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老少都参与,茌平县博平镇牛胡村的“村晚”,今年正月初六又如期上演了。

因为节目质量高,而且大多是村民自己编的,所以牛胡“村晚”在周边十里八乡都很有名。

晚会导演牛洪祥说,晚会办了10多年了,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增加几个新节目。今年的快板《扫黑除恶保平安》和三句半《扫黑除恶总动员》等节目,都是他新创作的。

村民们表示,村里的一台原创晚会,能坚持这么多年不容易。而且,每年的“村晚”,都是农村生活变化的一个见证。

农忙之余,自编自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参与的人越多,牛洪祥越高兴。他说,晚会不仅要一直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


一台“村晚”

台上台下都是熟悉的村民

山东聊城65个村(聊城这个村的村晚)(1)

每年“村晚”,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都形式多样,快板、三句半、表演唱都带着泥土气息,素材全来自田间地头。

在外生活、工作的牛胡人,在网上看到熟悉的场景,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动。所以,特别希望能有机会到现场看看。

今年的“村晚”,按照惯例还是安排在了初六晚上。牛洪祥说,去年春节,因为让回家过年的年轻人看看,初四晚上就演了。

“虽然只提前了两天,但感觉紧张很多。”牛洪祥说,晚会啥时候开演,一度让他们很纠结。

在青岛城阳区做律师的李艳辉告诉记者,牛胡“村晚”,多年来都是初六晚上开演,去年比较特殊,初四就演了,回家过年的她,早早就去了现场。

其实,李艳辉跟“村晚”的缘分不浅。结婚前,她经常参加“村晚”。上高中、大学时,她还是“村晚”主持人。

“结婚、工作以后,因为忙,参加的就少了。”李艳辉说,原来晚会都是初六演,在外工作的人都很有意见。初三、初五就返程的人总是着急,说早办两天不行吗。所以,去年晚会就提前了。

李艳辉告诉记者,可以说,她是看着“村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十年前,晚会的舞台非常简陋,但大家都很用心。”李艳辉说,“村晚”比较接地气,都是乡亲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她的父母,也都曾是这台晚会的演员。跑竹马、扭秧歌、打腰鼓、跳广场舞,老人们乐在其中。

李艳辉表示,台上台下都是熟悉的人,还有很多熟悉的场景。所以,看到村里的晚会,在外地的牛胡人都感觉很亲切,没有距离感。


见证变化

自编自演,坚持10多年不容易

山东聊城65个村(聊城这个村的村晚)(2)

今年正月初六晚上,牛胡村大队部里人头攒动,灯火辉煌,锣鼓喧天,一年一度的春节大联欢在欢快的唢呐声中拉开了序幕。

袁长兴的口技《洼洼地里好庄稼》把人们逗得前仰后合。三句半《扫黑除恶总动员》、快板《扫黑除恶保平安》,把当前中央政策宣传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看晚会》,几位不识字的老太太诙谐幽默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快板《做人要做有德人》,把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寓教于乐中;山东琴书《会亲家》,则唱出了富裕了的农民的精神面貌。

表演唱《农家四季》《咱算赶上好年头》《六个老汉夸农保》,唱出了广大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四个老婆夸儿媳》,弘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现场很热闹,演出很成功。让牛洪祥骄傲的是,村民们对文艺表演都充满了热情。编节目、背台词,包括平时排练,大家都很积极。“村晚”舞台上的老人,从一开始办晚会就跟着。

村民参与热情很高,去年好几个孩子要求表演节目。但因为时间紧张,村支部书记牛兰伟只好婉拒了。

2013年第一次担任“村晚”主持人的牛书宇说,现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不论排练什么节目,村民都尽己所能去支持。让他感到自豪的是,这台晚会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但特别有自己村的特色。

“每个村的能人都不少,缺少的是有热情的组织者。”牛书宇说,牛洪祥老人就是牛胡村的热心人,也是这台晚会的导演。

牛书宇说,一般从入冬开始,村里的文艺爱好者就开始聚在一起了。进了腊月,就开始正式排节目了。晚上经常排练到10点多。有时,一个动作和鼓点对不齐,就会一直练。

“老百姓自编自演一台晚会,能一年一年坚持下来不容易。”李艳辉说,有爱好者,有支持者,还有参与者,三者缺一不可。要不然,村里办不起来一台晚会,更不可能坚持那么多年。


今后打算

一直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

山东聊城65个村(聊城这个村的村晚)(3)

“父亲年轻时就喜欢文艺,也喜欢写东西。多年来,父亲坚持自创‘村晚’节目,不容易。”牛洪祥的小女儿牛五州说,父亲比较爱好这一块儿,喜欢带领着村民热热闹闹地玩。其实,娱乐娱乐,能给乡亲们带来更多的欢乐与笑声。

牛五州告诉记者,她们姐妹五人,都很支持老人的这个爱好,也特别欣赏父亲的为人处世方式。

“父亲是从小就教育我们乐于助人、有求必应、不求回报的那种家长。”牛五州说,父亲坚持写作的精神和对村集体的那种热爱,很多年轻人也做不到。

牛五州表示,每创作一个节目,父亲都会花费很多心思。

提到牛洪祥,村民牛文功说:“已经75岁的老人,拿着放大镜看电脑,微信比一些年轻人玩得还好。”

牛五州说,父亲喜欢学习,他从60多岁开始学拼音,练习电脑打字。父亲是村上第一个有电脑的,发博客,QQ、微博、微信也都会玩。

“在创作节目之余,父亲还把村里竹马舞的资料也都做了整理。”牛五州说,主要是现在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村民有条件在劳作之余聚在一起娱乐娱乐,开心一下。

山东聊城65个村(聊城这个村的村晚)(4)

村民牛文功说,现在的农村,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变,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以前,人们大都为吃穿发愁,现在牛胡是远近闻名的大棚村,种植葡萄和西红柿,农民收入不少。

牛洪祥告诉记者,去年村里有两个年轻人也回来种大棚了,其中一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人的新大棚,科技含量高了,管理不再那么费事,葡萄还能提前半个月上市,产量也高。种大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是个发展方向。

牛文功坦言,生活好了,村民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现在,村民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从日常的柴米油盐中走了出来。

看着眼前的好日子,牛洪祥说,今后“村晚”会一直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

记者 刘敏 图片由史奎华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