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经谈到对一位友人的初印象,说这位友人“模样是颇难形容,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所以既像文士,也像官吏,又有些像商人。这样的商人,我在南边没有看见过,北京却有的,是旧书店或笺纸店的掌柜。”

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谁先去世(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赵纫兰)(1)

鲁迅所说的这位友人,名叫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他出生于1889年,这一年光绪皇帝刚亲政,甲骨文刚被世人发现,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刚落成。

与李大钊同年出生的还有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印度政治家尼赫鲁、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甚至还有阿道夫·希特勒。

李大钊出生前六个月,父亲就病亡了,母亲也在他一岁半的时候病故。李大钊从小就失去双亲,由爷爷抚养长大。

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谁先去世(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赵纫兰)(2)

李大钊家境一般,10岁的时候,就与大自己6岁的女子赵纫兰结婚。妻子赵纫兰在这一时期,几乎将家庭重担都一肩挑。

为了供李大钊去天津上大学,她“辛苦经营,典当挪借,(李大钊)始得勉强卒业”。

李大钊大学期间加入过中国社会党,这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

之后,党派领袖被杀,社会党随之被袁世凯查封,李大钊因此逃离北平,避难于家乡乐亭县的祥云岛。

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谁先去世(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赵纫兰)(3)

当时进步的立宪派政治家孙洪伊、汤化龙,觉得李大钊是一位难得的进步青年,决定资助他,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这些年,赵纫兰不得不忍受两地分居之苦,独自将他们的孩子抚养长大。

但她无怨无悔,让李大钊在外没有丝毫后顾之忧!

在日本,李大钊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参加过反袁世凯声援活动,甚至是反对日本“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是为了寻求中国人民得解放的道路,而不是为淘换一身金箔,回国收获名利的投机主义者。

因此,当得知袁世凯决定称帝的倒行逆施的时候,李大钊毅然乘船回归上海,与广大留学生一同投入到讨伐袁世凯的斗争活动中。

也就因为在上海停留了2周,期间他在早稻田大学的课程全部缺席,这致使他被早稻田大学退学。

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谁先去世(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赵纫兰)(4)

但李大钊对此毫不介意,他回国后,在北京创办过进步报社,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还担任过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其后担任过经济系、历史等系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并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动共产主义。

尽管归国后,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薪资收入,但也经常被各大学拖欠工资,而且为了接济生活困难的同志以及捐助初创时期的北京党组织,他经常是入不敷出,过得依然很清贫。

对此,妻子赵纫兰没有怨言,默默支持丈夫,将有限的生活费精打细算,照顾好家庭,让丈夫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李大钊,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斗争活动。

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谁先去世(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赵纫兰)(5)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在就义前与难友路友于(左)、张挹兰(中)的留影

他们的积极活动,也引发了北洋军阀政府头子的“反感”。1927年,张作霖派警察突袭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全家同时在苏联大使馆被捕,并接受了“军法审判”。

李大钊等20名国共人员被以“和苏俄通谋,里通外国”为罪名绞刑处决,李大钊时年37岁。

在此之前,民国时期,已经废除了斩首的行刑方式,并从意大利进口了一台绞架,用来执行绞刑。

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谁先去世(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赵纫兰)(6)

绞刑架

这台绞架,同时仅能执行二人,20人处刑完毕,用了足足两个小时。

而李大钊是第一个登上绞刑台的,面对死亡,李大钊神色不变,大义凛然,从容就死。因刽子手缺乏经验,李大钊先后被绞了三次,受刑的时间据传约有40分钟。

行刑期间,面对三次受刑,李大钊没有流露一丝恐惧,未发一言,没有表现分毫痛苦。遗体的脖颈上,勒有三道深深的血痕。

行刑结束当天傍晚,妻子赵纫兰被释放出狱回家,此时的她还不知道李大钊已经离世。

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谁先去世(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赵纫兰)(7)

第二天,李大钊的舅舅从报纸上才得知李大钊被处决的消息,并哭着回家告诉赵纫兰。

赵纫兰听闻噩耗,“悲痛号泣,气绝复苏者数次,病乃愈加剧,以致卧床不走。小儿女绕榻环立,其孤苦伶仃之惨状,见者莫不泪下。”

又因为李大钊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不事生产,导致家境贫寒。

而且李大钊没有兄弟姐妹和叔伯,唯有一个舅舅照料着李大钊的家人。

此时的赵纫兰,孤苦无依,还有三子三女拖累,最大的儿子才刚刚成年。

她窘迫凄惨得,甚至连一具棺椁都无法置办。

幸好,李大钊生前北大同事梁漱溟、蒋梦麟和友人章士钊、吴弱男夫妻相助集资购买了一口薄皮棺材,尸体才得以入殓。

但赵纫兰卧病不起,无力举办丧事,加上一家人仍然受到当时警察的监视,只能将棺椁寄放在寺庙内。

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谁先去世(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赵纫兰)(8)

李大钊妻子赵纫兰

没想到李大钊的丧事一拖就是6年,6年时间赵纫兰无法让其入土为安。

1933年,重病缠身的赵纫兰,自觉时日无多,带着儿女,登门拜见李大钊昔日同事沈尹默、周作人、胡适、蒋梦麟等,请求北京大学代办安葬。

于是,社会各界为李大钊进行的公葬募捐活动开始。

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谁先去世(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赵纫兰)(9)

鲁迅、胡适、周作人、傅斯年、刘半农、钱玄同、马寅初、李四光、梁漱溟……学者文化圈里的泰斗都纷纷捐款。

最多有捐300元,最少的也有10元。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也就在3元左右。

时隔6年,李大钊的棺椁,终于被公葬在香山万安公墓。

当日,前来送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最前面是用白纸黑字写的一副巨大挽联,上联是“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恨”,下联是“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横批是“李大钊先烈精神不死”!

此时的北平,在日军的压迫下,随时有被占领的危险。

然而,实际控制北平的国民政府北平军分会,不思团结一致抗日,却以“妨害治安”为名,禁止群众给李大钊送葬,甚至是开枪攒射,送葬者有众多伤亡,40余人当场被捕。

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谁先去世(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赵纫兰)(10)

为了让死者安息,公墓的墓碑甚至都埋在了地下,直到50年后才重见天日。

一个月后,李大钊妻子赵纫兰病逝,与他合葬在一起。

李大钊为了谋求中国的救国图存富强之路,不惜牺牲小我的幸福,在清贫的境遇里,仍然保持热忱的革命精神,实乃中华之幸!

而他的妻子赵纫兰虽然一生都未入党,但却有着革命家庭的大担当。

她为李大钊的革命事业,牺牲了太多个人的小家幸福。甚至于几乎一个人带大了6个孩子,吃尽了人间苦楚,初心始终不改。

她是那个革命年代,当之无愧的“奇女子”,也是中国革命女性的楷模,多年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

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谁先去世(李大钊和他的妻子赵纫兰)(11)

李大钊和妻子赵纫兰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那个觉醒年代里,这样鲜活的事例数不胜数。每每回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细细品读革命先辈的动人细节,都会触动不已,感动莫名,以至于热泪盈眶。

多少革命先辈,仁人志士的牺牲,造就了如今中国的伟大复兴。未来的中国,依然任重道远,依然有着新时代值得歌颂称道的中华好儿女,他们才是我们的时代偶像,不朽的精神导师。

,