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4月刊

与青春4有关的日子(青春4月刊翻开初春第一页)(1)

《青春》2020年第4期预告

本期“新青年”栏目,主推南京大学赵苓岑的《“痒大爹,我家无人了”》和苏州大学夏烨的《伤逝·续》。《“痒大爹,我家无人了”》是一篇关于“鼠疫”的文章,但作者无意于正面描述鼠疫,表达人类在灾难中的生活常态和难以抗拒的惨烈命运,而意欲借助鼠疫阐述蒙自的各种“小”以及作者的复杂情绪。短短数千字,杂糅引文、述评与文献,穿插故事、情节与人物,在真实与虚构、历史与现实中穿梭,以既像小说又非小说的文体形式,为读者勾勒了蒙自的前生今世,诠释着对故乡既爱且怨的复杂难辨之情。

《伤逝·续》则是一篇以《伤逝》作为续写对象的小说。“续书”是件颇具难度的事情,因此,这也彰显了续写者非同寻常的勇气。续作亦以子君独白的方式,交代其与涓生相识、相恋、相处以及分离的过程。突出了子君作为一代新式青年,所经历的一次失败的恋爱,导致失败的原因是“困窘”的生活。作者行文从容,克制含蓄,尤其在叙事腔调上颇得鲁迅之风。

“数字语文”栏目,刊发的《争斗》来源于豆瓣转帖,未具作者名,亦无题目,《争斗》为编者所加。本篇小说就内容而言,并无“新意”,但形式上确实堪奇,读之不仅毫不费力,而且皆能会心一笑。从“现实主义”小说的角度来看,此文笔力老道,且绘声绘色。

“韩东读诗”栏目,推荐周亚平的《我的父亲与母亲(组诗)》。周亚平几乎是唯一进行时的先锋。其先锋不仅是姿态上、观念上的,更重要的在于文本意义上的建树。他告诉我们,先锋即是文本实验、形式边界的探索以及观念的颠覆性更新。

2020年第4期目录

文都笔谈

从“南京文学”到“文学南京”——在文学中重新发现南京/ 潘知常

美好生活的精神指引——论“文学之都”的时代价值/ 栾梅健

新青年

“痒大爹,我家无人了”/ 赵苓岑

伤逝·续/ 夏烨

“新青年”小说短评/ 刘霞云

小说

中篇小说

父亲的村庄/ 张荣超

短篇小说

轮渡/ 陈明瑄

斗争/ 佚名

镜中的女人/ 李路平

访客/ 温凯尔

各体文

云南大学文学院

青春的幻灭:关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与《大裂》/ 魏云

鵟/ 陆薇

尚正灿的诗(二首)/ 尚正灿

一见钟情/ 欧阳黎明

韩东读诗

我的父亲与母亲(组诗)/ 周亚平

大学生诗页

触碰(三首)/ 张馨元

天亮之前/ 阿君

庚子的沉重之春/ 丁觉民

前方的城市(二首)/ 时好雨

古老的大地/ 康承佳

在家/ 刘乐山

隔离手记/ 陈坤浩

冬月二十二,敬武汉/ 蒋洪利

祖国地图(二首)/ 白海飞

七律·抗“疫”组歌(三首)/ 胡建新

外一首

梅花簪/ 樊雨

大风吹彻/ 曾入龙

南方妹妹/ 叶申仕

与海对决/ 巢笑

短途旅行/ 龚志坚

大雪/ 花花

蒲公英的梦想/ 如月

深巷/ 薛莉

美文

运河时代,一座都城的兴衰/ 金伟忻

无法兑现的诺言/ 褚福海

每天都是读书日/ 吴荣顺

菜市场里的人间味/ 水滴

桥/ 松溪

悦读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育邦

名家导读

张炜:《王朝女性日记》等

《青春》编辑方针:新锐、包容、多元

杂志面向社会诚征优秀原创小说、诗歌、随笔、评论稿件,欢迎具有探索精神和文学追求的写作者投稿。

小说:youth_xs@163.com

诗歌:youth_sg@163.com

随笔、评论:youth_sw@163.com

邮发代号:28-11

//版权声明:限于本公众号人力和信息局限,所转发文章,图片等作品,请作者或版权方在后台留言,以便奉寄稿酬。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