对了,这就是一盆子同时倒掉了洗澡水和孩子。孩子智力就是三个主要部分,记忆力,想象力 和逻辑推理 。记忆力是基础,不是所有的背诵都叫死记硬背。那钱穆小时能背三国演义,杨振宁能背孟子。并没有看到他们的智力受到了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