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悲秋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创作永恒的主题。春天惜春叹春,感伤春光如此短暂。秋天看到西风惨淡,落木萧萧,触景生情,则抒发岁月匆匆、人生无常的感慨。

秋兴八首写景方法(柳宗元写深秋景色)(1)

如宋玉《楚辞·九辩》中就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欧阳修的《秋声赋》也说,“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大诗人杜甫的《登高》中也有一个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可见悲秋是文人墨客的一种普遍现象。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柳宗元的诗歌,看他是怎么来感受秋天的。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秋兴八首写景方法(柳宗元写深秋景色)(2)

柳宗元这首诗写的是自己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的事情。一个秋天的早晨他到永州附近的南谷去,途中经过一个荒村,诗中就是记录这个荒村的萧条冷落。

诗的首联就是交代去南谷的具体时间,杪秋,即晚秋,深秋。杪是树梢的末端,这里用来比喻秋天的末尾。在这种深秋的气候里,当然就有很重的霜降和露水。

诗人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定为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谪到永州当司马。在当时这既是一个闲职,行动还受到监控,所以作者郁郁不乐,只能寄情山水。

秋兴八首写景方法(柳宗元写深秋景色)(3)

柳宗元早晨起来就往幽深的山谷走去,只见一路上秋风萧瑟,黄叶纷飞,荒山上古木参天,落叶堆积很厚,溪流上的小桥几乎都被黄叶覆盖,看不清向前的道路。

幽谷,说明山的悠远荒凉偏僻,《诗经·小雅·伐木》有“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唯古木,说明林壑幽深晦暗,没有行人和烟火,一片恐怖的气氛。

路两旁很少生机,只有一些不怕冷的小花稀疏地打着花骨朵,给人一些安慰。那一条溪流从深山里流出来,它的水流很细,很微弱,在岩石和草丛间时断时续。

秋兴八首写景方法(柳宗元写深秋景色)(4)

由于人迹罕至,一只麋鹿突然看到诗人,吓得大惊失色,慌忙地奔跑躲避。诗人看到受惊奔跑的麋鹿有所不解,自己已经没有机心了,麋鹿为何还要害怕呢。

机心,机变之心,即心计技巧,也有投机钻营算计他人、或采取手腕捞取好处的意思。相传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食鹿乳,后起杀鹿食肉的念头,鹿再也不来。

这里诗人柳宗元本来是想借出游散心解闷,忘却被贬谪的痛苦,不料碰上如此寒凉的天气和荒漠的山村,这就更加增添了诗人的孤独落寞之感。

秋兴八首写景方法(柳宗元写深秋景色)(5)

那么诗人为什么又要说“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呢?我想这里诗人并不是简单地脱口而出,而是包含有重要的意思。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反映了当时紧张的气氛。作者虽然被贬谪到了永州,但仍然没有脱离危险,时刻都有可能被进一步追究责任,王叔文二王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所以作者才写出了麋鹿的这种惊弓之鸟的形态。

二是恰巧反映了诗人对往事的念念不忘。诗人是有远大抱负的,他的改革愿望虽然没有实现,自己受到排挤,但他始终相信自己的行动是正确的,也寄希望于将来有一天会得到昭雪。

秋兴八首写景方法(柳宗元写深秋景色)(6)

三是是反映了诗人故作旷达的无可奈何的情状。此时诗人的心情是矛盾复杂的。只有内心有痛苦,才会强颜欢笑,装作若无其事,其实这反而是欲盖弥彰。

其实诗人提到“机心”的并不是这一首,在《旦携谢山人至愚溪》中就有“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诗人一再地说“机心”,可见他内心的不平静。

秋兴八首写景方法(柳宗元写深秋景色)(7)

总的来说,柳宗元这首诗是借写深秋山村的萧瑟,借写自己的已经没有机心,故作旷达之语,来表达自己政治失意的苦闷忧愁和矛盾复杂的心境。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